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家风的内涵及其时代转化

2020-05-18 02:47周雨柔
知与行 2020年1期
关键词:转化内涵

周雨柔

[摘 要]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内容丰富且独具特色的家风文化,突出表现为修身立德、睦亲齐家、明礼友善、尽忠爱国。然而,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和价值观念,同样的价值理念在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表现形态与阐释方式不同,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对优秀传统家风进行新的转化。对优秀传统家风的时代转化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优秀传统家风内涵的时代转化。在对优秀传统家风内涵归纳的基础上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的重要指示,提出以“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为内容的优秀传统家风时代新内涵。二是优秀传统家风传承方式的时代转化。针对当前人们与家人聚少离多的现实,创新运用新媒体优势如微信、微博、抖音等对传承家风的传统载体予以转化;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注重社区、村委会等的文化建设,加强社区对家庭的支持,以真正实现优秀传统家风成风化人的功能。

[关键词]优秀传统家风;内涵;转化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20)01-0069-06

习近平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1]。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继承传统文化走向创新发展,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优秀传统家风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修身立德”“睦亲齐家”“明礼友善”“尽忠爱国”等为主要内容的优秀传统家风对社会核心价值观在家庭的落细、落小、落实,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以及对家庭文明的创建都具有重要作用。现在重提“家风”,挖掘并创造性转化优秀传统家风,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营造民风淳、政风清、党风端的良好社会风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优秀传统家风的内涵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内容丰富且独具特色的家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内容极其丰富,几乎涉及各个领域,但其核心始终是围绕“修身”“齐家”“治国”几个方面展开的,突出表现为“修身立德,睦亲齐家,明礼友善,尽忠爱国”四个方面。

(一)修身立德

传统社会中关于人的“德性”与“德行”教育是以“修身”为基础的,关于如何“修身”,古人认为要以学习为基础。首先,教育子女要及早进行学习。《颜氏家训》中讲,“生子咳,师保固明,孝仁礼仪,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2]颜之推认为教育子女要趁早,在孩子一出生且尚未懂事时,就要确定好教育孩子的老师,并对其进行识人颜色等基本的礼仪教育,且让孩子勤加练习。康熙在《庭训格言》中讲,“人在幼稚,精神专一通利;长成以后,则思虑散逸外驰。是故应须早学,勿失机会”,[3]也是在分析及早对子女进行教育的原因,劝诫后人要及早进行学习,不要错失幼年学习的大好时机。其次,强调学习要勤奋有恒。在《颜氏家训》勉学篇的一开始,颜之推即提出“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2]并以苏秦头悬梁锥刺股、孙康映雪等勤奋苦读的故事为例,教育子女要想有所成就,就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曾国藩同样指出“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4]“季弟看书不必求多,亦不必求记,但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常新,此书未完,忽换彼书耳”。[4]认为不论事情难易,行之以恒就会有不断地进步,无恒则一事无成。最后,学习要讲求知行合一。颜之推具有鲜明的崇实思想及务实的作风。针对当时士大夫群体内出现的好逸恶劳、不务实事的不良风气,颜之推教育子女引以为戒,并提出为人特别是为官重要的是要对社会有所贡献,做到“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2]他在《颜氏家训》里高度赞扬“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之能说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2]的治学态度和带有强烈使命感的经世精神,他认为真正的读书不仅要丰富自己的内在知识,更多的是达到“开心明目,利于行耳”,[2]以天下为己任,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曾国藩也曾说过:“读书人之通病,往往志大言大,而实不副也。”[4]他十分认同身体力行的重要性。

