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锦利 陈辰玥 黄小美
课间操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我们设计的小班花样趣味课间操,利用多种音乐将幼儿带入情境,通过情境的展开让课间操也像游戏那么好玩、自主,体现了课间操的运动性、趣味性、整合性和艺术性。
本套操使用的器械是彩虹伞,每班一面,不同颜色的布尾巴每人一根。整套操用彩虹傘和布尾巴贯穿起来。
师幼带上布尾巴,随着《月亮姐姐》音乐入场,教师把彩虹伞放在场地中间。
游戏一:老狼老狼几点钟
音乐:《走和跑》。
玩法:一名教师扮演老狼,孩子们扮演小羊,师幼听音乐跟着节奏一边走一边念儿歌。幼儿提问:“老狼老狼几点钟?”教师回头告诉大家:“1点钟呀1点钟。”以此类推,幼儿问完第四遍教师回答:“天亮了。”听到这个信号后,音乐速度加快,幼儿马上四散跑。老狼去抓小羊,反复玩游戏4遍。
分析:这个情境性的开场游戏小班幼儿很是喜欢,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我们遵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小班幼儿运动技能发展的要求,利用这个游戏较好地锻炼了幼儿的四散跑能力。
游戏二:开汽车找朋友
音乐:《碰碰乐》。
玩法:音乐前奏时,孩子们把身后的布尾巴摘下来,两头一捏(雌雄贴)变成圆圈做方向盘。然后,孩子们手握方向盘,跟着音乐围着彩虹伞开汽车。当听到每一句最后的“噔、噔、噔”音乐时,幼儿找和自己一样颜色的方向盘碰一碰。每四句后面有一段稍长的碰一碰音乐,可以三个、四个甚至更多的孩子一起碰一碰方向盘。反复进行游戏数次。
分析:开汽车是小班幼儿喜欢的游戏,顺着方向开让幼儿掌握跑的时候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距离;听到“噔、噔、噔”的音乐,幼儿马上去找和自己一样颜色的方向盘碰一碰,游戏锻炼了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动作灵敏性。
游戏三:好朋友拉圈圈
音乐:《1234567》。
玩法:音乐前奏时,孩子们把方向盘套在自己脖子上,然后找和自己颜色一样的好朋友,手拉手围成圆圈。整个音乐四遍,间奏没歌词的地方交换朋友,或者同种颜色的朋友手拉手变大圈。第一遍,相同颜色的好朋友手拉手围成圆圈顺时针走;第二遍,幼儿跟着节奏跳;第三遍,音乐变快,幼儿加快走的步伐;第四遍,跟着节奏跳。后期幼儿熟悉音乐后,每一遍音乐中的句式可以采取“走→跳→走→走”,或“跳→走→跳→走”,或“跳→走→跳→跳”等不同的形式。
分析:找朋友不仅增加了幼儿的运动量,还发展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让他们忍不住想去挑战,找两个朋友,找四个朋友,找六个朋友……找到的朋友越多,幼儿越有成就感。
游戏四:咕噜咕噜
音乐:《咕噜咕噜》。
玩法:孩子们围在彩虹伞周围,跟着歌词做相应的律动,基本上都是在原地,有些脚的动作也只是在旁边点一下。“左边咕噜咕噜,右边咕噜咕噜,上边咕噜咕噜,下边咕噜咕噜……”整个歌词很好理解,听着歌词能马上做出动作来。重复两遍。
分析:这首音乐有歌词,根据歌词带着幼儿做全身放松动作。音乐中有方位词,能增强幼儿的方位辨别能力。前期,幼儿跟着教师做动作,慢慢熟悉音乐后,他们会跟着节奏创编一些动作,如“咕噜咕噜”从前期的转圈变成手臂上下摆动、拍手,等等。
游戏五:玩转彩虹伞
Freeze音乐。
玩法:所有幼儿围着彩虹伞的边缘,双手抓着彩虹伞的边,听音乐有节奏地走,在音乐“Freeze”处向上挥彩虹伞边缘(手不放)。进行六次后,抓着彩虹伞跑,在音乐“Freeze”处向上挥彩虹伞边缘再马上压住,使得彩虹伞中间鼓起一个空气包。进行五次后,幼儿爬上彩虹伞,将中间鼓起的空气包压扁。
分析:前面基本是孩子单个或者部分幼儿合作游戏,而这个游戏则是锻炼小班孩子的团结协作能力。幼儿一起跟着音乐节奏抓着彩虹伞走和跑,体验到集体游戏的快乐,也锻炼了动作灵敏性。
最后师幼一起收好彩虹伞,在《超级玛丽》音乐声中退场回活动室。
本套操的设计灵感来自绘本故事《小黄小蓝》。这个绘本里的“拥抱”让我们想到用一块一面黄一面蓝的垫子作为课间操的一种器械,翻一翻(翻垫子)→跳一跳(跳垫子)→走平衡(将垫子顶在头上不掉下来)→坐一坐(在垫子上面放松运动)→停一停(玩木头人,在垫子上不能动)。
师幼带上垫子,随Turning音乐入场。
游戏一:小蓝和小黄
音乐:《七个半》。
玩法:做操前,先把班里的孩子分成小黄和小蓝(可以按照男女分,也可以按照小组分),每人拿一块泡沫垫进场后放地上,听音乐小黄要把蓝色朝上的泡沫垫翻成黄色,而小蓝要把黄色朝上的泡沫垫翻过来变成蓝色。听到音乐停顿处,马上跳进自己的泡沫垫不动,音乐起游戏继续,停几次跳几次。
分析:这首音乐的节奏感非常鲜明,一听到就有想跳一跳的冲动。孩子们一开始很兴奋,但是到后来兴趣就不高了,原因是节奏感强但变化不大。经过研讨,我们加入三个小节按喇叭的音乐,这样音乐有了强烈的对比。听到按喇叭的声音,孩子们马上跳进自己的泡沫垫停止动作,动静结合。
游戏二:一起去郊游
音乐:《布拉姆斯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玩法:幼儿头顶自己的泡沫垫,双手水平举,不碰泡沫垫,沿直线走,不让泡沫垫掉下来,然后放下泡沫垫,在自己的泡沫垫上单脚跳。继续头顶泡沫垫直线走,再放下泡沫垫,围着自己的泡沫垫单脚跳。重复两次以上,最后绕着垫子四散跑起来。
分析:头顶泡沫垫沿直线走,给幼儿一定的挑战,锻炼了孩子的平衡能力,走和跳的结合提升了幼儿对音乐和动作的灵敏性。
游戏三:放松身体
Bingo音乐。
玩法:幼儿选择一块泡沫垫坐下,跟着音乐节奏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这里比较随意,幼儿可以先动动手,再敲敲小脚,也可以同伴之间拍拍手、拍拍腿,等等。
分析:前面的翻一翻、跳一跳、走平衡,对小班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运动量的,此环节通过在垫子上坐一坐来放松全身,特别是放松腿部,是很有必要的。
游戏四:木头人
音乐:《木头人》。
玩法:根据音乐中的指令,幼儿做跑、走、扭、跳停等动作。如不同方式走:模仿小动物走,模仿高人走、矮人走等;不同方式扭:身体各个部位的扭转,自己创编的扭转。在一次次游戏中,幼儿的动作越来越丰富了,但听到“停”的时候必须停在一块泡沫垫上,扮演木头人。
分析:教师没有给幼儿任何固定的动作,他们可以用喜欢的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用喜欢的方式来进行锻炼,符合小班孩子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要求,也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想象。
最后师幼拿好泡沫垫,在音乐《宝宝树》中退场回活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