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湘菊
(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3)
法国著名思想家福柯首先提出了凝视理论,福柯认为,凝视是人的目光投射,是凝视动作的实施主体施加于承受客体的一种作用力;1990 年英国社会学家在福柯凝视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游客凝视”理论,厄里人们之所以不定期的离开日常生活地和工作地而到异地旅行,就是通过凝视那些与自己生活完全不同的独特事物,以获得愉悦、怀旧、刺激等旅游体验;厄里的游客凝视是一种隐喻的说法,不仅指“凝视”的动作,而是将旅游欲求、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融合并抽象化的结果。厄里的游客凝视理论强调了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单向凝视;2006 年,以色列学者达亚.毛茨提出了“东道主凝视”和“双向凝视”,强调了东道主凝视和游客凝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凝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权利关系阐述的更为深入,拓宽了厄里的“游客凝视”理论的内涵和外延;2011 年成海提出了旅游凝视多向度特点,无论是厄里的“游客凝视”,还是毛茨的“双向凝视”,都是“旅游凝视”理论的一个方面,“旅游凝视”是相互的“目光投射”,除了游客凝视和东道主凝视,还包括旅游规划者凝视及政府凝视等方面的内容。2012 年吴茂英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旅游凝视理论,吴茂英认为旅游凝视是一个多利益主体参与的互动复杂系统,而不是单向的“游客凝视”,旅游凝视还包括“当地人凝视”“专家凝视”“游客间凝视”“隐形凝视”以及各“凝视”力量之间应权利悬殊和变化而产生的互相凝视。旅游凝视理论已经成为旅游人类学和旅游文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分析工具,对指导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和促进旅游目的地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和谐关系有重要意义。
公益旅游(voluntourism)是一种将志工服务行为(volunteering)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休闲度假活动。公益旅游作为一种具有特殊人文关怀的旅游形式,既能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求,又能给公益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教育、环境的发展带来帮助。这种旅游活动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目前国内尚未有学者运用旅游凝视理论对公益旅游进行研究。文章结合旅游凝视理论,通过公益旅游者拍摄的相片和日志对公益旅游者凝视的内容及公益旅游者的凝视态度及作用力进行研究,分析公益旅游者凝视行为对公益旅游发展带来的影响,尝试在理论运用上做一些创新。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参加“多背一公斤湖南团队”的公益旅游者。“多背一公斤湖南团队”于2010 年8 月成立,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现已有长沙、岳阳、株洲、湘潭、衡阳、娄底、湘西和高校等地方分队,他们主要活动是帮助乡村小学建立图书馆、举办乡村夏令营活动、进行减灾防灾教育活动、发放爱心校服、资助优秀的贫困学生活动,共组织了几百次活动,目前直接参加活动的志愿者达到3 万多人次。笔者从2011 年6月到2017 年7 月,共参加该团队的10 次活动,利用参加活动的机会做问卷和访谈收集资料。
厄里认为,旅游凝视与摄影的关系密切,摄影是旅游凝视的有形化和具体化,通过分析旅游者拍摄的相片就可以理解其凝视特点。因此通过分析公益旅游者拍摄的相片和日志就可以了解公益旅游者的内容及凝视特点。
本文挑选的公益旅游者的照片和日志来自于公益旅游者在“多背一公斤湖南团队”和“湘西多背一公斤”、“湘西生活网”、“豆瓣网”里发的日志和照片,挑选的照片和日志的原则是,为了保证照片和日志的真实性,这些内容必须和笔者参加的次公益旅游活动有关,同时照片和日志都要有,共选出了符合要求13 个样本进行研究。
