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对阳虚痰湿内阻体质孕妇体重管理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2020-05-18 08:21王颖
天津护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阳虚穴位孕妇

王颖

(天津市宝坻区中医医院,天津 301800)

由于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 能量摄入较多,消耗减少,导致孕产妇肥胖群体越来越多[1]。 孕妇肥胖会严重影响其自身和新生儿的身体健康, 并引发各种并发症。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认为:“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 ”对于阳虚痰湿型肥胖的孕妇可以通过调整阴阳的方法来实现控制孕期体重,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对阳虚痰湿型肥胖孕妇进行干预,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7 年 8 月至 2018 年 9 月在我院产检及分娩的阳虚痰湿型肥胖孕妇260 例。 阳虚痰湿型肥胖的孕妇诊断标准参照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2]制定。 主症:①形体肥胖;②头晕畏寒或腰膝冷痛。 次症:①虚浮肿胀;②疲乏无力、少气懒言;③动则喘息;④大便溏薄、或五更泄泻;⑤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⑥肢体困重;⑦脘腹胀满。 符合主症①加主症②或主症①加次症2 条以上即可诊断。 纳入标准:孕妇同意参与本研究;单胎活产;未见明显骨盆狭窄。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意识障碍、认知障碍及语言障碍者;合并其他对体重存在明显影响的疾病者(甲状腺功能减退、库欣综合征、下丘脑性肥胖);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既往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随机将260 例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 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自确诊妊娠起,给予常规产前检查。包括接受产前教育,饮食及运动指导。 由2 名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应用固定仪器进行测量并记录孕妇情况。 每4 周随访测量,纳入时为首次记录,产前为末次记录。 内容包括孕周、体重、体重指数、血压、血糖、饮食、运动以及自觉症状等。

1.2.2 观察组 在常规产前检查的基础上, 对孕妇给予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及健康宣教, 由高年资助产士承担。 讲解妊娠期肥胖对母儿的不良影响,并从中医辨证施护的角度提饮食指导, 同时指导孕妇运动方法及强度;在情志上给予疏导。 使孕妇认识到妊娠期痰湿体重造成肥胖的危害, 使之自觉参与体重管理。 并于孕12 周及28 周给予温和灸联合穴位贴敷法治疗各1 个疗程。

1.2.2.1 艾条温和灸 选定穴位:足三里、脾俞、胃俞3个穴位中每次选择2 个穴位施灸。 选择艾条灸中温和灸法:点燃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2~3 cm 处进行熏灸。 施灸过程中注意观察孕妇局部皮肤情况及全身症状。 询问有无不适反应,以局部有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灸至局部皮肤稍起红晕为度,每处灸5~7 min[3]。 灸后嘱孕妇不能喝冷水,多喝温开水,半小时内不能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施灸每日1 次,7 天为1 个疗程。 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持舒适体位,注意观察胎心和胎动情况。

1.2.2.2 中药穴位贴敷 中药配方:丁香 、炮姜 、吴茱萸、 胡椒及艾叶按一定比例调配, 研成细末密封藏取。 取生姜少许榨汁与药末调成糊状制成直径约1 cm 的药丸,分别置于足三里、上下巨墟、脾俞、胃俞穴,随证加减,每次取2 穴即可。用不透气的3M 敷贴进行穴位贴敷,每6~8 h 更换1 次,更换时用生理盐水清洗穴位处。 观察贴敷部位皮肤变化,防止过敏,局部皮肤破损等情况[4]并观察胎心及胎动情况。 嘱孕妇贴敷期间,避免食用寒凉、腥发、辛辣、刺激性食物。 本组孕妇未出现皮肤破溃,过敏等情况。 每日1次,7 天为 1 个疗程,共做 2 个疗程。

1.2.2.3 健康指导 对孕妇进行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 使其理解并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孕妇的依从性。 告知治疗过程中出现腹部、腰骶部坠胀或疼痛等不适感和胎动异常立即终止治疗, 及时来院就诊。 本组孕妇均顺利完成各疗程未出现不适反应。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孕妇的孕期增重、 体重指数、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并发症等情况,并作好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一般资料的比较 孕12 周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孕妇体重增长情况比较 孕28 周及分娩前观察组的体重及体重指数的增加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孕妇体重及体重指数增长情况比较()

