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课本,语言表达更规范

2020-05-19 15:04方芳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例句语言表达苹果

方芳

在写作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写出有文采的作文?本期,我们选择了三篇文章,分别从借鉴教材、升格表达、锤炼语句角度进行了课堂写作教学的引导。

语文是一门学习并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规范地运用语言文字呢?笔者认为,借鉴课本语言表达有事半功倍之效。

一、参照课文仿写,让语言运用更准确

小学生正处在语言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课文的语言表达,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借鉴并正确地运用语言。?

在讲授二年级课文《开满鲜花的小路》后,为了让学生借鉴文中的语言表达,笔者特意把课后仿写练习作为教学重点: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看看课文插图,仿照例句说一说。

(1)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

(2)房子旁边____________________。

笔者先让学生反复朗读例句,再让学生同桌讨论:“你能从‘一大片‘五颜六色两个词中感受到什么?”经过讨论,大多数学生能答出“我从‘一大片中感受到‘鲜花数量很多和我从‘五颜六色中感受到‘鲜花颜色很多”之类的答案。笔者趁机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要求学生将例句与图片情境结合起来,形象直观地感受“鲜花数量很多”和“鲜花颜色很多”,这一过程旨在引导学生直观分析语言表达和运用,同时把课文规范的语言“复制”到学生的心中。

在此基础上,笔者才让学生进入仿说环节,一名学生说“房子旁边有一大片很绿很绿的树”,笔者首先肯定了“很绿很绿”抓住了树的颜色,但是缺少语言美感,便引导学生回忆表示颜色的词语:“描写‘很绿很绿的词语有哪些?”有学生抢答“深绿”“碧绿”“翠绿”,笔者接着提问:“除了树有‘很绿的特点外,还有哪些植物也是‘很绿的呢。学生纷纷回答“菜园”“草坪”“湖水”。弄清了这些,笔者再次引导:“我们可以仿写绿色的东西,也可以仿写其他颜色的东西啊,你还能想到什么颜色的什么东西呢?”教室里沸腾起来,学生交头接耳,一会儿,有学生抢答“雪白雪白的棉花”“花花绿绿的糖果”“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笔者再次引导:“大家再看看例句,例句前面说是在‘房子旁边,那‘糖果能在‘房子旁边吗?”其他学生大笑起来。这样一番引导,学生很快就理解了仿句的要领:既要在句式上一致,也要符合现实生活。于是就有了“房子旁边有一大片碧绿碧绿的树”“房子旁边有一大片青绿青绿的菜园”“房子旁边有一大片翠绿翠绿的草地”等仿句。

小学生正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规范语言习惯的养成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在课堂上即时评价、纠正学生表达中的不当之处,逐字逐句地指出学生表达中的问题,可以引导他们规范、完整、通顺地表达。下面是笔者执教二年级写话教学的片段:

生:我的好朋友是一位大哥哥,他是我们家邻居,他叫徐骏宝。

师:能把这三句话合成一句吗?

生:我的好朋友徐骏宝是邻居家的大哥哥。

师:很好,接着说。

生:他比我高,我“打起”他的鼻子。

师:“打起”是方言,也就是说你的身高刚好到他鼻子的位置。

生:是的。他的个头比我高,我的身高刚好到他鼻子的位置。我们经常在一起玩,放风筝、拍篮球、拍足球。我们一直都是好朋友。

师:篮球、足球都不是用“拍”的,要换个表示动作的词。

生:打篮球、踢足球。

小学生思维还不成熟,遣词造句总会出现各种问题,教师及时指出并指导纠正,帮助学生正确用词、通顺连贯地写句子,对学生语言习惯的养成大有裨益。

二、借鉴课文表达,让语言表达更具体

用课文语言去规范学生的语言,是语文教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讲完三年级《赵州桥》之后,笔者出示几幅云朵图片,要求学生根据描写赵州桥美观的语句仿写:天上的白云千姿百态,变化多端。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学生很快写出了这样的句子:有的像一头大象,有的像两只小猴,还有的像个大妖怪。

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只写了前半句,写出了云的形状,没能写出云的具体形态,语言表述不完整。于是提醒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比较一下,仿句与文中句子哪里不一样?”学生阅读后又进行小组讨论,发现文段写出了龙各种各样的动作、形态,而自己只写出了云朵“像什么”,而没写出这些动物的样子,写出来的都是“半头话”。明确了这些,再让学生修改,学生就写具体了:有的像一头大象,正扬起鼻子向上喷水;有的像两只小猴,面对面蹲坐着;还有的像妖怪,露出尖尖的牙齿,张牙舞爪地向前扑去。

通过这个案例,笔者认为:充分发挥课文语言的“例子”功能,引导学生通过对照辨析,具体感知自己的语言与课文语言的差异,学生有了课文语言的痕迹,能够自然地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之中,让表达更加具体生动。

三、模仿课文表达技巧,让语言表达更灵动

在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时,笔者发现,学生明白课文“怎么写”,但运用时往往只是生搬硬套,停留在语言表达的浅层。所以,教师应及时为学生提供支架,铺路搭桥,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进入更高的层级。

六年级《腊八粥》的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喜爱的食物。笔者先让学生仿写,有学生这样写道:“无论是刚上小学的小孩,还是上了初中的大孩子,年纪大了的老孩子,他们都喜欢吃苹果。苹果的表面红彤彤的,一咬汁都是甜的,吃起来香甜可口,大家都爱吃。”

从这个仿句中可以看出,学生明白句子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但列举的人物不够典型,语言生硬、单调,语义重复,甚至不合逻辑。于是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抓典型人物。让学生联系生活思考:什么样的人觉得苹果最香甜呢?并完成填空:(   )的小孩子、(   )的青年人、(  )的老年人。学生填完后,笔者再次引导:小孩子在什么时候觉得苹果最好吃?什么樣的青年人、什么样的老年人喜欢吃苹果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说“郊游的小孩子”“想瘦身的青年人”“渴望健康的老年人”……其次,引导学生变换句式:“不同句式表达的情感程度不同。‘他们都喜欢吃苹果这句话怎么表达才能让感情更强呢?”通过交流,学生都认为运用反问句式会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苹果惹人喜爱的原因有很多,如果一条一条地写出来,句子难免单调,笔者便让学生试着用文中关联词“单是……更何况……”来衔接仿写,学生交流修改之后,就有了这样的语段:

爱郊游的小孩子,想瘦身的小姑娘,渴望健康的老年人,谁不喜欢吃苹果呢?单看苹果那红彤彤、胖嘟嘟的样子,就格外惹人喜爱,更何况它那脆生生的果肉和酸酸甜甜的果汁呢!

对小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时,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不能贪多求全,尽量不要离开课本,这既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应有之义,也是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

(作者单位:老河口市教研室)

猜你喜欢
例句语言表达苹果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拿苹果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会说话的苹果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