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方戏曲内涵式创新发展道路探究

2020-05-19 15:04安雪辉龙潮杨迁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4期
关键词:内涵创新

安雪辉 龙潮 杨迁

【摘要】河北地方戏曲曾在河北民众精神文化生活中扮演着“基本资粮”的角色,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河北民众的精神文化修养,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鉴于此,本文将从剧目创新和引入多元表演方式这两个角度切入,探讨在当前文化环境中推动河北地方戏曲重新走出一条内涵式创新发展道路之策略。

【关键词】河北地方戏;内涵;创新;发展道路

【中图分类号】J80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民间戏曲文化内涵挖掘及宣传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9031303001)研究成果。

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形式。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由此可见,正是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促使戏曲在单纯音乐、舞蹈艺术所擅长的抒情功能之外又平添了叙事的功能。可以说,载歌载舞的戏曲兼具抒情和叙事两大看点,更能满足观众多元化的文娱需求。所以,凭借多元的竞争优势,自其诞生以来直至改革开放初期,戏曲都牢牢地稳坐着城乡文艺市场头把交椅的地位。

一、河北地方戏曲文化内涵解析

在大众传媒兴起之前,每逢婚丧嫁娶,邀请班社来唱上几天甚至十几天的大戏,就成为了河北城乡红白喜事之家必然的选择。而每当年节花会等热烈的节庆场合,戏曲保准又是最抓人眼球的一台表演。有时两个戏班在花会上相对搭台唱起了“对台戏”,则更为节日狂欢中的观众增添了别样的兴致与乐趣。所以,听戏也跟喝酒一样,成为了旧时河北城乡居民的两大人生乐事之一。甚至受此影响,像定州子位吹歌等河北民间笙管乐也变得擅长吹奏管子、唢呐等来模拟戏曲唱腔,称为“咔戏”,以此博得观众的阵阵喝彩。

综合上述情况来看,在传统时代,欣赏戏曲早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文娱行为,而是固化成为了河北城乡居民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組成部分,在各阶层民众的意识深处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这里我们提到了“文化”,根据《大美百科全书》简明扼要的解释来看,“文化”就是指对于人类生活方式的总称,同时包含了人类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这两方面的内容。而戏曲则是传统时期河北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深深地积淀在了河北民众的文化记忆当中。

所以,当高亢的河北梆子唱腔响起,河北地区民众就仿佛从中体验出了自身心灵生活的一道侧影——那是一种慷慨悲歌的气质,为燕赵大地的儿女所独有;当老农如数家珍般对着孙儿讲解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王宝钏寒窑十八载等戏曲故事时,还应注意到,老人毕生的历史和人文等知识可能都是来自平生所看的一场场戏。所以,总而言之,戏曲不仅为传统时期的河北民众提供了文娱休闲,而且还反映并张扬着河北民众独特的个性气质,传播着农耕时代普通民众并非能轻易获取的各种知识。故而,河北地方戏曲已成为了传统时期河北民众精神文化生活中必要的知识和修养的提供者与塑造者,同时也是河北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承载者,这正是河北地方戏曲的文化内涵所在。

二、河北地方戏曲在当前文化环境中的困境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大众传媒的兴起,河北地方戏曲却逐渐陷入了困境。原因在于:其一,电影、电视剧等新的文娱节目提供了比“戏曲整合歌舞艺术”更具吸引力的表演形式,也能够更加多面、更为充分地满足普通民众的文化娱乐需求。所以,不仅剧院变得“门前冷落车马稀”,就是原本该出现在红白喜事上的戏曲也逐渐被插着便携U盘的音箱播放器所取代。当年节花会等活动因被各种大众传媒节目夺去观众而变得冷清甚至停办之后,河北地方戏更是失去了滋育它的又一片沃土,生存空间也受到了大幅度的挤压;其二,工业时代乃至信息时代,人们获取各种知识的途径变得日益多元化,普通民众不必再像过去那样通过欣赏戏曲来获得有限的历史和人文知识。上述两大原因,都导致河北地方戏在本土民众精神文化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日益降低。相应地,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对河北地方戏的兴趣和重视程度也日益低落。这导致河北省内大量地方剧团班社只能退守远郊乡村,走村串户来艰难地维持生计,实有在不久的将来淡出公众视野之危险。

