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基础 重实验增进学生对化学的理解

2020-05-19 15:17许九奎
关键词:中考化学

摘   要:分析2019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的特点,并针对典型试题,剖析学生错答的原因,总结教学启示,由此提高中考化学备考的效率,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增进学生对化学的理解,以期最终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能从化学的视角思考问题。

关键词:中考;化学;试题解析;复习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08-0035-11

一、2019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的特点

2019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化学部分(以下简称“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紧扣《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注重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突出了实验与探究,并在其中巧妙渗透了学科思想和方法。

(一)试卷结构稳中有变,试题立意不断创新

近几年,河北省中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的题型设置、分值分布等方面,一直保持稳定,试题顺序依次是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应用题。其中纯化学部分有12道题,共40分,综合部分有9道题,共20分。每一类型的试题均是由易到难排布,梯度比较明显,如此既能增强不同层次学生的答题信心,又能有效区分学生的学习水平。其中有些试题的命题立意、考查角度、呈现方式等有调整、有突破、有创新,以下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1.部分选择题的信息呈现方式有改变。例如第5题没有使用常见的溶解度曲线呈现信息,而是创新性地采用实验操作图(如图1所示)呈现信息,如此一来学生就必须首先要能从实验1、实验2的图示中梳理出100mLNaCl饱和溶液被一分为二,再分别加入5g水、5gNaCl固体后有何改变的关键信息,然后再根据选项内容运用溶质、溶剂、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才能正确解答;第7题也一改从前以坐标图像呈现信息的方式,直接用文字叙述的方式呈现信息“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含有Cu(NO3)2和AgNO3的廢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随后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然后学生再根据选项内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解答。这些变化打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势,能有效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序性和创新性。

2.填空及简答题的理化综合部分考点顺序有调整。2010~2018年均是第27题中的2个空为物理、1个空为化学,第28题中的1个空为物理、2个空为化学。但2019年改为第27题中的1个空为物理、2个空为化学,第28题中的2个空为物理、1个空为化学。紧接着的第29、30、31题依然是化学,这样的变化对学生在考试中是否能及时转换学科思维是一个新的考验。

3.计算应用题给出数据的方式更具综合性。通过分析表1可知,2019年化学计算题的关键数据需要从题干中的文字叙述、实验操作流程和表格三个方面来提取(具体内容见例1),是近几年综合性最高的,对学生分析、提取、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1:(2019年第36题)为测定某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150g CuSO4溶液,平均分为三份,每一份样品均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见表2。请计算:

(1)50gCuSO4溶液完全反应时,所得沉淀的质量为 g。

(2)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1)4.9.

(2)解:设50g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CuSO4+2NaOH═Cu(OH)2↓+ Na2SO4

160                    98

x                    4.9g

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

(二)重视科学探究,关注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基础

从表3可以看出,2019年河北省中考理综与化学相关的内容中科学探究主题所占的分值最高,占比高达35%。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化学实验教学,因为化学实验是开展科学探究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全面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关注《课标》规定的8个必做学生实验和教科书上的基本实验。很多试题的实验图都来自于教科书。命题者借助看似经典、平淡的实验,变化考查角度,提出独具匠心的问题,便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反思评价、创新思维等能力。如第2题让学生从图3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挑选出错误选项, A、B、C、D都是源自于人教版教材中的实验图片,B选项只是把图片上的“×”去掉了,以此增加迷惑性;再如第27题的粉尘爆炸实验第(3)小题问蜡烛熄灭的原因是什么?这需要学生厘清蜡烛熄灭是缺少了燃烧的哪个条件才能正确解答;第30题第(2)小题问用红磷做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有没有影响?这需要学生克服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时,红磷用量不足会造成测得氧气含量偏低的定势思维才能正确解答。

2.将改进效果好、操作简便的创新实验引入中考。第14题A选项中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如图4所示),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向有两支高低不同燃着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改进实验;第27题中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如图5所示)为不同于任何版本教材的改进实验。这些试题的实验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如此能更好地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缜密性和创新性。

3.重视考查学生对实验探究过程的理解。实验探究题的篇幅看似比较长,但实际就是多个基础实验的综合应用。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调用已有的知识,并运用观察、对比、分析、迁移、推理等方法,梳理好观点、证据、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可顺利解答。实验探究题的设计既有利于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和探究活动在化学学习和其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又能有效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紧扣核心知识,渗透学科思想方法,体现学科价值