表1:样本的基本特征
本文采用s-s(space-subject)法对公益旅游者的拍摄的照片进行分析,s-s(space-subject)法即按照照片场景所在地以及照片中人物主体进行内容分析。照片按照所在地场景可以分为两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照片中人物主体分为四类:没有人物出现、当地居民单独出现、游客单独出现、主客同时出现。这种分类方法有利于对公益旅游者的凝视重点及对公益旅游中的主客体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
表2:公益旅游者拍摄照片的S-S 内容分析框架
通过对481 张照片进行S-S 内容分析发现,在景观的关注比较中,公益旅游者更关注人文景观,人文景观的相片占了92.72%;相比景观和人物,公益旅游者更偏好拍摄公益旅游目的人物照片,纯景观的照片65 张(包括没有人物出现的自然旅游景观照片和没有人物出现的人物景观图片)只占13.51%,有人物出现的照片占了86.4%,;在人物相片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主客交往类,也被为双向凝视,其次是东道主类(对东道主的凝视)和游客类(游客间的凝视),分别为33.27%、27.65%和25.57%。
表3:公益旅游者拍摄照片的S-S 内容分析
表4:公益旅游者拍摄照片中纯景观和有人物出现之间的比例
在公益旅游者拍摄的133 张东道主的相片中,乡村里的孩子、淳朴热情的村民、坚守岗位的乡村教师和给予公益旅游者帮助和支持的村干部成了相片的主角。厄里认为游客凝视具有反向性特征,旅游者总是凝视那些与他们的日常生活不同东西。因为偏僻乡村的经济条件落后,大多数乡村里的孩子父母出去打工,乡村里的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乡村教学条件很差,简陋的教室和坚守在乡村的教师这些公益旅游者平时的生活见到的不一样,于是这些内容都成了公益旅游者凝视重点。样本3 参加了“陪留守儿童过六一儿童节的公益活动”,拍摄了很多在活动中的孩子,活动中的孩子从开始的羞涩、拘束、到大方、调皮和主动展示,看着这些活泼可爱而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让人感到心疼,样本3 在其微博中写到“看这这些可爱的留守孩子,他们的父母怎会舍得离开他们啊?难道看不到他们眼中的“期盼”吗?难道看不到他们心中的落寞吗?样本8 参加了帮助乡村小学建设图书馆的公益活动,在活动中拍摄了在破败的教室中上课的孩子,在日志中感慨“路过教室时,看到他们破旧的桌椅,至少要有十年没换过了,想想城市里的孩子们,每个教室里有饮水机,桌椅都是防近视的那种……以前看到电视上这些贫困的孩子,没有太多感觉,可是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样本10 参加了乡村夏令营活动,在活动中拍摄了在学校坚守了40 年的乡村教师,在博文中写到“初次见他,看上去那么瘦弱,脸上的皱纹写满了沧桑,我感动于他的无私奉献和执著,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民教师,让我打心底钦佩”。穿着当地少数民族服装进行劳动和赶集的村民、观看孩子们演出及给公益旅游者提供帮助的村民们在样本拍摄的相片中都出现了,样本6 在微博中写到,我们来到廖家冲小学,村庄里的村民们非常热情的用“拦门酒”这样的带有湘西风情的方式欢迎我们。冬天喝上一点小酒,大家胃里暖暖的,心里也暖暖的……
布兰丁认为,旅游者拍摄动机不但具有记忆和证明的功能,还具有自我叙述和自我认同的功能。旅游者不再单纯的以“发现者”态度记录旅游目的地,而是在旅游经历中任何场景中自由抽取他们所需要的原始惊醒拍摄,表达真实背后他们的观点和认知。公益旅游者通过相片记录了在公益活动的真实情况,同时也表达了他们真实观点和认知。从公益旅游者拍摄的相片和日志中可以感觉到公益旅游者凝视这些东道主时带着着对乡村儿童的喜爱、关心、对乡村教师的敬佩,对村民的好奇及感激情绪在里面。
厄里在对全球化的研究中开始提出东道主凝视,即在现实的旅游生活中,并不只存在游客凝视,而且还有另外一种凝视东道主凝视,形成了双向凝视。以色列学者达亚.毛茨也认为和大众游客相比,背包旅游者、漂流旅游者、漫游者及公益旅游者有着更多机会和东道主进行直接而有意义的接触,他们和东道主之间存在明显的“双向凝视”。在公益旅游者拍摄的481 张相片中,有160 张相片是主客互动的相片,相片的内容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公益旅游者跟乡村孩子的互动,公益旅游者在给孩子们上课、和孩子们做游戏、给孩子们发放书籍和捐赠物质、给孩子们梳头、做饭等;另外一类相片是公益旅游者和村民和乡村教师的互动,相片的内容是公益旅游者在进行家访公益、公益旅游者和乡村教师的交谈和互相学习,及村民给公益旅游者送来提供日常生活的帮助的相片。