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代中国政府基于剥削阶级的立场,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谋财”大于“谋治”。中国共产党基于人民立场,自建党以来,即致力于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在实践中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取得了突出的治理成效,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
关键词:社会治理;人民;历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同时还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鲜明体现了党在社会治理中的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以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己任,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社会治理的实践中时时遵循、处处体现着人民立场。
一、社会治理与人民立场
1989年,世界银行首次使用“治理”(governance)一词。此后,治理这一概念逐步为学界所使用,其内涵也日益清晰。全球治理委员会在1995年发表的《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报告中对治理予以了界定,并概括出四个基本特征,即:1、治理既不是规则,也不是活动,而是一个过程;2、治理过程的基础是协调,而不是控制;3、治理横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4、治理是一种持续的互动,而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
治理概念引入国内始于1992年世界银行《治理与发展》报告的发表。学者吴志城在其关于治理的研究中,从四个方面对治理的内涵进行了概括,即:1、治理的主体是来自不同领域和层级的公私行为体;2、国家在发挥主要作用的同时,需和其他行为体合作共同实施治理过程;3、治理包含强制和协商两种方式;4、治理的目的是实现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人民立场科学概念的提出,并将其上升到党的政治立场的高度,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人民立场认识的深化,同时也赋予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的内涵。
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不断充实和保障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制度的根本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近百年以来在社会治理领域实践探索而来的宝贵经验。
二、晚清及民国政府社会治理的剥削阶级立场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全面入侵,使得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阶级关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西方社会管理理念的传入,使得近代中国政府在社会治理方式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治理方式的改变,并没有动摇近代中国政府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剥削阶级立场。
清末新政时期,为开辟财源,政府实行公娼制,对娼妓业征税。军阀时代,沿袭了清末的治理方式。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虽一度禁娼,仍不过一纸具文,执行效果乏善可陈。
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赌博活动,历朝历代都列为禁例。但至晚清,政府为了弥补经费不足,公开抽取赌税赌利。进入民国,历届政府虽明令禁止,但却效果甚微。
鸦片是中国招致列强入侵、陷入国破民穷境地的直接诱因。晚清以后,为开财源,清政府大开烟禁。北洋政府时期,各地军阀逼迫民众种植罂粟,籍此抽税谋利。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碍于财政困窘,时刻动着“寓禁于征”的心思。
纵观近代中国,囿于政府始终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其社会治理“谋财”的动机远远大于“谋治”,娼妓、赌博、鸦片皆可作为税源,就是这一立场的直观体现。这一立场导致最终的恶果就是社会愈“治理”,问题愈严重。
三、中国共产党秉持人民立场的社会治理历史探索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自成立以来,党在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中就始终坚持反帝反封建的立场,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而不动摇。
1、建党初期
1922 年 7 月,党的“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消除国家内乱,建设国家内部的和平;推翻帝国主义的外部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包括东北三省在内的民主共和国的统一作为会议纲领。近代中国政府籍以奴役民众、借此谋财的娼妓、赌博、鸦片等,成为党开展社会治理坚决扫除的对象。
党的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就指出,欲废娼“根本解决的办法,还是非把这个社会现象背后逼着一部分不去卖淫不能生活的社会组织根本改造不可。”中国共产党人还将社会治理与农民运动有机结合起来。彭湃在领导海陆丰农民运动时,严禁烟赌。1926年,中共琼崖地委领导民众禁止赌博,废除娼妓,严禁鸦片。韦拔群在领导广西农民运动时,也积极宣传烟赌危害。谢子长在陕西领导农民协会拆除了招赌的赌棚和售卖鸦片的烟膏局。
2、土地革命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党开始在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独立开展社会治理的尝试。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队伍到达井冈山后,领导民众进行社会治理,严禁赌博、鸦片等恶习。党在苏区的社会治理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紧密结合在一起;与改造社会陋俗恶习结合在一起;与治党、治吏、治军的要求结合在一起;与民众的政治权利和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从而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与拥护,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治理效果。
3、全面抗战时期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深入敌后广泛发动群众开辟抗日根据地。面对日寇的武装侵略,面对亡国灭种的巨大民族危机,抗日根据地军民齐心协力在政治、军事上抵抗日寇入侵的同时,在社会治理领域也同样展开了一场持久的斗争。
1937年10月,中共中央发布“抗日游击战争中各种基本政策问题”一文,提出在内务政策方面要颁布法令,以保护婚姻自由,禁止鸦片毒品,禁止人口买卖等。1939年4月公布的《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规定:铲除鸦片、赌博,提高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的地位。《施政纲领》是抗战时期党在抗日根据地执政的基本方略之一,这一纲领性文件明确表达了对于妇女和烟赌问题的态度,成为指导各抗日根据地开展社会治理的基本政策依据。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社会治理经验,呈现出制度化、体系化、法制化、处理方式多样化的特点。
4、解放战争时期
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不顾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和平的呼声,一手挑起内战。解放战争时期,虽然战事频仍,但中共产党丝毫没有放松解放区的社会治理,而是继续将其进一步推向深入。
对于沾染社会不良嗜好者,解放区政府结合土改运动和思想改造运动予以引导,帮助戒除嗜好。对于赌博人员,通过订立公约,组成禁赌小组,进行互相监督;同时,政府组织健康的娱乐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扭转赌博的风气。
中国共产党基于人民立场开展的社会治理,体现了党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立场。在其领导下,根据地社会治理取得了突出的成效,社会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管控,并为建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社会治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20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
[2]李大钊1984《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
[3]俞可平2000《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吴志城2003《治理创新——欧洲治理的历史、理论与实践》,天津人民出版社
[5]齐霁2017《中國共产党禁毒史》(修订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6]胡金野、齐 磊2016《中国共产党禁烟禁毒史》,经济科学出版社。
[7]戈春源2010《赌博史》,上海文艺出版社。
[8]郭双林、肖梅花1995《中华赌博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王书奴2014《中国娼妓史》,湖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杨长年,(1978-),男,(回族),江苏南京,博士,副院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