2019年的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紧扣《课标》,涵盖了全部 5 个一级主题和 18个二级主题,涉及到近20个化学变化、20多个化学实验和80多个知识点。例如第1题面粉中的营养素,第2题取用液体、点燃酒精灯、读取液体体积和稀释浓硫酸等基本实验操作,第3题金属及合金的性质与用途,第4题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粒子结构示意图等化学用语,第5题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质、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等与溶液密切相关的基本概念,第6题物质的检验、鉴别、提纯与分离,第7题金属的化学性质及活动性顺序,第8题资源与环境问题,第9题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电解水的化学变化),第12题分子的性质、特点,第29题空气、元素与人体健康、活性炭、气体溶解度、有机高分子材料等,第30题蒸发液体、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第31、35、36题氯化钠、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硫酸铜等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第36题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等,都是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这些试题巧妙渗透了分类思想、守恒思想、构建模型思想、推理思想、宏微结合思想以及控制变量法、迁移法、对比法、转化法等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突出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化学学科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的独特价值,这有助于增强学生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典型试题分析

【试题6】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试题分析:本题以列表的形式考查了“科学探究”一级主题中的“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和“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两个二级主题,涵盖了物质的鉴别、除杂、检验及分离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结构決定性质、观察、比较、证明、推理等学科思维方法。题干简洁、各选项的实验目的和操作清晰明了。A选项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的实验操作利用的是化学方法,即常温下木炭粉具有稳定性不能和稀硫酸反应,氧化铜具有金属氧化物的通性——常温下能和稀硫酸反应,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加热MnO2和KMnO4的固体混合物,KMnO4会分解生成K2MnO4、MnO2和O2,虽然该方法除去了KMnO4,但是会引入新杂质K2MnO4,所以B选项错误;C选项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需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分离CaCl2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该实验操作过程依次应是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并干燥固体得到CaCO3,然后蒸发滤液得到CaCl2,而题中只“加足量水溶解,蒸发”,这样得到的还是CaCl2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所以D选项错误。本题B、D选项具有较强的迷惑性,但命题者把A选项设定为正确答案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该试题的难度。本题答案为A。

启示:带给我们的启示一是我省的理综试题化学部分题目较少,所以每一道选择题都会考查多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命题素材,均来自于教科书,因此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要把教科书的研读放在首位。二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同时还可以增加氧化铁粉末、氧化铜粉末与稀硫酸反应等一些简单易行、能让学生感受化学美、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的实验,并重视实验后的交流、评价和反思,如此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一定会有更大的提升。三是要精选、精编练习题、考试题,不要靠大量刷题来提分,因为大量刷题往往会抹杀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如下面给出的2016年的第6题,就是用曾经教师忽略、学生不熟悉的形式,考查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这一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等能力。

(2016年第6题)下列验证Zn、Fe、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中(“—”表示未进行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本题答案为C。

【试题11】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晶体——铝、冰、海波

B.绝缘体——塑料、橡胶、石墨

C.混合物——乙醇、海水、碳酸氢钠

D.复合肥料——尿素、硝酸钾、磷酸二氢铵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构成的奥秘”一级主题中的“化学物质的多样性”二级主题和“身边的化学物质”一级主题中的“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二级主题。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对常见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物质分类方法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的灵活性。A选项考查的是晶体的概念,学生对铝是金属单质(化学式为Al)、冰是氧化物(化学式H2O)比较熟悉,而海波只知道它是晶体可以作为照相中的定影剂,但不知道它的化学式(Na2S2O3·5H2O),这就需要打破学科界限,从多个角度认识物质,然后综合考虑分析推理出铝、冰、海波三者都是晶体,也都是纯净物才能正确解答,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中的塑料、橡胶一般是绝缘体,而石墨能导电故不是绝缘体,有的学生可能只想到石墨是非金属,非金属大多数不导电,没有记住石墨能导电这一知识点,而错选该选项;C选项中只有海水是混合物,所以该选项错误;D选项有关复合肥料的知识,即看某化肥是否含有N、P、K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需要理解记忆,即便记不住尿素的化学式[CO(NH2)2],但至少应记住尿素的元素组成,其中只含有N元素一种植物营养素,故尿素不是复合肥,D选项错误。本题答案为A。

启示:分类思想是重要的化学学科思想,贯穿化学课程始终。在复习中要结合典型试题给学生创造自己梳理总结、概括分析的机会,并把不同学生的分类思想进行整合,然后将统整后的分类思想内化到学生自己的分类体系中。同时在教学中还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时提炼出量变引起质变、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绿色化学等化学学科思想,并使其适时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如此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试题30】根据图6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为蒸发溶液的实验。加热时若不搅拌,造成的后果是            ;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