如样本11 拍摄了一组公益旅游者给来参加乡村夏令营的女孩子梳头发的照片,因为大都孩子的父母都出去打工,好多一年级的女孩子的头发是乱糟糟的,在上课前,公益旅游者们坐教室外面的走廊上,给她们梳头发,有的孩子依偎在公益旅游者的怀里,乖乖的让大姐姐或阿姨们帮她们梳头发,而照片中志愿者的神态有的是慎重的怕弄疼了孩子,有的头发很久没洗了,根本就梳理不好,有的神态是慈爱的,好像是给自己的孩子梳头一样,有的是亲切的,就是帮着自己可爱小妹妹梳头一样,孩子们摸着梳理好的头发对着志愿者开心地笑着,而公益旅游者们也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厄里的游客凝视强调游客在凝视过程中处于强势和主动的一方,旅游地居民出游被动和弱势的一方。事实上,目的地的居民也在凝视游客,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并而采取相应的策略与行动。公益旅游者给公益旅游目的的孩子带来帮助,他们的帮助是积极主动的,公益旅游目的的居民对他们的帮助是表示感谢和支持的,为公益旅游者提供住宿、饮食和生活上的帮助,孩子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并给公益旅游者表扬节目、写感谢信来表示她们的感谢。如样本1在日志中记录“石校长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特意给小朋友们编排了一个舞蹈,兴奋地要跳给我们看,应该是从居民家里借来的电视机和Dvd 设备,然后一直单曲循环那首歌,三个小朋友很认真地跳着,音乐不停,动作也不停”。样本11 在和她的同伴们在进行乡村夏令营活动时因为睡在地下生病了,村民知道后送来了爱心棉被,其拍摄了几张送爱心棉被的照片,照片中热情的村民抱着各式各样棉被在村支书的带领下送到学校。样本11 在其微博中深情地写到“为什么说今天很感动呢,因为孩子们知道我们生病之后,和父母一起为我们送来了爱心棉被,我承认,我的眼泪在打转了,没有什么事情比生病时被人关怀更让人感动了,有道是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公益旅游者在当地居民的凝视中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更深度的了解。样本9 记录到“我多背了点文具、多带了份礼物,我却带回了孩子送的鲜花和糖果,也穿回了被孩子踢得满是鞋印的衣服。我体验到了人世间的最美的东西,体味了助人时的快乐!”样本10 在日志中记录了村民对公益旅游者的评价,“当问及我们的到来对孩子们的影响时,她流露出赞赏之色,‘不只是我,村里其他人都非常高兴你们能来,你们帮助孩子学习,让他们的生活更有规律,平时吃晚饭我们都要叫好久,你们很有耐心,对孩子很关心,真的做得很好’,听到这句话,我们觉得这一次真的值了。”
从日志和相片中我们发现在公益旅游活动的“双向凝视”中没有强势和弱势的关系,公益旅游者和公益旅游目的地的居民通过接触相互凝视,他们互相尊重、友好合作,他们之间的凝视是友好和谐的。
游客的凝视不仅包括有意的本地、主动对目的地的景观和和人物凝视,也包括对其他在场的其他游客凝视,旅游凝视中把这种对其他游客的凝视称为游客间凝视。
在公益旅游者拍摄的481 张相片中,有123 张相片是拍摄的其他公益旅游者,相片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公益旅游者的公益行为照片,公益旅游者在上课、备课、搬运物资、建设乡村图书馆、在给孩子表演节目、跟孩子做游戏、在做饭、在发放物资、活动中的集体拍照等。另一类是在公益旅游者的旅游休闲行为照片,旅游者在玩水、爬山、游泳、赶集等。其中第一类相片的比例占了85%,第二类相片只占15%。从公益旅游者拍摄的相片内容的比例中体现,公益旅游具有旅游休闲行为和公益行为的特征,公益旅游者凝视的重点在公益旅游行为上。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离不开和他人的互动,旅游者在与他们的互动中构成各种社会关系,旅游者与他人的社会关系质量影响者旅游体验的质量。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之间的互相凝视和影响。
从公益旅游者的日志中也证实了在公益旅游过程中公益旅游者之间互相凝视和互相影响。在13 篇博文中有6 篇日志提到了一起参加公益旅游的同伴。如样本1 在日志中写到“回来的路上我也一直在感慨,自己是极其幸运的,一个人出门碰到的都是心肠极好,极其热心的朋友。我佩服不已的活动发起者,坚强独立有思想,为我们长沙志愿者特别考虑的翠姐、为我们赶火车在盘旋山路飞驰的从文大哥,临别前说贴心话的瑜伽姐姐们、一路随行的字写得很棒,思想开明的爷爷、原谅我们在车上不停聒噪的司机大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我们相识相知,跟你们聊天和行走,我觉得自己在思想上也开始换血……”
