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脑保护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2020-05-19 03:19李宪峰李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3期
关键词:创伤性脑部颅脑

李宪峰,李伟

(济南市章丘区中医医院,山东 济南 250200)

0 引言

创伤性颅脑损伤属于神经外科比较常见病症之一,同时该疾病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临床特点。患者往往还伴有脑水肿或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对于患者预后极为不利。据临床数据统计,创伤性颅脑损伤的发病率约为3%,病死率超过50%[1],常见的脑保护药物作用机制单一,效果一般,脑血管长时间阻断后并不能有效克服神经功能出现障碍等问题,因此,寻求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措施的有效办法对于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研究发现,对患者进行亚低温脑保护可以减轻患者脑水肿的发生,本次探究使用亚低温脑保护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详情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采用随机的形式将98 例我院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选取时间于2017 年7月至2019 年7 月。将所有98 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本次研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49 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7-55 岁,平均(32.1±2.9)岁,男24 例,女25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6-53 岁,平均(33.3±2.6)岁,男25 例,女24 例。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大体上一致,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诊断标准[2]:2009 年我国神经外科医师将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分为轻、中、重、特重型四级。轻型:昏迷时间低于0.5 h,伴有轻度头昏、头痛等自觉症状;中型:昏迷时间在12 h 以内,有轻度神经系统等病理体征改变;重型:患者受伤后出现昏迷、深度昏迷,同时伴有大脑强直、瘫痪、脑疝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特重型:患者的病情与重型相似,但是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受伤后出现大脑强直、休克等症状,伴有其他脏器损伤。纳入标准:患者致伤原因明确;年龄在18 周岁以上;无其他重大疾病,如内科疾病、外科疾病;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治疗方案认同,并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出现创伤性颅脑损伤24 h 以上的患者,排除不适合本次治疗方案选用方法治疗及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排除心力衰竭、肝肾功能障碍、严重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排除存在言语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等不能明确表达个人看法的患者。

1.3 方法。在实验、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检查,如使用CT 对患者检查后发现患者颅内水肿严重,颅内压明显增高,经常恶心呕吐等,且患者血压增加,意识开始出现模糊等则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亚低温治疗,人院后对患者使用冰毯、冰帽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降温,将患者的体温控制在32℃-34℃,并根据病情需要必要时给予肌松剂、冬眠合剂等药物配合治疗,待患者的颅内压稳定后,即可停止使用冬眠合剂和肌松剂,观察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进行复温处理,最好自然复温,停止物理降温的措施后,一般将患者置于室温当中,复温速率要维持在每4 h 复温1℃,直到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 。

1.4 疗效观察和评价

1.4.1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情况及水肿带进行记录。

1.4.2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分别观察患者的显著、好转、无效例数,临床症状消失并且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恢复正常记录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改善并且患者的临床指标有改善记录为有效;患者临床指标无明显变化或恶化为无效;患者生命体征完全消失,判断为死亡。治疗总有效率(%)=显著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用SPSS 19.0 对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计算,治疗总有效率用n(%)描述,临床指标用()描述,经t 和检验,P<0.05 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对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和水肿带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情况明细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和水肿带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和水肿带对比

组别 例数 收缩压 舒张压 水肿带实验组 49 119.8±15.3 72.5±11.8 18.32±1.11对照组 49 130.2±16.9 78.2±15.3 10.35±1.23

2.2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对两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死亡人数少于对照组,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对比[n(%)]

3 讨论

患者出现原发性颅脑损伤后,会出现继发性颅脑损伤,其脑血流量灌注不足、脑组织缺血缺氧是引起继发性颅脑损伤的重要机制。创伤性颅脑损伤对于患者的脑部损伤是不可逆的,若不能得到及时治疗,会使患者脑部留下严重后遗症,严重者会出现死亡等。采用恰当的脑保护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因为脑出血灌注等导致脑部神经组织受损而影响患者神经功能,还能使脑动脉阻断时间得到有效延长[3]。亚低温脑保护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脑组织耗氧量,同时还可以减轻脑组织乳酸堆积,保护血脑屏障,使患者的脑水肿现象减少;通过抑制内源性毒性产物对患者脑细胞的损害,减少体内钙离子的内流,减少毒性作用,从而促进脑细胞结构的恢复[4-6]。国际上认为亚低温对于脑部组织保护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降低脑部危险因素出现概率,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继发性并发症。通常情况下,32℃-34℃是预防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出现脑出血等的较好温度范围。患者脑部受到损伤后会使脑部温度急剧升高到38℃以上,严重时可达到43℃。患者的脑部温度高于39℃时,患者血脑屏障通透性就会增加。

使用亚低温治疗的目的在于降低患者脑部温度,减少患者脑部出现水肿,避免患者脑部屏障功能出现障碍等[7-9]。本次调研中选用了98 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用亚低温脑保护进行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更高(P<0.05),且实验组患者死亡人数较少。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的各项临床指标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压值和水肿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再一次验证亚低温脑保护对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使用亚低温脑保护方式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创伤性脑部颅脑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胸腔镜手术对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
压抑食欲使人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