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学梅, 刘 慧, 李 娜, 王红艳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手术室, 山东 济南, 250012)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医院对非必须手术进行了适当的延期。虽然手术室是一个相对封闭、消毒隔离工作全面的科室,但医护人员还应重视自我防护,其中手卫生就是做好防护的基础手段。国家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于2020年1月30日正式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指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将手卫生列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重要措施之一[1]。手卫生包括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本研究指洗手和卫生手消毒。洗手是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为达到普通手卫生的最佳清洁度,洗手时间最好在20 s以上[2]。做好手卫生不仅是对医护人员自身负责,更是对患者负责[3-4]。本研究选取山东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的20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旨在提高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选取山东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手术室的20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时间为2020年1月1日—3月1日。纳入标准:①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参加手术的护理人员;②工作年限≥1年且均在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工作;③自愿参加本研究。其中男79例,女121例;职称护士68例、护师87例、主管护师37例、副主任护师及以上8例;有救灾经历或参加过救灾培训的143例,无经历的57例。
参考相关文献[5]自制《护理单元手卫生执行性落实督导表》,调查手卫生执行情况,内容包括被调查者姓名、科室、职称、手卫生时刻、观察员姓名、观察日期等信息,手卫生执行用“√”表示、未执行用“×”表示,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执行次数∕手卫生应执行次数×100.00%。为避免接触感染,在开展调查之前,研究者及成员将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告知研究对象,征得其同意后建立微信群聊,采用“问卷星”在线问卷平台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SPSS 22.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时刻的手卫生执行率从高至低依次为体液暴露后、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前、 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见表1。
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在无菌操作前及体液暴露后手卫生执行率均>90.00%,而在接触患者后和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手卫生执行率均<60.00%。见表2。
表1 不同手卫生时刻的手卫生执行情况
表2 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卫生执行率比较[n(%)]
无论有无救灾经历或参加过救灾培训的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无菌操作前及体液暴露后的手卫生执行率均>90.00%,而在接触患者后和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手卫生执行率均<60.00%。接触患者后有无救灾经历或参加过救灾培训的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是否有救灾经历或参加过救灾培训的护理人员卫生执行率比较[n(%)]
严格执行手卫生不仅有利于降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感染的风险,还可以降低护士暴露风险,对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6-7]。本研究中,20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为79.96%,仍然不高,分析原因可能与手术室护士自信所处环境消毒效果极好,因而放松警惕有关[8]。从手卫生的不同时刻进行分析,护士在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手卫生的执行率最低,这与手术室护理人员忙于手术过程的配合工作来不及做好手卫生有关,也与部分护理人员内心存在的侥幸心理有关。对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进行分析,发现在无菌操作前及体液暴露后手卫生执行率均>90.00%,而在接触患者后和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手卫生执行率均<60.00%。说明不同职称护士对接触患者后和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手卫生执行率均不高。调查还显示,有救灾经历或参加过救灾培训的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明显高于无经历的护理人员,这与有救灾经历或参加过救灾培训的手术室护理人员更懂得疫情的危险性,对手卫生更加重视有关[9]。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建议手术室管理者应该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手卫生的培训,宣传手卫生文化,加强监督和考核[10],尤其应重点关注没有救灾经历或没有参加过救灾培训的护理人员。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