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霞
【摘 要】目的:评价小儿小手术麻醉中应用七氟烷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6例小儿患者,根据手术顺序先后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给予观察1组七氟烷吸入麻醉,给予观察2组氯胺酮静脉麻醉,评价并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1组患儿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麻醉清醒时间均较观察2组早,P均<0.05,存在统计学意义。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和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观察2组低,P均<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小手术麻醉中应用七氟烷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优于氯胺酮静脉麻醉,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小儿小手术;七氟烷;吸入麻醉;氯胺酮;静脉麻醉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sevoflurane inhalation anesthesia and ketamine intravenous anesthesia in children with minor anesthesia.METHODS: Seventy-six pediatric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4 to June 2019 were enrolled.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operation,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1 and observation group 2.The observation group 1 was given sevoflurane inhalation anesthesia.Two groups of ketamine were anesthetized intravenously, and the anesthe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eyelash reflex, the time of pain reflex disappearance, and the time of anesthesia awake were observed earlier in group 1 than in group 2, P<0.05,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evoflurane inhalation anesthesia in pediatric minor anesthesia is better than ketamine intravenous anesthesia.
【中圖分类号】R7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9--01
小儿手术治疗常采用全身麻醉,但长期实践发现,由于小儿患者的生理状态与成年人存在显著性差异,故临床麻醉的风险性也相对较大[1]。为保障小儿手术麻醉的安全性,长期以来我国医疗领域一直在探索有效的麻醉方案。本研究对比七氟烷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指导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6例小儿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根据手术顺序先后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每组38例。观察1组中,男患儿和女患儿均19例,年龄2~9岁,平均(5.81±1.34)岁。观察2组中,男患儿18例,女患儿20例,年龄3~9岁,平均(5.59±1.41)岁。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比较,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在获取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后实施。
1.2 方法
两组患儿麻醉前准备和麻醉诱导均相同。
观察1组:接受七氟烷吸入麻醉,建立静脉通路,监测生命体征,8%七氟醚(国药准字:H20070172;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置于麻醉剂中,麻醉诱导后给予面罩吸入,浓度调整为2%~3%,术中严密监测患儿麻醉深度并及时调整七氟醚吸入浓度。
观察2组:接受氯胺酮(国药准字:H20023609;生产企业:浙江九旭药业有限公司)静脉麻醉,静脉注射给药,用药剂量为2~3mg/kg,术中使用微量泵,以6mg/(kg·h)的速度泵入,维持麻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麻醉清醒时间及麻醉苏醒期的躁动情况和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麻醉苏醒期的躁动情况评价标准:应用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标准进行评价,该评分标准的评分范围为0~5分,0分为处于睡眠状态,不能唤醒,1分为清醒,保持安静(最佳状态),3分为激若,哭闹,4分为不间断的哭闹,安慰无效,5分为存在严重躁动,有定向障碍。
1.4 数据处理
软件为SPSS 25.0,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差异,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差异,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麻醉清醒时间比较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观察1组患儿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为(64.35±5.80)s,疼痛反射消失时间为(110.94±13.68)s,麻醉清醒时间为(5.17±0.83)min,早于观察2组患儿的(70.65±5.54)s、(119.87±12.90)s、(11.48±1.36)min,统计学处理显示,t值分别为4.859、2.927、25.442,P值分别为0.000、0.005、0.000,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比较
观察1组患儿麻醉苏醒期的躁动评分为(2.12±0.48)分,观察2组患儿麻醉苏醒期的躁动評分为(2.91±0.45)分,两组患儿的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比较t=5.069,t=0.000,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儿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1组中,共2例患儿发生麻醉不良反应,1例为一次性呼吸抑制,1例为苏醒期躁动,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2/38)。观察2组共8例患儿发生麻醉不良反应,其中3例为恶心、呕吐,2例为一次性呼吸抑制,1例为精神症状,2例为苏醒期躁动,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05%(8/38)。两组患儿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x2=4.146,P=0.04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小儿手术麻醉的安全性一直受到我国医疗领域的高度重视,这是因为小儿患者身体各系统技能均处于发育阶段,且个体发育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临床麻醉的深度和维持时间控制难度较大,若控制效果不佳很可能引发麻醉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可危及患儿生命。氯胺酮静脉麻醉为小儿手术所采用的传统麻醉方式,早期实践研究证实,氯胺酮静脉给药,麻醉起效快,但该药物作用维持时间较短,若想获得满意度麻醉效果需要增加用药剂量[2]。七氟烷吸入麻醉为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全身麻醉方式,近年来开展的研究证实小儿患者对该麻醉方式的耐受性较好,在应用后多能获得较理想的麻醉效果[3]。
本研究对比上述两种麻醉方式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发现,观察1组患儿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麻醉清醒时间均早于观察2组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低于观察2组。由此得出,七氟烷吸入麻醉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氯胺酮静脉麻醉。此外,本研究还比较了两组患儿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1组患儿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观察2组,表明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安全性高于氯胺酮静脉麻醉。分析原因可能为:观察发现氯胺酮静脉麻,醉术中维持用药剂量较大,较易引发麻醉不良反应,且该类麻醉药物可使腺体及分泌加快,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生命体征明显波动,易造成苏醒延迟[4]。此外,药理研究还发现该药物具有成瘾性成分,术中大量应用该药物后若术后不能及时代谢,术后成瘾性成分的蓄积可能会对患儿机体健康产生一定程度的危害。而七氟醚对血气分配洗漱的刺激作用轻,吸入麻醉对体循环产生的影响较小,且麻醉效果可靠,可较大程度避免氯胺酮静脉麻的应用局限性。因此,能够获得安全、可靠的麻醉效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与氯胺酮静脉麻醉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更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赵飞飞.小儿小肠疝气伴上呼吸道感染行腹腔镜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J].微创医学,2016,11(05):732-733+736.
张春元,林开兴,林莘莘,等.地佐辛与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刍议[J].中外医疗,2018,37(01):117-119+122.
赵劲松,吕培军,韩娟英.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七氟醚全身麻醉在小儿手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05):997-998.
朱何叶,徐军美,阮薇,等.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小儿短小手术氯胺酮麻醉后躁动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09):1467-1469+1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