在個人修养层面,优秀传统家风认为道德贯穿人一生的始终,强调道德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为人最重要的品质,认为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塑造高尚的人格。“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5]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十分注重子女道德品性的修养,要求人们在义利关头要去利存义,做堂正之人;在生死关头要舍生取义,当忠烈之臣。这种教育始于家庭成员知善恶之时,伴随着子孙从入塾到科考做官,贯穿个人一生的始终。首先,关于个人修养,强调克己修身。曾国藩认为在独处时,仍然要一丝不苟,要通过个人自律时刻规范个人言行举止,做到内外兼修。他曾提出修身四条:“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4]即做事注意自己独处时也不违法违纪,心里就安稳;时刻注意尊重他人,自身就会强大;总是以仁的方法行事,别人就会喜欢你;坚持勤奋学习与劳作,即使是神灵也会钦佩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汉政治家,曾称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的霍光。起初,霍光勤政一心为公,不植党羽,然而随着地位的显赫与权利的增进,他在晚年放松自律,采取种种措施培植党羽,未能做到克己修身。对于其家人更是缺乏引导与约束,对妻子显宠爱过度;对儿子禹关爱不当,将他扶到不胜任的位置上;对女儿成君溺爱过度,自小骄横奢靡,以至于在其过世后的第二年,霍家即因谋反罪被族诛。[6]其次,关于个人修养,强调要正心笃志。古人认为“人无志,非人也。”[7]优秀传统家风强调立志是成人成事的根本,无志无以为学,无志无以为功。没有志向,人就难以成才。第一,要确立志向。曾国藩非常强调个人的立志,鼓励子侄兄弟们确立志向,他说:“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4]第二,志向要高远。宋朝哲学家张载曾言“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8]即志向近小,就容易实现,容易实现则易使人处于满足状态,而失去了向上的奋进动力;古人认为“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9]只有远大的志向才会不断激励人们奋发向上,有所作为,故而,诸葛亮强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0]第三,立志之后还需有恒。即立下志向后要不懈坚持、始终如一。确立高远志向并非难事,而笃志践行却要做到始终如一,要求我们将高远的志向转化为个人持久的动力,并不畏艰难,砥砺前行。

(二) 睦亲齐家

关于齐家之道古人首先强调“孝悌为本”。“孝”表现为子女对父母、祖先的敬爱。《孝经》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11]父慈子孝,兄友弟悌,是维系中国传统家庭稳定与和谐的重要纽带。曾国藩认为“孝友为家庭之祥瑞”,[4]在其一生六十余年时间里,曾国藩给家人修书数以千计,其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孝友”内容的就达数百封之多,孝悌在其所倡导的家庭教育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其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和核心。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孝”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行为。“孝”体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是“能养”,即满足父母的物质上的需求,要让父母吃饱穿暖,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其次是“色养”,即对父母精神上的赡养,要求子女关心父母,能给予其精神上的慰藉;最后是“显养”,即子女要有进取心与责任感,让父母为其骄傲与自豪。此外,不仅子女对父母要尽孝,为父母者也需做到“慈”,即对儿女应宽以待之。正如仁孝文皇后《内训》所言:“慈者,上之所以抚下也。上慈而不懈,则下顺而益亲。”[12]否则,就会“父不慈则子不孝”。其次,兄弟姊妹之间要做到“兄友弟恭”。传统家风文化认为,兄弟姊妹、妯娌之间和睦相处是家道昌隆必不可少的一环。《颜氏家训》中以教子、兄弟、后娶、治家四篇着重阐述了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义务及伦理规范,强调了教育子女、家庭和睦的重要性。兄弟篇开篇即语:“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来,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2]颜之推认为,夫妻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对家庭和睦具有重要影响,“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2]进而指出兄弟关系尤为重要,兄弟之间本是“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2]待长大成年由于“各妻其妻,各子其子”,[2]“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2]接着还论述了兄弟失和、家庭不睦的危害性,指出:“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童仆为仇敌矣。”[2]因而调整好兄弟之间的关系甚为重要。其次,齐家要注重勤俭。勤俭持家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家庭兴旺的传家宝。司马光曾专门写下《训俭示康》,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曾国藩认为居家惟崇俭可以长久,他曾提出:“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4] “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简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4]此外,关于“俭”与“吝”的关系,颜之推还强调“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2]分辨了“俭”与“吝”的区别,指出“有施则奢,俭则吝”[2]问题,从而达到“施而不奢,俭而不吝”[2]的境界。

