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莹
(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河南 汝州 467599)
目前,临床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可通过多种手段控制血糖,包括健康教育、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和血糖监测5个方面[1]。其中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但传统的糖尿病饮食护理普遍为口头式饮食宣教,患者多处于被动接受,且饮食教育内容多而复杂,患者不易记忆和理解,以致血糖控制不佳。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较低,特别是在饮食管理方面,而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2-3]。近年来,有临床学者[4]研究发现,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针对性、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及机体营养状况。因此,本研究探讨个体化营养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对象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2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5]诊断标准,即:有典型糖尿病症状,餐后2 h血糖≥11.1 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糖耐量试验2 h血糖≥11.1 mmol/L,满足上述标准之一均可确诊。②均采用口服药物治疗。③年龄50~75岁,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④可长期随访者。排除标准:① 存在严重并发症者。②沟通障碍者。③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者。④使用胰岛素治疗者。⑤无法配合研究者。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介绍2型糖尿病知识,嘱咐患者遵医嘱服药,定时监测血糖水平,合理调整膳食结构,适当运动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个体化营养护理,即患者入院后开始接受营养指导,干预时间6个月,具体如下:(1)专题讲座。①组织2场专题讲座,均安排在患者入院后1~2 d内进行,2场中间相隔15 min,每次1 h,邀请患者参加。②第1场专题讲座内容是营养护理的重要性、护理方法等,第2场专题讲座内容是合理膳食概念、解读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塔、糖尿病膳食指南等。(2)小组讨论。①专题讲座结束后,患者分组讨论,5人一组,由责任护士负责,时间控制在30 min以内。②患者参考糖尿病饮食标准,分析自己饮食是否合理,并与其他患者进行交流和讨论;讨论结束后根据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糖水平和体力活动情况,由责任护士与患者共同制订饮食计划,包括食物摄入量、次数等。(3)个体化指导。①指导患者每天准确记录饮食情况,包括每日膳食种类、重量。②护士每周检查1次记录结果,并依据记录情况,计算、分析患者摄入量与推荐摄入量的差距,结合患者饮食习惯和喜好,提出针对性建议。③患者出院后,护士每周1次电话随访,进行检查和指导。(4)发放图文资料。患者入院时即发放健康手册,内容包括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塔、糖尿病膳食指南和注意事项,嘱咐患者随时查阅。(5)营养方案调整。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由营养师及时评价饮食质量,适当调整饮食方案。
1.2.2 观察指标 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自我管理行为。①糖化血红蛋白使用美国Bio-Rad公司VARIANTⅡ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行离子交换高性能液体色谱法(HPLC)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使用三诺安稳免调码型血糖仪(三诺公司),取患者指腹静脉血检测,检出范围:2.2~27.8 mmol/L;糖尿病血糖范围: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②自我管理行为。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ummary of diabetes self care activities,SDSCA)[6]评估2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共11个条目,涉及普通饮食、特殊饮食、药物、运动、血糖检测和足部护理5个方面,其中10个条目为正向评分,1个条目为反向评分,各条目均采用0~7分计分,最高分77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越高。此量表Crobach’s α系数为0.842,信度良好。
2.1 2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2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较干预前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值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1)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2.2 2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 干预6个月后,2组患者SDSCA评分较干预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SD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SDSCA评分比较分)
注:1)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现状不容乐观,约64%的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出现各种并发症,导致患者预后较差。有研究[7-8]认为,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与其饮食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存在密切关系,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主要受患者对疾病认知、护理干预等因素的影响。付阿丹等[9]研究表明,采用个体化饮食护理,能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有效控制糖脂代谢水平。由此说明,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10]显示,饮食护理中健康教育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如教育方法形式单一、欠缺公认的评价工具以及患者虽了解健康饮食知识,但未能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等。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强调患者在饮食护理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形式充分调动患者自我管理潜能,有助于改善疾病预后[11]。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DSCA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通过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行为,这与孙晓敏等[12]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在于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及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营养护理、合理膳食等知识宣教,可促使患者明确2型糖尿病营养护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13],了解糖尿病饮食注意事项,增强自我管理积极性;通过小组讨论,患者自我分析饮食习惯和参与制订饮食方案,可确保患者饮食的合理性,有利于调节血糖水平;通过个体化指导,即记录每天饮食情况、给予针对性建议、出院跟进指导等措施,可为患者提供最佳的饮食方案,有助于纠正不良饮食行为,提升自我管理能力[14-15];采取发放图文资料、营养方案调整等措施,可有效维持血糖稳定,进一步提高患者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