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珂
【摘 要】目的:探讨对小儿颅骨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时间内,收集42例小儿颅骨骨折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1例一组,研究组为钻孔撬复法,对照组为骨瓣开颅复位法,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6个月,分析患儿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小儿颅骨骨折使用钻孔撬复法,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术后康复效果较好,可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小儿颅骨骨折;临床治疗;钻孔撬复法;骨瓣开颅复位法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9--02
颅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小儿由于坠落、跌倒、交通意外等原因,也较多发颅骨骨折,且死亡率较高[1]。对于颅骨骨折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临床多用手术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探讨对小儿颅骨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
1 一般资料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时间内,收集42例小儿颅骨骨折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1例一组,研究组12例男性,9例女性,患儿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63±1.41)岁,6例交通意外,8例高处坠落,7例击打伤;对照组14例男性,7例女性,患儿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78±1.38)岁,9例交通意外,7例高处坠落,5例击打伤;两组的患儿在年龄、性别、受伤原因上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实验患儿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书,并且获得了伦理委员会的准许。纳入标准:符合小儿颅骨骨折的诊断标准,并配合本次研究,符合手术指征;排除标准:器官严重功能障碍,精神性疾病,无法配合研究,造血凝血功能障碍。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儿均使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对照组为骨瓣开颅复位法:患儿全麻后,根据患儿受伤部位,选择不同的切口,并且分离头皮、皮下组织、骨膜等。根据骨折的情况,将骨折部位恢复原来的弧度,游离的骨片需要进行冲洗,重新覆盖到头骨处,用可吸收颅骨锁固定,并进行缝合。研究组为钻孔撬复法:患儿全麻后,在受伤的部位进行弧形的切口,显露颅骨后,钻一孔,用止血钳将凹陷的部位,进行复原,对于游离的骨片需要进行冲洗,重新覆盖到头骨处,用可吸收颅骨锁固定。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6个月,分析患儿术后并发症(癫痫、颅内感染、死亡、偏瘫)。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试验结果用n%表示,检验,计量结果用表示,t检验,P<0.05为试验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2.2 兩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9.52%比对照组38.10%低(P<0.05),见表2。
3 讨论
颅骨骨折(skull fracture)是指头部在外力的作用之下,导致了颅骨内板外板的板状的损伤裂开,颅骨骨折根据范围损伤程度和部位的不一样,可以分为大脑凸面的颅骨骨折和颅底的颅骨骨折,也可以分为线性颅骨骨折,和凹陷性颅骨骨折,还可以分为开放性的颅骨骨折和闭合性的颅骨骨折[2]。颅骨骨折在儿童中发生率也较高,临床多用手术治疗的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小儿颅骨骨折使用钻孔撬复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且术后癫痫、颅内感染、死亡、偏瘫等并发症9.52%较低。不同类型的颅骨骨折,治疗方法也不同,常用的就是钻孔撬复法和骨瓣开颅复位法,骨瓣开颅复位法由于创伤较大,会延长手术时间,且伤口较大,也会出现并发症,损伤其它神经造成偏瘫、癫痫等[3]。钻孔撬复法属于小切口手术,手术伤口较小,不易出现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时间也较短,术后患者可以更好的康复。
综上所述,对小儿颅骨骨折使用钻孔撬复法,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术后康复效果较好,可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谭殿辉, 许锦成, 吴晋.儿童凹陷性颅骨骨折游离骨瓣成型整复法治疗体会[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7,2(4):214-215.
张营, 刘荣光, 游会林.单钛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7, 19(8):31-35.
贤赵中,张喜兵.小儿颅骨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07):157-158.
王皓.开放性粉碎性颅骨骨折治疗方法比较[J].当代医学,2017,23(03):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