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李伟
摘 要:再生微粉是再生骨料生产所产生的细微颗粒,含有大量二氧化硅和氧化铝,属于辅助胶凝材料。再生微粉具备集料填充效应和火山灰活性,能够改善水泥基材料性能。此次研究主要是分析再生微粉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其他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再生微粉;水泥基材料;作用机理
在建筑行业施工建设中,对于混凝土的需求量比较大。水泥是混凝土的重要原材料,在生产期间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为了缓解温室效应,减少资源消耗,需要采用硅灰和粉煤灰替代水泥。混凝土转化为再生骨料时,会产生较多再生微粉,占据总原料的10%-20%。由于再生微粉具备火山灰、微集料填充效应,被广泛应用于水泥基材料中,改善水泥基材料低拉伸、高脆性特点。
1、再生微粉的物化特性与活性
1.1物化特性分析
再生微粉属于小粒径、质地疏松粉末,表面分布细小颗粒和节理。该材料的堆积密度约为900-920 kg/m3,比表面积为4490-7640cm2/g,表观密度约为2500-2650kg/m3。通过X射线衍射仪技术分析可知,再生微粉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氧化钙、氧化铝、二氧化硅。所以再生微粉中,氢氧化钙会形成碳铝酸钙和碳硅酸钙,火山灰活性良好,可以作为胶凝材料。
1.2激发活性
通过物理、化学激发法,可以提升再生微粉活性。通过相关研究可知,通过离心球磨法,可以加大微粉比表面积,提升活性,有效改善材料水化热与孔隙问题,提升水泥基材料强度。部分学者认为,将再生微粉经过球磨机粉磨处理后,粒径约为5-50μm,粒径分度不集中,存在解理面。在机械作用力影响下,会导致二氧化硅晶体转换面体结构出现畸变,形成无定形态,加强活性。再生微粉会释放水化产物氢氧化钙、未水化产物硅酸二钙,同时与二氧化碳反应,加强结晶峰值,提升砂浆强度,促进水泥水化反应。相比于振动球磨机来说,采用气流粉碎机处理之后,再生微粉粒径相近,粒度呈均匀分布。二氧化硅具有较高的无定性化程度,碳酸钙的结晶峰较强。
化学碱激发法主要是将酸碱盐添加到再生微粉中,以此激发活性,加强水化硬化能力。通过相关研究可知,当再生微粉粒径小于0.075mm时,活性比较高。同时,在碱性激发剂作用下会显著提升活性。国内学者分析不同激发剂对再生微粉的影响,将孔隙率、抗压强度、SEM作为指标,按照研究结果显示,再生微粉激发效果排列如下:氯化钙、生石膏、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硫酸钠、无激发。通过分析SEM图像可知,无激发剂砂浆胶凝效果差,并且呈现块状板结物。氯化钙试样存在氯离子和钙离子,容易扩散,并且会和氯化钙及氧化铝产生反应,从而形成水化氯铝酸钙,填充孔隙。化学激发机理是增加再生微粉的氢氧离子浓度,形成不饱和活性剂,使表面氧化铝和二氧化硅形成网络聚合体,以此激发活性成分,增加凝胶物质含量。
2、再生微粉与工作性的影响关系
在水泥基材料中,工作性属于重要性能,用水量会对水泥基材料工作性造成影响。通过研究可知,粉煤灰、再生微粉都可以改善混凝土流动性。将再生微粉添加量提升至30%时,混凝土初始坍落度增加51%,扩展度增加25.4%,坍落度损失率呈逐渐减小趋势。不断增加再生微粉掺加量,减少用水量,水泥砂浆流动性呈现增长趋势。将再生微粉掺加量设定为40%,用水量减少10%,水泥砂浆流动性将会增加40%。由于再生微粉中含有未反应硅酸二钙,该物质会与水产生水化反应,减少水泥用量后,会相应减少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还有部分学者的研究显示,砂浆流动性减少率可能和再生微粉取代水泥的比例呈正相关性。按照国外学者的研究显示,当水泥基材料中含有30%再生微粉时,水泥浆黏度会降低40%,砂浆流动性降低22%,吸附系数增加40%。将再生微粉添加量设定为50%时,用水量增加7%,适当缩短初凝时间,不会改变终凝时间。再生微粉孔隙会吸收水分,氧化铝和三氧化二铁的含量比较多,相应减少游离水含量,进一步降低水泥基材料工作性。
3、再生微粉和水化反应的影响关系
