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出版背景下图书编辑角色转换及思考

2020-05-19 03:16张东君
科学与财富 2020年6期
关键词:融合出版图书编辑

摘 要:在出版环节,图书编辑需要完成由编辑思维到产品思维的转换,完成自身各项素质能力的提升,实现编辑向产品经理角色的转换,通过项目化管理,打造完整出版物产品形态,适应媒体融合发展,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阅读需求。

关键词:融合出版;产品经理;图书编辑

融合出版发展,是新闻出版战线贯彻落实党中央媒体融合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新闻出版领域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强调了媒体融合环境下的融合出版概念,融合出版是基于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技术的一种新型业态出版模式,这也预示着传统出版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一、融合出版概念及核心要素

融合出版是媒体融合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一种全新的出版现象,主要是通过技术视角对传统的不同信息处理技术的媒体进行整合,将传统技术统一于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思维模式,融合出版是将多媒体的发展融合到传统的出版之中,并非要求传统的出版单位放弃纸质出版,而是实现多媒体出版的一体化发展。包括观念融合、内容制作融合、技术融合、编辑出版流程融合、组织结构融合,其中最核心的是编辑的融合。

二、融合出版背景下编辑的挑战

编辑依旧是出版行业的核心,是出版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而传统出版企业的编辑思维还未能跟上互联网技术发展,大多不具备出版融合思维、互联网思维,现代技术、产品、营销思维尚不成熟。从总体上看,编辑难摆脱“以我为主”的思维定式。以读者为中心、关注用户需求、注重用户体验的知识服务观念仍未建立,编辑与用户之间也缺乏有效的交互机制。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在技术思维上,编辑技术敏感度低,缺乏运用互联网技术的主动性,也不善于探索“出版+技术”的应用。例如,编辑普遍忽视大数据在内容整合、用户需求、市场规划、产品发布和维护等方面的重要性,甚至也没有利用第三方出版大数据的意识。有的编辑甚至对互联网技术持有观望甚至恐惧的态度。在产品思维上,编辑尚未适应向“产品经理”这一角色的转变。一方面,编辑对分众化时代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洞察用户深层次需求,对产品和市场的定位不够明确,多数产品设计仍面向大众图书市场,与受众的个性化需求难契合;另一方面,在出版融合产品的设计上,编辑缺乏创造性思维,难以综合考虑在技术、设计和市场运营方面进行产品创新。在营销思维上,编辑尚未树立全程营销理念,对营销的理解仅限于售卖环节,配套的用户调研、反馈、交互、召回环节匮乏,产品经营未能形成良性的营销模式。

总之,图书编辑在融合出版时代要提升自身 “服务+”的出版意识,要意识到融合出版编辑需兼容设计者、创意者、管理者与运营者等于一身,实现从“生产图书”向“提供服务”转型升级。

三、融合背景下编辑向产品经理角色的转变

出版融合不是传统编辑在高度分工下的单兵作战。新型组织架构将打破传统出版在内容、技术、市场等方面存在的壁垒,融合出版人才将被赋予产品经理的角色,统筹把握内容生产、技术应用以及市场运营,以产品视角对出版物的全生命周期负责,传统编辑向产品经理角色转型将成为必然的趋势。

2009年,磨铁公司率先在图书行业率先引进“产品经理”模式,图书编辑转型为产品经理,全面负责图书产品开发、编辑加工、营销宣传等工作,成为图书的开发者、管理者和运营者。作为图书项目产品经理,图书编辑完全将图书当成产品进行打造,从选题、书名选择、设计排版、文案宣传等,均需要根据详实的读者需求分析和销售数据进行把握。图书编辑还要做好编校时间、印刷时间和上市时间等方面的安排,协调各部门工作,并结合行业动态和资源条件及时调整出版策略。在图书上市后,图书编辑需要加强产品维护,明确图书发行量、库存和市场销售情况等,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后续选题策划,实现品牌化、系列化经营。因此,图书编辑已经实现了从出版编辑向产品经理的角色转换。