(三) 明礼友善

首先,注重礼仪。中国传统社会认为,礼为教本,礼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礼”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礼记》有云:“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13]因此,传统社会上至统治者下至平民百姓都十分尊崇礼的教化作用。至于如何行礼,《袁氏世范》指出“礼不可分轻重”,[14]不可“因人之富贵贫贱,设为高下等级,见有资财有官职者,则礼恭而心敬,资财愈多,官职愈高,则恭敬又加焉。至视贫者贱者,则礼傲而心迈,曾不少顾”。[14]其次,讲求诚信。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献中,记载着大量诚信做人的典故与规范要求。诚信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为人真诚,尊重事实,不欺瞒;二是信守承诺,不违信。儒家认为,“诚”是“仁义礼智信”的基础,是人各种善行的根源,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要做到“诚信”,首先要戒欺,即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其次要做到过而能改,知过即改是誠实的一种表现;再次,需要信守承诺,在人际交往中需以诚相待,以信相交;此外,要做到言行一致;最后,讲求与人为善。优秀传统家风强调在内要处理好夫妇、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在外要处理好邻里、君臣关系,传统家训文献中多处体现处世应遵循与人为善的原则。如曾国藩教育家族子孙举止要端庄,说话谨慎,处世做人理应与人为善,曾国藩认为“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熏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然徒与人则我之善有限,故又贵取诸人以为善。人有善,则取以益我;我有善,则与以益人。连环相生,故善端无穷;彼此挹注,故善源不竭”。[4]这样我以善意于人,人之善意于我,则连环相生,善意无穷,善的源头就不会枯竭。

(四) 尽忠爱国

中国传统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是古人强调修身、齐家的最终目的,并于家风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中凸显着爱国情怀。在优秀传统家风思想中融入治国理念,是由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与家庭功能理念综合作用而成的。优秀传统家风中的治国理念主要表现即强调将爱国与忠君相结合。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的观念使得国成为家的延伸,所以,家庭生活中所推崇的“孝”也就上升为对于国家的忠诚。传统家风将修身、齐家作为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的同时,也更为强调到“治国”的事业中去建功立业,强调个体要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表现为在家对父母尽孝,在外对君尽忠,通过对于家庭成员个人修身之法的培育、齐家之道的养成,以达到精忠报国的情怀。此外,“忠”还体现了面对“公私”冲突时个体对于国家所持有的态度与原则,即把国家利益放在至高位置。吴越国王钱镠于《钱氏家训·国家篇》中提到“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15]“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15]《陈氏家训》也记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一身之荣辱,一家之安危,系于国家之盛衰。国盛则社会稳定,家庭和谐安宁。”[16]传统优秀家风往往将个人、家庭、国家与民族利益相结合的同时,将国家、民族的利益置于首位,并提出个人、家庭利益在与国家、民族利益发生冲突之时,个人、家庭利益要服从、服务于国家。

二、 优秀传统家风的时代转化

优秀传统家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丰厚资源。然而,同样的价值理念在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表现形态与阐释方式是不同的,需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新的转化。优秀传统家风的时代转化既要体现为古为今用、古今转化,也要结合时代需求,创新表达形式,在扬弃传统家风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实现其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 优秀传统家风内涵的时代转化

一是优秀传统家风“修身立德”内涵的时代转化。优秀传统家风强调的“德”以儒家的道德规范为其价值取向,具有浓厚的等级色彩与政治意味,“德”的内涵受不同时代经济、政治等的制约与影响,体现出相应的时代特征。在当前社会具体表现为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承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全局,把握方向,应成为当代“德”的内涵转化的基本遵循。“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修身立德”在当前主要体现为“向上向善”的价值取向。“向上”体现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奋发向上的人生姿态,不畏艰难的人生信念,坚持个人的奋斗目标与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相统一。“向善”意味着崇德向善的价值追求,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坚守。“向上”是不断提升本领与境界的方式,是“向善”的基础与前提;“向善”是“向上”的指引与动力,是其不懈奋斗的具体体现。在新时代“向上向善”的优秀家风要求我们:一是要立大志。“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17]立志是开始的前提,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最重要的志向应与祖国的发展人民的幸福连在一起,这是人民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18]青年大学生要勇担时代重任,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二是要扎实做事,踏实做人,树立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19]一切的伟大都是干出来的,而不是空谈出来的,实干的汗水和创造的热情有助于青年学生的肩膀更加坚实,脚下更有力量,青年大学生要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深入基层,不畏困难与挫折,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与奉献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伟大的事业成就于不懈地奋斗,“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20]三是要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既要崇德、明德、修德,也要践行、率行、笃行,与此同时还要律己、责己,对于“德”行进行消化、思考和提升。

