马建慧
一、拒绝浮躁,守住一颗宁静的心
在当前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我们的教育不再稳步前进,而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我们的教师也不再心平气和,变得越来越浮躁。以自己为例,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小学教师,本以为可以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简简单单地教书育人,却不知从何时起,自己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再对他们悉心教导、耐心劝慰,而是多了几分严厉的批评与指责;不再为学生的长久发展而努力,更多的是考虑眼前的分数与利益而拔苗助长。我想这固然是受大环境的影响,但也与教师本人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直到一件小事的发生,使得自己重新进行了自我反思与批评。事情是这样的,新学期以来,班里一名学生经常不交作业,问他原因他总能找到借口来搪塞老师,经过调查我发现他根本就没写作业,气急之下,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对他说:“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是为老师而学,你不交作业可以,但你别做我的学生。”恰巧,中午放学时我收到这名学生家长的短信询问孩子的表现,我想正是时候,便不由分说把孩子在校说谎、不交作业的情况编辑成短信给家长回了过去。家长并没有回信,我想可能正在家里批评教育孩子呢。直到晚上,我突然收到这名家长手机发来的短信,只三个字“你去死”,我瞬间傻眼了,脑袋短路,继而马上怀疑自己的眼睛,没错,就是这三个字。考虑到时间太晚,我没有深究下去,但那一夜我没有睡好,想了很多,是家长偏袒孩子,还是自己不了解情况说错话了,一种巨大的失落感挥之不去。第二天经过调查,发现短信是这名学生在家长不知晓的情况下偷偷发的,怕家长发现随即又删掉了。后来家长对孩子进行了批评教育,孩子也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对,向我道歉了。可是事情过后,我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在反省自己平时工作中的不足或不当之处,思考自己将来应该怎样来教育学生。的确,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心不再那么安静,而渐渐变得浮躁起来,自己不再悉心洞察学生的感受,细心询问学生的真实想法,而是揪住学生的错误狠狠的呵斥与指责。这真的是原本的自己吗?不是!
吸取此事的教训,我经常告诫自己,不要急功近利,要为学生长远的教育着想,为学生终身的发展考虑。一个合格的教师在完成最基础的知识传播的前提下,应该时刻关注学生成长中的心理和身体变化,引导学生走向健康之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多次找到这名学生,了解到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他消除对学习的懒惰情绪以及对老师的偏见,教育他认真学习,鼓励他不断进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农业。”农业者,春风化雨顺其自然也。同样,教育也是很实在很朴素的事,我们不能因为某些外因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质与规律。所以,让我们拒绝浮躁之风,守住一颗宁静的心,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教书育人。
二、营造快乐的氛围,助学生茁壮的成长
作为教师,就要爱学生、对学生负责,但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来批评指责学生,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自己为例,课上我总是尽力做到关注全班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常常因为极个别学生不认真听讲,我便容忍不了的停下来去提醒亦或批评他们,且不说耽误课的进程,最坏的是影响自己和全班学生的情绪,这样的结果是一节课在少数学生的附喝声中惨淡过去。正如教育家斯宾塞所说,“孩子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的信心会减弱,智力和潜能会大大降低。”其实,一直努力想要与学生建立起一种互敬互爱、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几次反思提醒自己,课上尽量不要批评学生,怎奈自己总不能坚持到底,这都怪自己太急功近利了。他们还是孩子,训斥于他们来说是无济于事的,道德的说教对他们来说是很苍白的。教育好学生,尤其是那种“顽劣”的学生是一件长久的事情,想要立竿见影、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而且因个别学生迁怒于全部学生,影响整个教学是不值得的。长此下去,形成恶性循环,只会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渐行渐远,更何谈教育。
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是学生的特点,我们无力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既然批评与指责行不通,那我们就努力为学生营造快乐的氛围,践行快乐教育。快乐教育的最佳方法是友好和鼓励。没有训斥声的课堂,教师在快乐情绪的支配下,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友好、亲切的气氛,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大胆提问与辩论,课上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身心愉快,师生关系更加友好融洽。只可惜这样的时候不多,我也没有及时意识到快乐的重要性并坚持下去,正如教育家斯宾塞所说,要想教育好孩子,唯一的方法是把它们的情绪调节到快乐、自信、专注,然后开始学习。所以,在课上我们應该努力营造快乐、鼓舞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自我成就感中茁壮成长。
执教多年来,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工作中,有抱怨、有不满、有茫然,然而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取而代之的是兴奋、欣慰与感动,为学生课堂上闪烁的智慧光芒,为学生天真、幼稚的心灵,为学生们取得的点滴进步,为学生看老师充满信任与真诚的目光。作为教师,有幸见证学生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那么就让我们守住一颗宁静的心帮助学生茁壮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