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小玲 龙韵竹
自然分娩本身疼痛感就较强,且对于初产妇而言,会伴随更多的紧张情绪,情绪过于紧张会导致产程中出现过强的应激反应,增加产妇的耗能,如换气频率过强会导致呼吸性碱中毒发生率升高,减少宫缩时胎盘血流量,对产程影响增加,导致剖宫产率升高,新生儿Apgar 评分较低[1]。随着生育理念逐渐的改变,分娩镇痛技术已逐渐应用于临床,该技术可先将产程中的疼痛感显著缓解,使分娩得以更加顺利地进行[2,3]。现为探究初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联合使用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进行镇痛治疗的临床效果,特选取2018 年12 月1 日~2019 年11 月1 日在本院接受自然分娩的80 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2 月1 日~2019 年11 月1 日在本院接受自然分娩的80 例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 例。对照组年龄22~34 岁,平均年龄(28.01±2.01)岁;孕周37~41 周,平均孕周(39.01±1.11)周;胎心率118~144 次/min,平均胎心率(130.98±13.01)次/min。试验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8.10±2.30)岁;孕周37~41 周,平均孕周(38.87±1.38)周;胎心率116~145 次/min,平均胎心率(131.01±13.00)次/min。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治疗同意书已被患者及其家属签署,且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分娩过程中不给予任何药物进行镇痛治疗。试验组产妇分娩过程中联合使用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进行腰硬联合麻醉进行镇痛治疗,将患者调整为左侧卧位,以L3~4间隙为穿刺间隙,先行硬膜外腔穿刺,穿刺针为16 G 硬膜外针,通过硬膜外针将25 号腰麻针置入蛛网膜下腔,待脑脊液回流出现,将5 μg 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1)注入蛛网膜下腔,注药方向为头端。将硬膜外导管通过硬膜外针向头端置入,留置3.5 cm 的导管,连接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电子泵,0.0625%罗哌卡因(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37)+0.4 μg/ml 舒芬太尼配置0.9%氯化钠注射液(NS)共150 ml,首剂6 ml,给药后,根据产妇胎心变化、血压变化、宫缩强度以及产程进展,将用药剂量随时调节,连续给药6 ml/h,以15 min 为设定时间,待分娩及缝合完毕会阴伤口后,将药物停止输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记录并比较两组不同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疼痛情况,疼痛情况由VAS 评定,满分10 分,分值与疼痛程度呈正比。记录并比较两组转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会阴侧切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不同产程VAS 评分比较 试验组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的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试验组产妇转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以及会阴侧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不同产程VAS 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不同产程VAS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n(%)]
分娩疼痛属于一种应激刺激,会导致肾上腺素含量增加,对子宫的收缩造成抑制,产妇分娩时会伴随较强的焦虑、恐惧感,此类情绪会使疼痛等应激反应加剧,进而导致胎儿宫内窘迫、产程延长等不良反应,对母婴安全造成威胁,且会导致剖宫产率增加,故为保障母婴的安全[4,5],现推行无痛分娩,即在产妇分娩期间通过麻醉药物进行镇痛治疗,现为探究其应用效果,特作此研究。
本研究表明,罗哌卡因属于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镇痛、麻醉双重作用,可分离阻滞运动与感觉[6],对感觉神经阻滞优于运动神经,小剂量时则可产生感觉阻滞。其起效机制为抑制神经细胞中的钠离子通道,使神经的传导与兴奋被阻断,该药物虽可通过胎盘,但不影响子宫胎盘血流,也不会抑制新生儿的中枢神经以及呼吸肌。舒芬太尼属于阿片受体激动药,有较强的镇痛作用,经研究表明,低浓度的该药物也不会对母婴产生影响,故两者联用效果显著[7]。且腰硬联合麻醉技术将硬膜外麻醉以及腰麻的优点相结合,具有减少给药量、准确定位、起效迅速的优点,更易于产妇接受[8]。
综上所述,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联合应用于初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具有较佳的镇痛效果,更有利于产妇顺利完成自然分娩,提高自然分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