四、图书编辑转换角色的思考

1.思維方式的转变

编辑应具有产品经理的思维模式。一是要有产品思维。编辑在选题策划开始,都应为用户(读者)提供一个什么样的产品,满足用户何种需求为出发点,按照图书编辑、设计、印刷、发行、宣传等环节,实现图书的全流程管理和跟踪。在图书内容丰富的前提下,通过增加一些新服务的方式延伸产品,拓宽产品的增值服务,比如增加图书的音频、视频、VR、AR场景演示等。二是营销思维。在选题策划初期,充分调研读者的需求,将读者进行细分,然后根据每个群体的偏好和特点考虑后期的营销可能性,同时结合作者资源、行业资源、渠道资源、媒体资源等,做好图书营销的整体规划。在编辑加工、封面设计、发行推广阶段,需要保持市场敏感度,及时吸收新的信息,不断整合资源,梳理完善图书的营销计划,并根据不同读者群体的偏好和特点选择适宜的营销渠道和策略,让营销思维贯穿图书出版的全流程中。三是互联网思维。首先要考虑图书产品的装帧设计定价要适合网店、微店销售模式。其次要考虑网民的阅读习惯,图书产品要适合互联网阅读终端、数字阅读的多终端需求。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挖掘作者资源,打造读者的阅读圈。四是服务思维。以读者价值思维为导向,树立从“内容出版”到“内容服务”的理念,把“出版”与“服务”紧密相连,把发布的内容给客户(读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有效增强客户黏度。

2.业务素质的提升

一是提升项目管理能力。首先是出版项目的总体预算管理,比如项目规模、人员配备、出版周期、成本等。然后是项目的执行管理,比如进度安排,工作目标等。再就是质量管理和档案管理。总之要把图书出版当做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管理。二是提升资源整合的能力。比如根据市场调研整合读者需求,再策划产品。再比如可以将一个选题点扩大成为更多的分支选题点。在整合作者资源方面,整合作者擅长的领域、作者相互合作编写、作者相互推荐图书等。三是技术能力的提升。随着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编辑对技术敏感度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编辑的工作方式朝着智能化、移动化方向发展,掌握人工智能、区块链、移动5G等信息技术的功能特点、适用范围、优劣性及应用成本将成为现代编辑的必备技能。四是提升拓展知识结构的能力。一方面,要求出版编辑人员能够积极面对融合出版浪潮的冲击,认真研究和把握出版编辑事业的发展趋势和走向;另一方面,要求编辑从业人员在传统文字工作和特定从业领域经验基础上更多发展为“一专多能式”的复合型编辑人才。

总之,在媒体融合发展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读者的需求也越来越个性、细分,图书编辑要认识到图书作为一种产品,具有和其他行业产品同样的内在属性,即充分满足消费者的切实需求。因此,图书编辑需要完成由编辑思维到产品思维的转换,才能突破过去惯性思维局限,在选题策划时站在读者角度进行思考,主动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阅读心理预期。图书编辑快速完成自身各项素质能力的提升,从而能够引领市场的畅销产品开发,才能够实现出版社的与时俱进以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2018年中国出版融合发展报告[J].科技与出版,2019,5.

[2]李悦,刘强.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类图书编辑如何转型为产品经理[J].新媒体研究,2018,4.

[3]姚顺.全媒体下出版社编辑角色变化之产品经理[J].新闻传播,2016,9.

[4]倪敏.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传统图书编辑思维的转换——从图书编辑到产品经理[J].中国传媒科技,2018,9.

作者简介:

张东君(1968.9),男,籍贯山东省,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助理,高级编辑,硕士学位,电话 0451-58930232,13904610807,邮编150070,邮箱:80782065@qq.com。主要研究出版社转型发展,融合出版项目的策划与实施。

猜你喜欢
融合出版图书编辑
出版融合发展中的高校出版人才培养
国际首部ISLI MPR出版物《古文观止》的出版与思考
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结合下的“融合出版”分析
融合出版背景下的出版业管理人才培养
试析阅读危机下图书编辑的努力策略
万方数字出版下的科技图书编辑业务素质研究
“互联网+”时代中小学教辅融合出版的四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