在旅游过程中游伴是影响是否快乐一个关键因素,在旅游过程中有好的游伴与之交流,遇到困难时彼此帮助会增加旅游的乐趣,增加旅游体验质量,这些社交体验在公益旅游博文中也有体现。样本2 在博文中写到“每天的交流总是显得很轻松,一两日的熟识之后,公益旅游者彼此之间都建立起了不需要用言语来说明的情谊。尤其是第三天,当大多数的公益旅游者都出现程度深浅不同的水土不服之后,共患难的情义就更加深化了我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完美的旅途,收获了感动,收获了美景,收获了友谊。”
从日志中发现公益旅游者在公益旅游活动中互相帮助、真心的付出和关心,也使公益旅游者之间社会交往在活动中得到深化和发展,也增加了旅游的乐趣和旅游体验质量。总之,公益旅游者之间在公益旅游活动中相互凝视,这种凝视是通过公益旅游活动中的观察和接触实现的,这种凝视是充满善意和彼此欣赏和鼓励的,这种凝视是非常明显的,这种凝视给公益旅游者带来的美好的体验,增加了旅游的乐趣。
公益旅游者通过对东道主的凝视对公益旅游目的地孩子、学校、教师状况、居民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欣赏到不一样风景和民俗。通过游客间的相互凝视获得了帮助和友谊,通过主客间的相互凝视获得了快乐、感谢。
公益旅游在旅游凝视过程中引发了公益旅游者的自我反思。公益旅游者反思和重新审视过去,评价以前的人生、决策和态度,潜在改变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促进个人的发展。如样本7 感悟到“如果不到这,我就永远不会有这种体会。对于喜欢旅游喜欢四处走走的人,每走到一个地方,只是多背一公斤,那么多驴友的力量聚在一起,足够捐助一所山区小学。当我们点一杯几十块钱的咖啡,当我们花几百块钱买一个包包,当我们几百块钱吃顿饭的时候,从来不会想过只需要一点点的钱就能换来那么多孩子的快乐。虽然说是自己过自己的快乐日子,可以很快乐,可是也可以让它更有意义!”
目前公益旅游在我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公益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低,参加公益旅游活动的游客都比较少。公益旅游者根据自己对凝视对象的理解,对照片和日志等表征进行编码,然后通过网络传播,传播引起了一些旅游者的关注和共鸣即“解码”,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更多的旅游者参加公益旅游活动成为公益旅游者,并进一步“反馈”,引起更多的旅游者对公益旅游目的地的关注,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参加了公益旅游活动。因此公益旅游者的凝视行为对公益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的形成和公益旅游产品的推广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多背一公斤湖南团队”志愿者的照片和日志的宣传,湖南的湘西地区成了一个重要的公益旅游目的地,深圳、北京、杭州等地的“多背一公斤”组织都在湘西组织公益活动,壹基金组织联合“湘西多背一公斤”在湘西开展了发放儿童温暖包活动、减灾救灾课题等活动。
随着更多的公益旅游者的到访给公益旅游目的地教育带来一定的帮助。如湖南省的多背一公斤的湘西团队湘西一公斤,从2011 年开始到现在走访了62 个小学,建立39 座乡村图书馆、举办乡村夏令营活动、进行减灾防灾教育活动、和发放爱心校服、资助优秀的贫困学生活动,受益儿童有2 万之多。
通过运用旅游凝视理论对“湖南省多背一公斤”公益旅游者拍摄的图片和日志分析发现,在凝视内容上,公益旅游者更关注人物,他们重视主客间的双向凝视、对东道主的凝视和游客间的相互凝视;在公益旅游活动的“双向凝视”中没有强势和弱势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凝视是互相尊重和充满和谐的;公益旅游者对东道主的凝视的感情是复杂的,包含对乡村儿童的喜爱、关心、对乡村教师的敬佩,对村民的好奇及感激等多种感情。公益旅游者之间的凝视是充满善意和彼此欣赏和鼓励的,这种凝视给公益旅游者带来的美好的体验,增加了旅游的乐趣。通过公益旅游者的凝视将会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参加到公益旅游活动,关注当地的教育和关心帮助当地的孩子们,推动公益旅游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