三、在新时期拓展河北地方戏曲文化内涵的策略

虽然文化生活环境的变迁导致河北地方戏曲市场份额及影响力均有所降低,但在塑造河北地方戏曲文化内涵的各种要素当中,有一项却并未随着时代而发生变迁,那就是河北地方戏曲所传达出的“慷慨悲歌”的风格气质。对于音乐、戏曲等艺术来说,风格就是灵魂,也是产生审美艺术魅力的源泉所在。河北地方戏曲洋溢出的“慷慨悲歌”之燕赵风韵正是其灵魂所在,也是支持河北地方戏文化内涵的核心要素。只要这股燕赵风韵仍在,河北地方戏的艺术感召力就仍存于广大戏迷票友的心目之中。而在当前百花齐放、多元竞争的文化环境中,要扩大河北地方戏曲的文化影响力,促使其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当务之急就是下大力气弘扬河北地方戏所表现的“慷慨悲歌”之燕赵风韵。一定要通过弘扬这股特色写河北人之心,传河北人之情,达河北人之意,呈河北人之新戏、大戏。依笔者管见,具体的方法策略则可如下展开:

其一,创编新戏,借力于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东风来弘扬河北地方戏曲风格韵味。近年来,京津冀三地文化一体化的协同发展再谱新篇。随着“京津冀精品剧目展演”机制的确立,像河北梆子《李保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蔚县秧歌剧《魏象枢》等一批河北地方戏原创精品新戏相继登上了北京、天津两地舞台,促使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近了河北地方戏,认识了河北地方戏,爱上了河北地方戏,从而有效拓展了河北地方戏的文化影响力。由此可见,在文化演艺多元繁荣的京、津等大都市内,河北地方戏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仍可吸引不少观众的垂青,从而赢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有鉴于此,目前要弘扬河北地方戏的风格韵味,就应借鉴“京津冀精品剧目展演”的成功经验,从剧目创新方面狠下功夫。力求采用原汁原味的河北地方戏声腔来演绎百姓身边的社会生活事件,反映当前的时代风貌,传递积极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的正能量,这样才有望在弘扬河北地方戏风格韵味的同时引入全新的社会生活内容,促使剧情与河北地方戏唱腔的风格韵味之间形成相得益彰的互补和映衬,作为一面社会生活的“多棱镜”,在河北民众心目中充当起身边“活报剧”的生动角色。这样,河北地方戏就有望被重新赋予别开生面的社会认知功能,深化其在河北民众精神文化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中成功地走出一条内涵式的创新发展之路,开辟一片新天地。

其二,引入多元化的表演手段,走特色化的发展之路。河北地方戏要对抗电视、网络等大众信息传媒,就有必要融入多元化的表演手段,提高剧目的可欣赏性,强化对观众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走出一条特色化的创新发展之路。在这一方面,大型舞台魔幻剧《黄粱梦》就为我们做出了经典示范。该剧依托邯郸地区“黄粱一梦”的典故,引入了魔术、杂技等特色表演手段来辅助武安平调落子声腔来描绘卢生在“黄粱一梦”中的生死沉浮经历,折射出了发人深省的深刻寓意,也为投资制作方赢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收益。如果考察明代《陶庵梦忆》所录目莲戏“跳索跳圈、窜火窜剑”等表演场景就不难发现,《黄粱梦》引入魔术、杂技等技艺表演,实际上是一种“返祖”现象。毕竟在戏曲艺术初创时期,为了赢得受众的欢迎,需要班社秉持实用主义思想引入各种技艺来提高剧目的观赏性,于是戏中就有了“跳索跳圈、窜火窜剑”。而《黄粱梦》自然也是像它的祖辈一样引入魔术、杂技等技艺来提高剧目观赏性,以便和电影、电视剧、网剧等大众传媒形成有效抗衡。所以,今后的河北地方戏剧目创新可充分借鉴魔幻剧《黄粱梦》的成功经验,引入多元技艺,打造一台台洋溢着别开生面可观赏性的剧目精品,增益河北地方戏的文化内涵,最终趟出一条特色化的河北地方戏内涵式发展之路,更有效地扮美河北父老乡亲的文化生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见,河北地方戏曲是本地区各种社会历史文化环境因素交相作用的艺术结晶。在传统时代里,河北地方戏凭借高度的观赏性、独特的风格性及生动的认知功能,在河北民众的文化生活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也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到了信息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只要紧紧围绕河北地方戏尚存的独特风格性这一要素,引入多元表演方式因势利导,本着反映现实生活的原则大力推进剧目创新,就一定能乘着京津冀文化一体化发展这股东风,走出一条内涵式的创新发展之路,促使河北地方戏重现昔日风采,重新赢得河北父老乡亲的青睐!

参考文献:

[1]卢佳奇.河北邯郸传统地方戏——平调落子初探[J].音乐时空,2014(10).

[2]李文华.河北地方戏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2(4).

作者简介:安雪辉(1978-),女,讲师,戏曲表演教育,河北艺术职业学院;龍潮(1980-),女,讲师,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音乐教育;杨迁(1988-),女,讲师,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戏曲表演教育。

猜你喜欢
内涵创新
挖掘习题内涵 探究问题本质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木木相册
寻找色彩与线条间的内涵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