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0-05-19 03:20王亚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3期
关键词:鼻炎过敏性支气管

王亚真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0 引言

支气管哮喘是我国临床常见和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疾病的病程长且复发率比较高,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喘息与咳嗽等方面[1]。若患者出现哮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容易引发相关并发症[2]。其中过敏性鼻炎是支气管哮喘较为常见的并发症[3-5]。文章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观察研究,详细分析说明了护理干预手段在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8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收治的86例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3 名,男24 名,女19 名;年龄在7-65 岁,平均(33.76±4.53)岁。对照组患者43 名,其中男25 名,女18 名;年龄在8-67 岁,平均(34.45±4.36)岁。经过比较,两组患者性别与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价值。且两组患者均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此次研究。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如病理说明,用药说明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护理干预的手段进行护理,具体护理情况如下:

(1)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护理:大部分患者由于病情原因都会产生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应该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内心情况,用耐心温和的态度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并可结合患者的病情,向患者讲诉类似病例的相关治愈案例,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上的教育:护理人员应该相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的相关情况,如病情产生原因及治理方式,并对患者讲解一些生活中的健康知识,提高患者的治愈成功率。

(3)对患者哮喘发作时的护理:指导患者取正坐位或者半卧位等舒适体位,给予其雾化吸入治疗,帮助患者顺利咳痰。若患者出现咳痰情况,应使用体位引流方法促进患者顺利排痰。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避免其发生心力衰竭与呼吸骤停等状况,若患者发生多次哮喘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患者适量的氨茶碱或者肾上腺质激素配合注射治疗。

(4)从患者生活习惯上进行护理:叮嘱并监督患者的日常饮食习惯,告知患者不能食用寒冷、刺激性强的食物,平时应注意锻炼,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平时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同时监督患者按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保证患者正确的药物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将其分为无效、有效、及有显著效果三个阶级。其中标准为:患者经过护理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哮喘及相关症状明显消失或好转则为有显著效果;患者经过护理后,临床症状有一定好转,但并不明显则为有效;患者经过护理后,病情没有变化,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的则为无效。患者经过护理后有效及有显著效果相加所占百分率及为护理有效几率。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 和表示计量资料,使用χ 2 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 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换组护理效果比较。通过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n(%)]

3 讨论

随着我国患有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其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6]。若患者出现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严重时候甚至会对患者的工作学习及日常生活带来不便[7-8]。

在实际护理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情况中,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有效科学的护理方式,从患者心理、生活等方面进行健康护理,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早日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6]。

通过对以上两组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研究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护理效果更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护理中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有效率,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的烦恼。值得推广研究。

猜你喜欢
鼻炎过敏性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滴香油治过敏性鼻炎
玉屏风散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68例
呼吸调节法平喘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