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李云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小儿内科三门诊,河南 郑州 450052)
感冒是儿科常见疾病,主要是因为小儿自身免疫力较差,容易受病毒感染,这样引起患儿发病[1]。针对小儿感冒,中医认为疾病的主要病因为感受外邪所致,且与正气强弱有关,小儿卫外功能减弱时以遭遇外邪入侵,如此引发疾病,在感冒发病上,临床中多见风热挟滞证的患儿[2]。针对小儿感冒,临床中多采取中药抗病毒制剂治疗,其中常用的治疗药物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但是单用药物治疗的效果不显著。近年来,本院在对风热挟滞证小儿感冒的治疗上,采取金银花露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100 例风热挟滞证小儿感冒患儿为研究对象,病例入选时间:2018 年1 月至2019 年2 月。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中关于风热挟滞证小儿感冒的标准。②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障碍的患儿。②依从性差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儿进行分组,具体分组标准如下:观察组50 例,男29 例,女21 例;年龄为1-9 岁,平均(4.2±0.6)岁。对照组50 例,男27 例,女23 例;年龄为2-9 岁,平均(4.3±0.6)岁。两组患儿在性别与年龄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患儿单纯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药品、给一个)治疗,主要采取开水冲服的方式,具体用药上,针对1-3 岁患儿一次2-3 g;4-6 岁患儿一次3-4 g;7-9 岁患儿一次4-5 g。3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加用金银花露(厂家:葵花药业集团(襄阳)隆中有限公司,规格:250 mL/瓶,国药准字:Z42020517)治疗,主要采取口服用药的方式,60-120 mL/次,2-3 次/d。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一周。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并统计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具体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咽红肿痛。②对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类型与数量进行统计,评价治疗方法的安全性。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0.0 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症状消失时间。在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上,观察组均要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组别 n 发热 咳嗽 流涕 咽红肿痛观察组 50 1.72±0.51 2.56±0.63 1.92±0.56 2.41±0.67对照组 50 2.42±0.63 3.18±0.77 2.58±0.71 3.19±0.88 t - 6.107 4.407 5.161 4.987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不良反应。对症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出现1 例恶心呕吐、1 例大便溏,总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2例恶心呕吐及1 例大便溏,总发生率6.00%。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均较轻,未停药及未做特殊的处理后症状均在1d 后自行消失,提示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感冒是儿科常见的外感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恶寒、头痛闭塞及流涕咳嗽等,该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的小儿群体中,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其以季节变换及气候骤变时发病率高[4]。
针对小儿感冒,中医有丰富的治疗理念。中医认为感冒的病变在肺,随病情进展可逐渐累及肝脾,外邪经口鼻、皮毛可侵犯肺卫,肺失清肃则见喷嚏咳嗽,风邪常兼寒、热、暑、湿等病因,这多见热感病因,故多见风热挟滞证这一感冒分型[5-8]。针对风热挟滞证小儿感冒,中医辨证治疗上提倡采取清热解表、宣散风邪的治疗方式,具体用药上主要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这一中药抗病毒药物,该药物由连翘、淡豆豉、薄荷、荆芥、栀子、大黄等14 味中药所组成,诸味药物混合使用可以起到疏风解表、清热导滞的功效。然而研究结果表明,单纯的使用一种中药治疗小儿感冒的效果并不理想,为进一步提高对风热挟滞证感冒患儿的治疗,临床中推广加用金银花露治疗疾病。金银花露以金银花为主要成分,该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小儿痱毒与暑热口渴,将金银花露连同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一起用于风热挟滞证小儿感冒的治疗,可发挥药物协同配合的效果,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且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感冒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此外在用药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且反应较轻,这提示联合用药治疗方案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9-10]。
综上所述,对风热挟滞证小儿感冒,临床中采取金银花露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发热、咳嗽、流涕、咽红肿痛等临床症状,且治疗期间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