水化反应属于放热过程,通过检测放热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了解水化过程中,水泥浆体结构与时间变化关系。通过浆体化学结合水,可以得知水化产物生成量。分析可知,当再生微粉浆体温度在150℃-550℃时,会存在缓慢放热峰。到温度到达550℃时,会损失4.42%的质量。在550℃-750℃范围内,再生微粉凝胶失去结合水,分解成β-C2S,从而损失6.3%的质量。从上述结果,再生微粉具备潜在活性。
对再生微粉浆体化学结合水、水化热反应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在不断增加再生微粉添加量时,会相应减小化学结合水与最大放热量,延缓最大放热量时间。当混凝土强度越高,所制备的再生微粉水化性能越明显。通过分析SEM图像可知,再生微粉的水化反应比较少,凝胶呈增长趋势,相应提升基体密实度。当水化反应达到28d时,基体密实度增加,氢氧化钙物质完全反应。通过相似试验可知,当混凝土龄期为7d时,再生微粉的过渡区域分布大量凝胶孔隙,且结构疏松。随着龄期不断增加,相应减少孔隙数量,加强结构密实度。当混凝土龄期达到180d时,界面过渡区结界限消失,有助于改善混凝土界面致密结构。
4、再生微粉与力学性能影响关系
再生微粉会影响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将再生微粉添加到水泥基材料中,能够提升力学性能。通过相关研究显示,不断增加再生微粉添加量,砂浆抗折强度会先出现增长趋势,而后逐渐下降,因此再生微粉的最佳添加量为10%。在不断增加再生微粉添加量后,会相应降低胶砂抗压强度。由于再生微粉具备活性特点,会相应减弱胶砂折抗折强度。当再生微粉的添加量为30%时,胶砂抗折强度会下降45%以上。再生微粉的水化反应速率比较慢,次级水化反应比较强,因此后期強度高于前期强度。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再生微粉利用火山灰效应、集料填充作用,能够改善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在再生微粉各类物质中,碳酸钙物质会和水泥中的铝酸三钙、硅酸三钙产生水化反应,从而生成晶核,增加凝胶含量。再生微粉添加量不断提升,由于比表面积大,粒度细,相应增加需水量。当水化反应不充分时,可能会降低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泥基材料中已经推广应用再生微粉,通过相关研究显示,微粉微含有碳酸钙物质,且具备集料填充效应,可以促进水泥中硅酸酸钙和铝酸三钙产生水化反应,相应增加凝胶含量,改善水泥基材料结构。在激发剂作用下,能够改善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使用再生微粉替代部分水泥,可以减少资源使用,缓解温室效应,应用价值比较高。
参考文献:
[1]余江滔,田力康,王义超,等.具有超高延性的再生微粉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J].材料导报,2019,33(08):1328-1334.
[2]周文娟,季志远,何更新,等.建筑垃圾再生微粉基本材性及对水泥胶砂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9,12(03):93-96.
[3]樊耀虎,李滢,康晓明.再生微粉和粉煤灰对胶砂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影响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9,38(02):537-542.
[4]王朝晖,叶剑可,许章隆,等.掺建筑垃圾微粉渗透结晶型浓缩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8,55(S2):964-972.
[5]李琴,宋群玲.基于不同激发机理再生微粉活性激发制备砂浆应用性能对比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7,36(08):2589-2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