(2)乙为通过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实验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           ,放出大量热。实验中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止                       ;实验时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            (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试题分析:自2014年开始,第30题均是以教科书上的实验或探究活动为命题素材,2014 ~ 2018年都是从中选取三个素材,为规避各地模拟考试中的猜题、押题现象,2019年改变传统只选了2个素材,其中一个仍然是对“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相关实验操作进行考查,这是继2014年、2017年、2018年后第四次选用该素材。2014年考查蒸发所用仪器的名称、玻璃棒的作用;2017年考查过滤所用仪器的名称、过滤的目的;2018年考查过滤时不合理操作会对实验结果带来什么影响的误差分析;2019年考查若加热时不用玻璃棒及时搅拌导致的后果和停止加热应把握的时机,从中可以看出2019年与之前相比更加关注实验操作的细节,这正是做好实验、开展探究最需要的基本功。另一个实验素材选自人教版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实验,考查的是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描述能力,对实验装置进行反思和评价的能力和对实验原理、实验目的的理解水平,本题得分率不足50%。

典型错误剖析:(1)第一空出现的主要错误:暴沸、蒸发皿炸裂(爆炸);液体溢出、液體飞溅、液滴飞渐、水滴飞溅、晶体飞出;粘底、糊了、溶液凝固;溶解得慢、蒸发效率低、实验结果不准确、精盐产率低等。回答“暴沸”的学生是把开放体系中蒸发液体不搅拌,导致液体受热不均、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液滴飞溅,与在密闭装置中蒸馏液体不加沸石(或碎瓷片)液体中缺少气泡,使温度达到并超过沸点形成过热液体后突然剧烈沸腾,并伴有爆裂声的“暴沸”现象混淆了。回答“液体溢出”等现象的学生,可能是未做过该实验,不清楚蒸发皿这一仪器的特性和用途,不知道蒸发的原理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等而错答。(1)第二空出现的主要错误:大块(片)固体出现;有固体生成、生成较多固体;溶液饱和;气泡均匀冒出;少量固体析出、蒸发皿中有固体析出、有东西留在壁上;液体剩余很少、液体蒸发完;燃烧皿中……、坩埚中……。导致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有:不能正确使用化学语言规范作答;不能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欠缺对化学实验仪器的科学认知;还有就是一些学生只是吃力地按教师的要求背一个个知识点,因此在他们大脑的存储空间里,这些点是孤立的,没有构建成知识网络,更没有形成知识体系,所以导致看到“当观察到……时”,就填上“气泡均匀冒出”,这是因为在他们大脑的存储空间里,有“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这样的记忆点。(2)第一空出现的主要错误:P2O5、P2O5气体;白色气体、白气、大量白雾;白光;其他颜色的烟/固体;红色火焰、刺激性气味等。很显然出现这样的错误主要是因为学生缺少亲身体验,没有感性认知,或者不会准确表达导致的。(2)第二空出现的主要错误:发生爆炸;产生污染、污染空气;瓶外气体进入瓶内(或方向相反);产生的气体逃逸/外溢;气体测量不准确;外界空气对实验的干扰;气压的变化、气压过大、缓冲气压、生成的气体(白烟)使胶塞弹开;损坏锥形瓶;胶塞被吸入无法取出等。本空是得分率最低的空,90%以上的学生错答,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由于化学实验对环保性有要求,所以该实验装置是密闭的,即已经避免了空气污染,而有的学生因为没有认真审题或者没有意识到装置是密闭的,已经避免了空气污染,所以约有70%的学生错答成“污染空气”;有的学生对发生爆炸的条件理解不到位,认为装置密闭、燃烧放热就会发生爆炸,没有考虑到压强过大,气体膨胀冲出塞子可以避免发生爆炸所以错答;再有就是本题将压强问题、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综合在一起考查,增大了试题难度,导致很多学生思维混乱、理不出头绪而失分,或者是虽然明白题目意思但却没有抓准关键词(给分点)而导致错答失分。(2)第三空出现的常见错误是无、有;特殊错误是只在括号里“没有”上打勾,而不在横线上写字。发生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不理解题意蒙答案和不注意答题的规范性。