二是优秀传统家风“睦亲齐家”内涵的时代转化。传统社会中男性在家庭与社会中都占有主导地位,逐渐形成了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家庭伦理,体现为父辈对于子辈、丈夫对于妻子有绝对的权威。随着社会的转型以及西方现代文化思潮的涌入,在封建社会的孝,如“父为子纲”“父母在不远游”“无后为大”这些训诫与当代社会发展逐渐不相适应。面对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我国还鼓励年轻人三支一扶,下乡服务于农村的建设和发展,鼓励刚毕业的大学生回到农村进行历练,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城乡和区域间的平衡发展。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新时期的我们打破了传统的“不远游”的尽孝方式,祖国需要我们,时代召唤我们。新时代的家庭应是建立在彼此人格平等基础上的相亲相爱,强调“爱”在家庭关系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在家庭成员间倡导爱的教育,培育爱的理念,提高爱的能力。首先,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夫妻之间不仅体现为地位的平等,更表现为人格的平等,新时代相亲相爱的优秀家风首先应将夫妻间的相爱作为核心和基础。夫妻间的相亲相爱应体现为人格上的相互尊重,情感上的相互信任,生活上的相互扶持,精神上的相互契合,性格上的相互体谅。其次,要处理好亲子关系。新时代相亲相爱的优秀家风,应体现为父母子女人格上的独立与平等。在当前社会,子女对父母的“孝”并非体现为无条件的顺从,也不是一味自损人格的忍气吞声,而体现为对父母发自内心的爱与尊重。不仅要尽己所能给予其良好的物质生活,更要多与父母联系与沟通,关心父母的精神状态,及时交流自己近来的思想与生活;与此同时,父母也要理解尊重、关心爱护、宽容体谅子女,营造相亲相爱的大家庭氛围。再次,要处理好兄弟姊妹的关系。兄弟姊妹之间存在着其他社会成员都无法取代的血缘关系,他们有着共同的成长环境和生活基础,是任何一种情感都无法替代的。长辈对于家庭成员要一视同仁,营造一律平等、互相关爱的氛围;兄弟姊妹间在相处过程中要多点体谅、关心和宽容,互相照顾与支持。

三是优秀传统家风“明礼友善”内涵的时代转化。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基于熟人社会之间的交往,故而,传统社会的“友善”思想主要用于处理兄弟姊妹、亲戚朋友等之间的伦理关系,对待一个人的友善程度以血缘亲情为圆心依次向外延伸,即对他人的友善程度会因亲疏远近而有所不同。然而,在现代生活中,与我们日常打交道的不只有血缘关系密切的熟人,更多地需要与为数众多的陌生人相处。这就需要拓展原有“友善”之内涵,向人人平等的方向转化。新时代的“友善”要求我们要无差别地对待一切熟人与陌生人,对遇到的每一个个体友善。即要求我们要建立在换位思考、自觉移情、自然关怀的基础上,以“平等、诚信、宽容、互助”为原则与他人进行交往,明确与他人关系中的定位,增进与他人关系的和谐。首先,与他人相处要做到平等相待,即不因个人的家庭背景、学历、外貌、能力等原因而对人另眼相待,而是将自尊与尊重他人结合起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平等待人。其次,与他人相处要做到彼此诚信,即以最诚实的态度待人对己,相互理解、接纳与信任。再次,与他人相处要做到相互宽容,即理解人与人之间因为成长环境、性格、经历等因素而产生意见的不同是在所难免的,与人相处时不可斤斤计较但同时也不等同于怯懦,要将对人的宽容与对坏人的姑息纵容区别开来。最后,人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每个人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情况,需要他人的帮助,也能够帮助他人,在与他人相处时要做到互相帮助,共同進步。

四是优秀传统家风“尽忠爱国”内涵的时代转化。我们当前所倡导的爱国,与传统家风强调的对封建君主和封建政权的忠诚不同,而是对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热爱与奉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与文化的自信与坚守;对中国共产党执政与领导的坚定拥护。在新时代,爱国具体体现是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贡献,突出个人对于国家与社会的责任。爱国就是爱家,爱家就要做事,要把爱家与爱国统一起来。首先,爱家是爱国的基础。家庭是个人来到社会最先接触的场所,是与我们联系最紧密的地方。只有学会爱父母、兄弟姐妹和家庭,对家庭成员负责,才有资格或有能力去谈爱国。其次,爱国是爱家的必然。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更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我们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我们在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关心家人,建设美好家庭的同时,也是创造社会价值,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充实国家综合实力的过程,这是爱国的表现,也是爱家的必然,也应是当代大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的初心所在。我们要将这份爱国热情融入日常学习、生活、科研及工作中,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让爱国精神与奉献精神在代代中接力传承、生生不息。再次,爱国爱家就是热爱集体,就是爱岗敬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弘扬工匠精神,要做到“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就是助人为乐,就是甘于奉献,就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起一股股的正能量。

