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建美
幼儿园主题活动是一种研究型的课程,是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究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我园立足本土文化,结合江苏省课程游戏化精神,形成的“开放性教育活动”课程,特别注重儿童在主题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儿童完全有能力为自己的社会性、认知、情感和符号表征倾向制订出个人计划。”“儿童是一个从很早开始就能赋予事件意义的人,并试图去分享意义以及与意义相关的故事。”为此,在课程实践中,我们一方面鼓励儿童通过各种可“表达的、交流的和认知的语言”,探索周围环境并表达自我,另一方面注重对儿童活动的观察和记录,在解读儿童中推进主体活动的发展。笔者以小班主题活动“我们在种植”为例,阐述主题实施中教师鼓励儿童做观察记录,发现儿童观察记录背后的思想,解读儿童内心,支持儿童行为,从而调整主题路径,推进课程发展的过程。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小菜园是迷你版的大自然。3月,天高云淡,万物复苏,正是播种的季节。孩子们拿着收集来的蔬菜种子,带上工具,和老师一起松土、挖坑、播种、填土、浇水……他们期待种子发芽,期待苗苗长大。小菜园种植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观察、实践和发现的机会,活动中老师鼓励孩子们及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每天午餐后的散步时间,老师总会带着孩子们去小菜园转转,孩子们已习惯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然后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老师发现天天的观察记录表有了明显的变化,周一记录时胡萝卜苗才一点点长,周五记录时就画了一条很长的线,天天说胡萝卜在慢慢长高。
反思及推进:天天的记录表达了大部分孩子目前的关注点,但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明确感知并表达苗苗的长高情况,老师翻看豆豆的记录时,发现他几次记录苗苗的高度基本差不多。于是,老师组织孩子们讨论“:你们觉得胡萝卜苗长高了吗?怎样才能清晰地看见苗苗长高呢?”小晞提议“:我们在苗苗旁边插根尺子,量一量就好了。”就这样,测量的概念被带进了课程,并进一步推动了活动的发展。孩子们把尺子、木棒等测量工具插在苗苗旁边,进行测量并记录,真实感受植物的生长变化。
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三两结伴去小菜园走一走,看一看,摸一摸,观察植物的变化,感受植物的生长。老师在小菜园里放置了记录本,鼓励孩子们随时记录,相互交流。悠宝说:豌豆苗的叶子椭圆形的,旁边有会弯曲的茎;安安说:胡萝卜的叶子和香菜一样;润润说:胡萝卜叶子像绿色的雪花……
反思及推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小班孩子提出的指导性建议是:要引导孩子发现周围的植物各不相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透过孩子们的观察记录和交流,老师发现小班孩子的观察独到、细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于是老师鼓励更多的孩子大胆想象。妮妮说:“芋头的叶子像荷叶。”团团说:“青菜叶子一开始有2片,像小花,后来长了4片,像蝴蝶。”润润说:“土豆的叶子摸上去毛毛的……”由此,孩子们的观察已不再局限于表面,而是融入了合理想象,并乐于在把想象表达出来的过程中,将活动延展,以拓展自身的经验和想象。
小菲带着纸笔坐在小菜园里写生,她一边观察土豆苗,一边认真画画。画完后小菲拿给老师看,老师问小菲土豆苗上的小圆球是什么?小菲说是土豆,苗长大了就会在秆子上结出土豆,老师笑笑什么话也没说。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来到小菜园观察,心心在松土时挖出了泥土里新长出的小土豆,她欣喜万分,召唤同伴们来看泥土里的小土豆。老师结合小菲的观察记录和心心的发现,抛出话题引发讨论:土豆到底长在哪?孩子们纷纷发表意见:有说长在泥土里,也有说长在秆子上……
反思及推进:小班孩子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他们对于植物的生长往往依靠经验或想象。针对小菲的回答,老师没有及时纠正,在心心发现泥土下的小土豆后,老师找来科学类绘本《上面和下面》投放在植物角,通过画面,孩子们发现茄子、黄瓜等果实生长在泥土上,而土豆、洋葱等果实生长在泥土下。一方面通过绘本有效拓宽孩子们的认知,另一方面借助家长力量,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各类果实的生长情况,对大自然的植物产生初步的探究欲,为孩子们的科学启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孩子们发现小菜园的土豆开花了,显得非常高兴。程程在观察记录时,在土豆上画了一朵白色的小花,并添加了太阳和云朵。在老师的引导下,程程还给土豆创编了一首小诗:“太阳公公给土豆照光,风爸爸给土豆凉爽,雨婆婆给土豆浇水,土豆伸出小苗,长出叶子,开出美丽的小花。我爱土豆。”
反思及推进:孩子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程程对于土豆的观察记录让老师发现了儿童的力量。谁说儿童不是天生的诗人?瞧,茄子开花了,东东联想到绘本《上面和下面》里的话,仿编了诗歌《茄子》:“穿紫衣,戴紫帽,茄子长在泥土上。”在具体情境中鼓励孩子仿编诗歌,即兴表达。孩子们在小菜园里不仅学会了观察、发现,更学会了交流和创作。
硕硕在观察记录中画了一个个小黑点,老师好奇地问他黑点是什么?硕硕回答是小菜园里的虫子。原来在近期探索小菜园的时候,孩子们发现了小菜园里有皮球虫、毛毛虫、蚯蚓、蜗牛和小蚂蚁……“毛毛虫会吃小菜园里的菜。”“我妈妈说蚯蚓会松土,是益虫。”“毛毛虫长大就变成了蝴蝶”……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反思及推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小班幼儿应认识常见的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昆虫是孩子们的新关注点,借着孩子们浓厚的兴趣,结合教室自然角喂養的蚕宝宝,老师及时生成了活动“有趣的虫虫”,提供《蚯蚓的日记》《好饿的毛毛虫》等相关图书,拓展延伸多元阅读,引发相关经验链接。
开展幼儿园主题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按部就班的,需要教师带着思考解读儿童,理解儿童,透过儿童的观察记录,和儿童谈话交流,倾听儿童的声音,从而把握幼儿对于主题的兴趣与专注的程度,根据幼儿的兴趣合理安排课程的行进方向,及时推动课程的发展。
美国加州河流学院的Mary Jane Maguire-Fone教授指出:“在旁边站一会儿,给学习留一些空间,仔细观察儿童在做什么。如果你理解了儿童的行为,也许教学与以前就很不一样了。我们要创设一种反思型的课程计划,不断反思,推进,让学习深入。”主题活动“我们在种植”鼓励孩子们和小菜园里的植物互动、交流,并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及时记录,作为老师,应认可他们在研究中理解事物,积累经验,让自己成为儿童在探索世界意义旅途中的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