参考答案:(1)液滴飞溅;出现较多固体;(2)大量白烟;气体膨胀冲开瓶塞;没有。

启示:带给我们的启示一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创造学生亲手做实验的机会,使其多在“做中学”,这有利于学生有兴趣地记准实验现象,进而主动地去透彻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关键操作、实验误差等,如此可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在实验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即在阅读题目时,如何把握要点、提取重点、理解难点,克服在审题时错过要点、重点的问题。三是教师要多给学生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因为答案表述不准确的问题是造成大部分学生丢分的主要因素,也是中考复习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培训力度。例如可以把学生在试卷中出现的有关表达的典型问题作为示例,引导学生采取“互评”的方法,也可以给出规范合理的答案,采取“自评”的方法,让学生找出差别,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说出为什么……如此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训练,学生便能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进而逐步养成规范表达的习惯,这样在考试时,学生就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了。

【试题31】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7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A、B、C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D是温室气体,G是重要调味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4)F的一种用途是:                           。

试题分析:自2000年开始,第31题就以框图推断题的面貌出现。在2019年,该题以初中化学中重要的调味品氯化钠为中心,将二氧化碳、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等重要化合物整合到框图中,该框图包含4个化学反应、7种物质,涉及到“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三个一级主题中“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等多个二级主题中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基本反应类型、物质的用途等核心知识。在审题时以物质的用途[G是重要的调味品(NaCl)]和物质的性质[D是温室气体(CO2)]为突破口,并结合物质的组成[A、B、C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H)],逐一推导即可明确各物质及其转化关系。其中A可以是Ca(OH)2或 Ca(HCO3)2与B(HCl)的反应,具有开放性。本题的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区分度好,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和创新性。各地反馈的数据显示本题的0分率最高,超过了1/3。

典型錯误剖析:(1)出现的主要错误:①写名称氯化钠或盐、食盐等;②写成其他物质的化学式,如NaOH、Na2CO3;③化学式书写错误,如NaCl2、ClNa等。(2)出现的主要错误:①答案不完整,只写“复分解”三个字;②出现错别字,如写成“负”分解反应、复分解反“映”;③推出了各物质,但写错反应类型,如置换反应、化合反应、中和反应等;④写成化学方程式;⑤没推出来,瞎写。(3)出现的主要错误:①化学式写错,导致方程式错误;②化学式正确,配平错误;③方程式写错。(4)出现的主要错误:①不具体,写“工业原料”“化工原料”等;②不符合实际,也可能是推错了,写“改良酸性土壤”“治疗胃酸”“工业制碱”“制二氧化碳”等,实际上一般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用碳酸氢钠片或氢氧化铝等治疗胃酸过多的病人、实验室可用碳酸钠溶液和适量的石灰水制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③其他错误有“做调味品”“发酵”等。

参考答案:(1)NaCl;(2)复分解反应;

(3)NaOH+HCl═NaCl+H2O;(4)生产玻璃。

启示:带给我们的启示一是要强调“双基”,这既是对学生、也是对教师。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夯实基础”作为重中之重,因为只有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谈能力的提高,才能准确熟练地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包括转化关系)、用途等,这是做好推断题的基础。同时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板书、实验操作等也要科学、严谨、规范,避免随意性、口头话,防止造成学生的认知错误。二是在讲评习题、考试题时,要多展示正确、规范的答案,对于错误答案要及时“究”错,即不只是改正,还要求学生能说明错误的原因、正确的理由然后再用针对性练习巩固训练、强化提升,由此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规范书写。三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匮乏,因此单靠记忆物质的用途太枯燥,而且这样记忆持续的时间短也容易混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挖掘身边的素材,并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切实感受物质的用途,化学物质的价值。

【试题35】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学生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I: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组学生经查阅资料和讨论,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中含有三种元素,作出如下猜想:

①氢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1】取适量镁条、100mL Na2CO3溶液于反应装置A中,按图8所示方案进行实验。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猜想①正确。

(1)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9中的         (填写序号)。

(2)小组学生讨论认为,上述实验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8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方案是:

探究II: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镁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Na2CO3溶液显碱性,其溶液中除Na+、CO32-外,还有OH-。

【作出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2】按图10所示方案进行实验。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是CO32-而不是Na+、OH-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1)G中实验的作用是                       。

(2)試剂X是                                。

探究III: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试剂Y及实验现象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交流: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进而通过深入研究而得到的。

