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写《祭侄文稿》时颜真卿无意于书,因文而悲痛欲绝,感情极度激烈,完全受心情驱使,涂抹、修改、顿挫舒放,一任自然,是艺术表达作者情感的完美典范,但表达强烈情感的同时,并没有失去整体的和谐统一及美感,技法已臻化境,由此给书法史留下千古绝唱。在中国文化传统背景下产生的中国书法,自然也是一种关于生命超越和生命安顿的艺术,其中可以体现传统文化思想,《祭侄文稿》中蕴含着很多传统文化思想,比如中庸、虚实相生、阴阳结合的和谐等。
【关键词】书法艺术;涂抹;中庸;虚实;阴阳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书法的巅峰之作,书于乾元元年(758年)。此文稿是因安禄山叛变,颜真卿之侄季明抗击叛军而惨遭砍头杀害,归葬时仅存首骨,所以颜真卿悲愤难抑,情不自禁以文祭之,因此他无意于书,不是为了创作一件作品而创作,因文而悲痛欲绝,感情极度激烈,完全受心情驱使,涂抹、修改、顿挫舒放,一任自然,是艺术表达作者情感的完美典范。但表达强烈情感的同时,并没有失去整体的和谐统一及美感,技法已臻化境,由此给书法史留下千古绝唱。元代鲜于枢在此帖后跋文称继王羲之《兰亭序》之后的“天下第二行书”,并被后世公认。《祭侄文稿》为宣泄感情,纵笔疾书,下笔狠重猛烈,浓墨重写,枯笔连续擦写数字,点画密集成块面增加厚重感,线条转折多外圆内方,字形呈鼓状,它以非设计的激荡跌宕的布白与结字,展示了一种悲壮史诗般的空间形态;苍辣雄健的中锋用笔,极其自然地呈现了艺术创造过程的时间形态,这种空间与时间形态兼具了雕塑美与音乐美,也可以说是对唯美主义的彻底超越。
历史证明,一门艺术要永葆生命活力,如果不将自己的根须伸进渊深而广博的民族文化土壤,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领导观念是“生命”,关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关心人的生命安顿和生命超越问题。从《老子》《易传》《庄子》到《黄帝內经》等,中国文化创立了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系。儒家重理性,重视人的道德生命;道家重玄理,重视人的艺术生命;佛家则是讲空理,重视生命的解脱。在中国文化传统背景下产生的中国书法,自然也是一种关于生命超越和生命安顿的艺术,书法当中体现了相当多的传统文化思想,比如《祭侄文稿》中就体现了中庸、虚实相生、阴阳结合的和谐等。
一、中庸
儒家文化中有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对“中庸”的高度强调《论语·雍也》中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①我认为中庸可以理解为和谐与秩序,这是宇宙的美,也是人生美的基础。中庸之于艺术,便是要求将各种各样的对立因素加以和谐统一,而不能强调其中的一方或否定其中的另一方,这就是孔子的作为美学批评尺度的“中庸”的基本要求。作为艺术门类之一的书法,即以其无所不在的对立因素之统一,鲜明地体现着儒家文化的中庸思想。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说道:“中庸并不是庸俗一流,并不是依违两可、苟且的折中。乃是一种不偏不倚的毅力、综合的意志,力求取法乎上、圆满的实现个性中的一切而得和谐……极强烈的情操在更强毅的善的意志统率之下,在和谐的秩序里面是极度的紧张,回旋着力量,满而不溢。” ②《祭侄文稿》能成为一件巅峰的艺术作品,必定是和谐的、富有美感的,它的情感表达之明显在绵延几千年的中国书法史上是无人可比肩的,同时它的技法之丰富、技术含量之深,同样是几千年的书法作品当中罕见的。《祭侄文稿》在极大地表达了强烈情感的同时,作者虽无意于书,但线条内的动作依然极其丰富,技法已臻化境,章法布白浑然天成。通过完满的技法、字与字之间的留白、牵丝连带、墨色的浓淡变化等,圆满的实现个性中的一切,使整幅作品达到了和谐统一、气韵生动的最后呈现。整幅作品给人感觉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核弹般的能量蕴藏在这幅作品的一方世界当中,在整体的和谐当中充满着情感的强烈宣泄,回旋着力量,满而不溢。这就是“中庸”思想在艺术作品中的完美体现。
二、虚实相生,阴阳结合
在中国文化中,孔孟尚实,老庄重虚,但是他们都认为宇宙是虚和实的结合。万物由一气而生,“一气”的观念是儒道两家的共同文化思想,也就是《周易》中的阴阳结合。
中国书法之妙,也在于气的开合流转,追求一种自在吞吐的感觉。气的吞吐是一种过程,书法要体现这种过程,就要通过字之间点画之间的映带关系、左右上下呼应关系以及墨色的浓淡、枯润来表现,还有“计白当黑”,不但要关注线条,还要关注线条之间的空白。
在《祭侄文稿》当中,“虚”可以表现为枯淡的线条和字之间点画之间的虚连,如图3;“实”可以表现为浓润的线条和字之间点画之间的实连,如图4;“阴阳”就表现为浓墨与淡墨、黑色的线条与白色条与白色的空间。《祭侄文稿》当中的墨色枯湿浓淡对比、线条的粗细虚实对比、牵丝的虚实对比以及“计白当黑”黑色的线条与白色的留白空间对比,都可以说是不经设计浑然天成,体现了传统文化当中的虚实相生、阴阳结合,达成既对立又统一的和谐整体。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中体现了“中庸”“虚实相生”“阴阳结合”的传统文化思想,但书法中的文化思想体现当然远远不止“中庸”“虚实相生”“阴阳结合”这三点。除此之外,还有无数书家奉行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事原则,以及书论家奉行“以人品定书品”的批评原则,等。而传统文化思想之所以能如此全面地渗入书法之中,是因为书法不以追求刻画某一个具体的物象为目的,不以把握一个物理的、静止的空间为基础,而是要表现一个全幅的、完全的宇宙天地,表现它的气韵生动和生命流淌,表现他的永恒运动和生生不息,所以,书法艺术可以将传统文化思想表现的如此生动、鲜活。
注释:
①孔子《论语·雍也》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年版,135页.
②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289页.
参考文献:
[1]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M].北京:外语研究与教育出版社,2015.
[2]孔子.论语[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4]曾来德.汉字文化立场[A].曾来德.横竖有理·竖说·上[C].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5.
[5]许结.中国文化史论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6]包世臣.艺舟双楫[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7]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王新凯(1995-),男,云南大学硕士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书法篆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