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工类高校的通识教育——基础乐理课程建设设想

2020-05-18 02:49黄晴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
环球首映 2020年12期
关键词:乐理通识基础

黄晴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

“通识教育源于古希腊、古罗马自由教育的思想,是现代大学教育中得到普遍认可的理念和模式。”通识教育课程是针对大学过于专门和割裂的学术分科现象而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且对不同于自己的学科有所认识,并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基础乐理课程是在理工科背景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各年级的学生,总学时24,总人数限定在60 人以内。

一、通识教育课程性质赋予该课程的独立性与非独立性

通识教育课程性质使得原本作为一门音乐类专业的基础理论必修课程,在授课群体、课程系统地位、课程性质等方面发生了改变,授课群体由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变成了无音乐基础无音乐实践经历的理工科类学生,课程性质由专业音乐院校必修课程、音乐专业课程系统中的先修课程变为了无其他系统课程支撑的一门在通识层面上展开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综合性课程。

一方面,从课程的开设现状来看,它是独立的,无关联性的。他无须支撑其他音乐类系列课程的展开,如视唱练耳、和声、中西方音乐史、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等;另一方面,从它本身的授课内容看又不是独立的,因缺乏课程关联体系的支撑,仅通过这一门课程的纯理论知识的讲解不足以达到关联性效果,故需要在课程的内容安排上借以其他课程以辅助乐理知识的获得,如视唱练耳、旋律写作、音乐欣赏等。这门课程不仅可以使它成为学生了解音乐世界和音乐知识组构方式的一扇窗口,最重要还是要让学生能将理论用于平时的音乐实践,如赏析、演唱、演奏以提高自身的音乐综合素养,而非仅是一堆不可用的知识。他更需要在理论知识的应用中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包括视唱能力、节奏节拍的感受力、音程和弦的色彩感受力等,也就是要在理论学习中融合听、唱、写的基础技能的互助贯穿和有机融合。

二、选课群体的结构数据分析

课程自开设以来仅两年的时间,目前就两届学生的情况数据进行分析,以全面把握授课群体的结构特点,如选课目的、兴趣指数、音乐基础、理工专业占比等(见图1)。

1.有主动意愿学习兴趣的同学占比90%以上,平时喜欢的音乐活动主要有听歌唱歌、弹吉他、极个别参加校园乐队,希望能在这次乐理学习过程中获得一些有帮助自己开展音乐活动的知识,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实际上课人数每年都超出实际选课人数约8-9 人,因选课上限为60 人,选课最终实际达成人数基本为58 人,但实际有意愿上课却未能获得选课资格的同学有8-9 人,说明基础乐理课程在理工科学校通识层面具有一定的需求量。

3.小时候曾经专门学习过钢琴、二胡、小提琴、架子鼓等乐器的同学视为有音乐知识储备和基础。这部分同学大概占比20%或更少,但由于时隔许久,又由于平时学习任务重,当年学习的音乐基础知识基本已经遗忘。希望借助该门课程获得音乐技能上的恢复,音乐能力上的提升。

4.理工专业的同学占比百分之90%,理工科学生的理论概括,数学推演能力和理性抽象思维性较强,而乐理知识涉及数理思维的因素较多,如不同节奏时值组合下的节拍数计算、混合节拍中的单拍子划分、音程度数和音数的计算、和弦及转位的识别、升降调号的正反推算等,这对于理工科类学生来说实属简单,事实也证明他们的接受和计算能力确实如此。在纯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推算环节,同学们有整体性的能力优势。因此,在知识点的安排和设计上可以考虑适度加大难度,只需考虑实用性即可。但相对来说,学生们的实践操作环节相对薄弱,80%的学生是零基础,零识谱、因此在实践环节的教学设计要适当的简单易行,循序渐进。

图1

三、基础乐理课程教学目标的匹配性改变

既然授课群体不同,课程性质不同,也就需要在教学目标上做相应的匹配度调整。

1.认识音乐基础知识构建的理论逻辑。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对音乐专业的感性认识基本以表演为主,会唱会跳会表演会演奏,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和各情绪体验。感性表达的同时是需要理性思维的支撑,基础乐理授课知识点的构建逻辑是建立在理性和推算基础上的,横向表达坐标轴上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进行方式、纵向表达坐标轴上的音程、和弦和音响的协和程度及色彩感受,综合表达的调式调性、音色等。

2.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打牢最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基底。从乐音体系、五线谱、节奏节拍、音程和弦到调式调性的把握,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进一步展开音乐活动,提高音乐综合素养的基础,在音乐感受和音乐表达上做到感性和理性的双重结合,能够对音乐中的各要素进行理性分析和阐释说明,将更有利于感性的把握音乐和表达音乐。