试题分析:第35题的文字量是全卷中最大的一道题,2019年更是高达600多字,涉及到《课标》中4个一级主题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的6个二级主题,该题有7个空,共计7分,是化学试题中分值最高的一道题。2019年,命题者受《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育》《化学教与学》等期刊中一些论文的启发,并设计实验求证、改进,以此命制了该试题,这样既保证了试题情境的创新性和真实性,又保证了试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该题通过3个递进式的探究活动,反复呈现了进行科学探究的关键要素,并再现了相对真实的探究过程,突出考查了学生基于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猜想、基于查阅的资料和实验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基于深度思考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和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探究I的第二问镁条与溶液的反应一般用F装置,但是本题的反应装置要盛放100mL 的Na2CO3溶液,这就需要学生的思维由定性上升到定量层次才能正确分析解答;探究III的第二问书写“碳酸镁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不是学生熟悉的化学方程式,需要学生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原理迁移过来才能正确书写。这两个空都很好地考查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典型错误剖析:探究I第一空出现的错误:①元素写不全、多写或写错(如C、H、O、Mg或H、O、Na),其主要原因是未读懂题意,不能联系下面猜想中的信息作答;②写成物质的化学式(如H2、CO2或H2、O2等),其原因是审题不清;③将元素的名称写错(“碳”写成“炭”),毫无疑问其原因是化学用语、汉字书写基本功不扎实。第二空出现的错误:①选F,其原因是在审题时未考虑到所用试剂为100mL,如果用试管会远远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②选 E,其原因是没有学会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方法,或者审题不认真,未注意反应物为固液反应且反应条件为常温。第三空出现的错误:①本空有超过90%的学生是空白,究其原因应该是未读懂题意导致无从下笔;②不清楚干燥的真正目的,进而将干燥剂的位置填错,如写成“在AB间加干燥装置”;③未真正理解题意,不知要净化何种气体、如何净化而凑答案,或者不知道什么物质能做干燥剂,知识点记忆不准确,如“将气体通入到稀硫酸/H2SO4中”或“将气体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等;③选择错误的干燥装置,如“将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烧杯”等;④因审题不清而改变检验氢气的方式,如“将B出来的气体通入炽热的氧化铜”等。探究II第一空出现的错误:①不注意语言描述的规范性,写成“比较”“比照”等错误答案;②审题不清,将对比的目的描述错误,如“对比,证明水能与镁反应产生氢气”“验证OH-/CO32-对反应的影响/不促进反应”“排除氢氧根粒子的干扰”等;③作答不完整,如“与G做对比”或“与I做对比”。第二空出现的错误:①出错最多的是应答不全,如写成“氢氧化钠”或“NaOH”;②本应是溶液与镁条的反应,写成“氢氧化钠固体”或“NaOH固体”而失分;③化学基本功不扎实,把化学式错写成Na(OH)2;④未理解题意而胡乱答成其他物质,如NaCl、 MgCO3、Ca(OH)2、CaCO3等。探究III第一空出现的错误:①审题不全面,只写“酸”如“稀盐酸”“盐酸”“稀硫酸”等,或只写现象“有气泡产生”;②由于规范表达、书写的意识不够而做错,如写成“HCl”“HSO4”“产生气体”“产生二氧化碳”等;④未理解题意而选错试剂,如“Ca(OH)2”“CaCl2溶液”“Na2CO3溶液”等。第二空得分率比较高,答案中出现较多的错误依然是无气体符号、未配平、化学式写错(MgCl2无角标等),少数学生把“CO2↑+H2O”写成“H2CO3”;还有一部分错误是因为上一空选错试剂而出现的对应错误,如写成“MgCO3+ Ca(OH)2/CaCl2/Na2CO3”。

参考答案:【作出猜想】碳、氢、氧(或C、H、O);【实验1】(1)D;(2)在B和C之间增加干燥装置;【实验2】(1)对比;(2)NaOH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实验3】稀盐酸,有气泡产生;MgCO3+2HCl═MgCl2+CO2↑+H2O。(第三、四、六、七空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启示:第35题所选情境新颖、文字量大,这往往会导致学生在心理上对它有些“发怵”,所以该题每年的得分率都不高,这暴露出学生在陌生情境中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此外学生分析审题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也是本题失分的重要原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一是教师要注意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编制“原创题”的水平。我省的中考探究题有好几年的素材都来自《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学》《化学教育》等杂志上的论文,如2012年“‘燃纸成铁成分的探究”、2014年“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2017年“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等,这提示我们要养成阅读学习的习惯,并多多关注专业期刊。因为这些期刊上的文章是教育专家、优秀教师教育教学智慧的结晶,有很多素材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借鉴,所以教师们一是要养成研读专业期刊相关论文、积累教学智慧和命题素材的好习惯。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尝试选择学生陌生的情境资料,并结合本省中考试题的命题思路,编制原创的实验探究题,然后再限定时间进行测试,如此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进入探究的“真情境”去读、去分析,进而提高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二是教师在选择训练题目时,要侧重选择情境素材和立意新颖的题目。三是要重视答题方法的指导以及答题技巧的培养,例如如何从整体把握题意、如何分析题目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组织语言准确作答还有如何选择实验装置、如何评价实验方案等等。同时还要注意给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机会,尤其是在考后讲“探究题”时,要多讨论几个“为什么”,如为什么“会”而答错?如何求甚解、准确表述、规范作答。还有若学生之间有通过反思后的思维碰撞,那将会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剖析、自我反思、透彻理解、自我完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