表2 两组孕妇体重及体重指数增长情况比较()

组别 n 孕 28 周体重(kg)分娩前体重(kg)BMI 增加(kg/m2)对照组 130 67.43±2.44 73.81±2.73 3.25±0.68观察组 130 63.68±2.32 68.52±2.41 2.49±0.42 t 12.697 16.728 10.848 P<0.001 <0.001 <0.001

2.3 两组孕妇分娩情况比较 观察组孕妇剖宫产及巨大儿(新生儿出生体重≥4 000 g)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孕妇分娩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营养过剩,孕期活动量减少,致孕期肥胖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出现高胰岛素血症,以及胰岛素和瘦素的相互作用失衡,从而引发妊娠期并发症,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5]。 孕妇体重增长过多增加了大胎龄儿、难产、产伤等的风险。 因此,孕期体重管理对于降低妊娠期并发症和改善分娩结局是十分重要。 我国孕期产检体重测量始终是重要的一项, 在第一次产检孕6~8 周时确定基础BMI, 提供个体化的孕妇增重、饮食和运动指导。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部分孕妇孕期大量摄入高热量、 高营养、高蛋白饮食。 加之担心母儿的安危减少孕期运动量,导致孕期肥胖。 而《妇人大全良方》中记载:“调喜怒,寡嗜欲,作劳不妄,而气血从之,皆所以保摄妊娠,使诸邪不得干焉”[6]。 通过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使孕妇对孕期的体重控制有正确的认知, 树立控制体重的信心,可有效的控制体重增长,改善分娩结局。

3.2 中医认为妊娠肥胖症与阳虚阴盛, 痰湿内阻相关。 解决之道在于扶阳化阴,使阳气健旺阴浊消除。足三里穴隶属足阳明胃经,脾俞、胃俞均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 三穴相配能使脾胃健运如常,则自能化去湿浊之气;上下巨墟分别是大肠经、小肠经的下合穴,两穴相配能使机体吸收与排泄功能协调,不致身体阴浊堆积过度,从而减轻体重。 艾灸与中药温热剂敷贴穴位,皆为益阳之法;一是借艾火之力温和助阳;一是借中药丁香、高良姜、吴茱萸、艾叶辛温助阳,散寒除湿。 方中艾叶温阳散寒为君,吴茱萸、丁香、高良姜温中散寒助君散寒之力为臣,胡椒下气、消痰,助祛散有形之痰邪同为臣。 此方正和《金匮要略》中温经通阳法能温化寒湿,宣通阳气。 既适合外湿,又适合内湿之理念,故能有效控制孕期体重。 依据证型辩证施护, 保持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环境干燥,通风换气,室内环境新鲜;进食薏米仁、扁豆、龙眼、胡桃仁、韭菜等助阳祛湿之品,忌糯米、甜食、肥肉等碍脾助湿、生痰之品;自我情志调节,保持精神愉快;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法,如散步、太极拳等,运动量适中;保证睡眠质量,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补肾助阳,改善阳虚质,按摩足三里、丰隆等穴化湿,改善痰湿体质;巩固了治疗效果。 本研究采用艾条灸联合穴位贴敷的方法对孕期中第12、28 周进行干预。 由于妊娠早期不需要额外增加能量及蛋白质,孕中晚期胎儿生长加速, 能量在原基础上每日增加200 kcal,蛋白质孕中期每日增加共计50 g,孕晚期再增加75 g 左右,孕妇体重增长加速,故于孕12 周、28周给予, 观察孕妇体重增长及分娩情况。 研究过程中,个体化调整中药穴位贴敷,无失访,无不良反应。结果显示, 观察组在干预后体重指数增长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采用艾条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阳虚痰湿内阻体质孕妇,实施辨证施护巩固疗效,能够有效控制孕妇的体重增长,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提高分娩质量,保证母婴健康。

猜你喜欢
阳虚穴位孕妇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孕妇睡眠质量的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我有一个“孕妇”爸爸
夏季穴位养心
阳虚体质遇倒春寒易失眠
温阳法治疗阳虚失眠症
这些孕妇任性有理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