3.通过学习,获得与以上基础知识相匹配的基本技能。如识谱、常用节拍感受力、各种基本节奏形态的唱奏、音程与和弦的色彩感受力,通过歌曲或多声部音乐的乐谱和音响从微观上对各音乐要素给予理性认识和合理阐释从而获得音乐情感的把握力。

四、发挥双重优势的混合型授课方式

基于以上所给定的条件铺垫,又因2020 年的疫情影响,本来的传统课堂灌输性为主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反转,采取了线上授课和线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这也让教师在此次反转中得到了诸多启发和较好的验证反馈。线上授课,想要营造一个充分活跃和放松的网络课时平台,需要想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的调动和能力的挖掘是教师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动因,既需要充分挖掘和肯定学生在音乐上的某些才能,又要让他们建立起一个目标向往。任务点的设计要在学生觉得是力所能及且对新知识有一定运用和巩固的层面展开。课程在教学安排上结合了大量的相匹配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被积极调动了主观能动性,处于积极主动地练习和互动环节中,因练习环节设计的可操作性强,简单易行,学生获得了较强的成就感和认同感。疫情后,一旦恢复正常教学秩序,也就有了进一步深化课程建设和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优势混合教学的新设想和新思考。

实践证明,线下授课的传统模式显然在高速信息化和网络智能化的今天可以将线上教学做一个有力的补充和辅助,发挥线上和线下的双重优势,在物理和空间上打破面授单一授课模式的局限性。

1.理论授课与实践环节相结合

理论授课环节的知识点和实践环节的应用点是紧密结合的。理论授课内容要求凝练和精简,实践环节要求简单易操作。

1)理论授课主要涵盖基础乐理中的认识五线谱、认识音符、节奏节拍、音程和弦、调式调性等基础知识,

2)实践环节包含:识谱、识键盘、读谱、视唱、划节拍、听音乐、分析音乐、写作旋律等

2.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相结合

1)线上自主学习内容主要为复习和学习实践性知识点,进行相关任务点的实践和打卡

2)线下面授以理论知识的重难点讲解和答疑为主

3.线上实践与线下互动相结合

1)线上实践主要是对当堂课程理论知识点的巩固与应用,可操作性强,手机下载虚拟键盘和节拍器就可独立完成,无须借助更多辅助设备。

2)该门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完成任务点的同学可在线下课堂进行展示和交流,提高个人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形成良好的互相促进互相交流的学习氛围。

五、利用线上授课的优势制作课程资源

线上辅助授课的优势在于将有时空局限性的面授转变为具有横向时间度上的延展性和纵向空间度上的纵深性的无限制自主学习形式,教师需要利用这种优势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手段的调整,教学考核效率的提升,充分利用学校课程网络平台的可无限回放及后台监控及时反馈的功能,使学习效果得到优化,学习兴趣获得激发。

1.制作授课短视频

进行知识系列的拆分,以可实践操作为教授目标,例如五线谱章节可以拆分成多个短视频教授,如认识音符和休止符、附点音符、谱号、不同时值音符休止符组合练习等。每个短视频时间控制在5 分钟内,时间短但效率高,在大脑的高度可持续注意力上集中突破一个小知识点,可以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效率。另外短视频的知识点按照章节归类并系列化,为学生建立起短视频知识体系的系统化脉络,让学生获得清晰的知识铺展逻辑。且短视频主题明确,可以在回看或查漏补缺的过程中易于查找。又因短视频学习内容需要课后的对应实践练习,学生在跟练过程中可以反复回看以确保练习效果。这些优势都是线下面授课程所不具备的。

2.制作试题库

文章第一部分已经表明该课程的课程性质造就了它缺乏课程关联体系的支撑,仅通过这一门课程的纯理论知识的讲解不足以达到关联性效果,故需要在课程的内容安排上借以其他课程的简单训练以辅助乐理知识的获得,如视唱练耳、旋律写作、音乐欣赏等,辅助形式主要是课上示范和课下实践练习。相应的课下实践练习需要教师制作和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试题库,以提高基础知识的训练巩固和运用能力。可以将试题库分集制作,如:识别能力训练、书写能力训练、键盘熟悉训练、节奏节拍训练、简易读谱唱谱训练、综合能力训练等。当然在平时的练习不是按照题集分类割裂开的,而是紧密结合当堂课程的讲授知识点来完成的。通过题集的归类可以让学生的自身练习获得明确指向。

六、结语

基础乐理课程是音乐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它作为音乐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具有一定的基础和铺垫性,但一旦改变了基础乐理的课程性质和授课群体后,需要对其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一系列相应改变,以获得自恰性。而对其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的探讨和尝试,是顺应新时代网络资源丰富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逐步完善的一个回应式设想。也希望有更多的高校教师能将眼光从本专业的专门学科的教学中部分投向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中来,为大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和通识基础提高尽一份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乐理通识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高校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的多样化教学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艺术考生如何将视唱练耳与乐理知识相结合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