三、對2020年化学教学与中考备考的建议

(一)研读《课标》,将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落到实处

2019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意见》中明确指出“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即全国各地都应依据《课标》科学命题,而不再制定本地的考试说明或考试大纲。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在新授课还是中考备考复习课,都要认真研读《课标》、准确把握课程内容、着力落实课标理念。

此外《意见》还指出“考试命题要注重引导学校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考试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导向作用。”再对比《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新课标》)提出的命题原则“以核心素养为测试宗旨、以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以实际问题为测试任务、以化学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从中不难看出,中考和高考的最新要求高度一致,即都要求试题要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化学知识、化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2019年的全国高考,是首次依据《高中新课标》进行命题的高考,理综全国I卷化学部分共12道题,有6道题以我国古代科技成就、当今世界科技前沿成果、新材料新科技的应用等为命题素材。如第7题“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本题A说法错误)”。第28题选取“我国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新型低温催化剂——单层金原子对水煤气的低温催化反应”为命题素材等等。这些试题将情境、知识、问题有机融合为一体,非常好地实现了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测试。新高考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体现了化学价值、彰显了教学导向。不少学生考后反馈试题信息新颖、丰富、生动,但由于平时的“模拟”没有跟上高考的变化,所以有些学生对此感到出乎意料,感到陌生、不适应,由此导致考试没能发挥好。未来的中考也会逐渐向这个方向变化,这引导我们应更加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发展成果,并以此创设与学习内容、核心知识密切相关,蕴含恰当问题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设计和试题命制,这样的教学、考试才能使知识更具活力、使化学更具魅力。

(二)重视化学学科思想方法的培养和渗透

化学学科思想方法是化学的灵魂,是人们对化学知识和方法的提炼和升华。在初中化学中主要有物质运动与变化的思想方法、分类的思想方法、实验探究的思想方法、条件控制与选择的思想方法、有序转化的思想方法、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方法、守恒的思想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思想方法、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思想方法、分解与组合相结合的思想方法、量变与质变的思想方法等。把这些思想方法有意识地渗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并使它们显性化,这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化学规律、掌握化学本质,进而可更好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关于石墨导电性的学习,可以从石墨是层状结构、层内每个碳原子只形成了三个化学键、碳原子最外层还有一个电子未成键,这相当于在层间存在自由电子一步步学习,由于石墨有类似金属的结构,因此具有金属的光泽、能导电等某些金属的通性,这就是结构决定性质学科思想方法的具体应用,这样的学习一定能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学科的魅力,进而知识自然就会内化到学生自己的认知体系中,经久不忘。当然这也有助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如“分类思想”“元素守恒”“控制变量法”等均是中考的必考点。2019年第35题第一空,如果不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本质,就会导致错填H2、CO2等物质而失分。

中考备考复习是个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重读教科书、堵上知识漏洞,并真正将教科书中的知识和蕴含的思想方法实实在在地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同时还要发挥教研组的优势形成合力,研究学生在备考中的真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复习备考,由此可使学生在复习中不断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进而对中考和未来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王   晶,郑长龙.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4]李   艳,周学工.再探镁与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03)42~44.

[5]段昌平.探究实验中的一个意外发现——镁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氢气[J].化学教育,2012,33(08)82~83.

[6]盛亦谦,唐玉露.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溶液简易鉴别法探讨[J].化学教与学,2017(01)80~81+94.

[7]李   焱.突出科学素养彰显学科价值——对2019年河北中考理综第35题的评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1):64~68.

[8]孙玉明.中考化学实验探究试题选材分析及教学建议[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9(03):47~50.

[9]许九奎.2018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9(03):35~46.

猜你喜欢
中考化学
中考“三数”大扫描
奇妙的化学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例谈中考化学推断题
奇妙的化学
由2016年无锡中考17题说起
奇妙的化学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