(二) 优秀传统家风传承方式的时代转化

当前,优秀传统家风的传承往往还停留在书本上、家谱里、老宅子的墙上,甚至是祠堂里。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一方面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在空间距离上离家远,另一方面大学生与其父母有着各自的生活圈,互相交流的时间也在不断减少,无法做到定期召开像传统社会面对面的家庭聚会,诵读家规家训等。但是当今每个人都处于各种媒介的包围之中,从大众传媒到新媒体,再到自媒体的广泛普及,极大改变了人们信息获取的方式,所以必须创新运用现有载体,对家风传承方式予以新的转化。

其一,针对当前家人之间聚少离多的现实,要转化传承家风的载体。新兴媒体如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抖音等具有即时性,打破了传统载体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家人进行联系与沟通。例如,利用抖音短视频APP平台,开展以家风为主题的挑战赛和网络直播;进行优秀传统家风的舞台剧、影视剧、漫画、动画片等艺术创作;通过3D模拟成像,运用音频、图像和视频等途径,还原家训传承仪式,打造网上祭祀新载体,实现家族成员的跨时空“见面”;借用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大学生常用的APP平台大力宣扬优秀家风、讨论身边优秀典范;在诗词大会、综艺节目等活动中,运用“接地气”的语言,联系身边群众实例,将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予以宣介等。

其二,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注重社区、村委会等的文化建设,加强社区对家庭的支持。中国传统社会家族成员世代居住生活在一起,以“族长制”的形式进行基层管理,家族成员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然而现代社会,尤其是城市社区不再基于血缘而是地缘而设,社区内家庭成员没有天然的联系,家庭的居住方式与家庭规模也都发生了巨大改变,转向“小家庭时代”。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6年)》显示,目前两口之家、三口之家成为家庭类型主体,流动家庭成为家庭模式的重要形态。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社区层面进行有效整合,居委会、村委会、社区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关注社区内家庭动态,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探索、凝练、创新、塑造社区核心精神,制定规范的社区规章制度,畅通家庭间的互助渠道等形式,重点为儿童抚育、养老照护等提供专业、经济、综合、持续、便利的公共服务。同时,改善社区设施环境,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积极开展社区活动,营造富有感染力的文化环境。

综上,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优秀传统家风在其历史演进中,对于个人成才、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时代对优秀传统家风内涵的归纳及对其时代内涵的挖掘、转化与创新,有助于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及道德精髓,夯实文化自信的来源与根基,实现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从而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参 考 文 献]

[1]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4.

[2] 颜之推.颜氏家训[M].曾德明,译.武汉:崇文书局,2007.

[3] 康熙.庭训格言[M].陈生玺,贾乃谦,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3.

[4] 曾国藩.曾国藩家训[M].成晓军,唐兆梅,注.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6.

[5] 洪应明.菜根谭[M].李伟,评析.武汉:崇文书局, 2007.

[6] 杨守涛.霍光家族沉浮的“廉洁齐家”启示[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6):103.

[7] 嵇康.嵇康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8] 张载.张子语录·中[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9] 王守仁.王阳明全集[M].吴光,等,编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10] 诸葛亮.五忠集·第一集[M].北京:正中书局印行,1938.

[11] 孝经·大学·中庸译注[M].汪受宽,金良年,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12] 仁孝文皇后.大明仁孝皇后内训[M].上海:上海著易堂,1987.

[13] 礼记[M].杨天宇,注.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0.

[14] 袁采.袁氏示范[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

[15] 钱镠.钱氏家训新解[M].牛晓彦,注.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191.

[16] 陈宏谋.陈氏五种遗规[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17.

[17] 金缨.格言联璧[M].合肥:黄山书社,2005:56.

[18] 习近平.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美好的生活属于你们美丽的中国梦属于你们[N].人民日报,2015-06-02(01).

[19] 习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2-14.

[20]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

〔責任编辑:屈海燕〕

猜你喜欢
转化内涵
挖掘习题内涵 探究问题本质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木木相册
寻找色彩与线条间的内涵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