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玖 代 华 龚光明 陈环球 王佳林
(湖北省崇阳县农业农村局 湖北崇阳 437500)
草地贪夜蛾是危害性极强的杂食性害虫,繁殖力极强。为摸清崇阳县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研究防控对策,笔者开展了调研研究。
崇阳县于5月20在白霓镇金星村玉米田里发现了草地贪夜蛾的疑似危害症状,经中国农科院和湖北省植保总站有关专家鉴定确定为草地贪草蛾后,当日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对草地贪夜蛾开展普查。5月20日全县仅白霓镇金星村见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0.67hm2左右,其他乡镇未见发生;5月28日全县12个乡镇已有7个乡镇见草地贪夜蛾发生,发生面积达到1 333.33hm2;6月4日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增加到2 000hm2,10个乡镇见草地贪夜蛾发生;7月10日发生面积2 650 hm2,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49.75%。
经过县植保站人工饲养和田间观察,确定草地贪夜蛾为完全变态害虫,有成虫、卵、幼虫和蛹四个虫态。适宜发育温度为11℃~30℃(32℃),在28℃条件下约30d左右完成一个世代,低温需要60d~90d。成虫 7d~21d,平均约 10d,多为 14d~21d;卵在夏季温度下2d~3d孵化,其他季节5d~7d孵化;幼虫期(1龄~6龄)14d~22d;蛹期7d~13d。
1.2.1 成虫
成虫平均寿命10d,其中雌蛾寿命较高,最高存活21d,产卵前期3d~4d,每个卵块100粒~200粒卵,最多可产2 000粒。成虫翅展32mm~40mm,前翅深棕色,后翅灰白色,边缘有窄褐色带。前翅中部各一黄色不规则环状纹,其后为肾状纹;雌蛾前翅呈灰褐色或灰色棕色,环形纹和肾形纹灰褐色,轮廓线黄褐色;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顶角向内各一大白斑,环状纹黄褐色,后侧各一浅色带自翅外缘至中室,肾状纹内侧各一白色楔形纹。成虫在数量大时,可像东方粘虫一样成群迁移,扩散到玉米田的杂草上或附近其他寄主植物上,但不常见。
1.2.2 卵
直径0.4mm左右,高为0.3mm左右,呈圆顶型,底部扁平,顶部中央有明显的圆形点。通常100粒~200粒卵堆积成块状,上有鳞毛覆盖,初产时为浅绿或白色,孵化前渐变为棕色。夏季温度下,2d~3d 孵化,其他季节 5d~7d 孵化。
1.2.3 幼虫
3龄幼虫头部没有Y型纹,腹末节有排列成正方形的4个黑色毛瘤。4龄以上的幼虫,头部呈黑、棕或者橙色,具白色或黄色倒“Y”型斑。幼虫体表有许多纵行条纹,背中线黄色,背中线两侧各有一条黄色纵条纹,条纹外侧依次是黑色、黄色纵条纹。草地贪夜蛾幼虫最明显的特征是其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个黑斑。草地贪夜蛾幼虫历期14d~22d。幼虫昼伏夜出,喜欢在夜间取食为害。高龄幼虫由于营养竞争会有自相残杀习性,一般一株玉米植株只有1头~2头大龄幼虫,6龄暴食性,在取食的最后2d~3d,取食量占整个取食阶段的80%。幼虫具有假死性,受惊动后卷缩成“C”型。
1.2.4 蛹
蛹期:夏季 8d~9d,春、秋季 12d~14d,冷凉季节可达20d~30d,蛹不滞育,因而不能承受漫长的寒冷天气。幼虫化蛹时会在浅层(深度为2cm~8cm)土壤做一个蛹室,形成土沙粒包裹的茧,如果土壤太硬,会在土表利用枝叶碎片等物质结成丝茧,亦可在玉米果穗或叶腋处化蛹。蛹呈椭圆形,红棕色,长14mm~18mm,宽4.5mm左右。
1.3.1 生存能力强,适宜温度广
县植保站通过室内调温人工饲养和田间调查发现草地贪夜蛾没有滞育现象,同时它的生存能力强,适宜繁殖温度为11℃~30℃,在28℃条件下,30d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在低温条件下,需要 60d~90d。
1.3.2 繁殖能力强,世代周期短
通过网养成蛾观察,一只雌蛾子能产10块卵,每次可产卵100粒~200粒,一生可产卵900粒~1000粒,相当于普通菜蛾的10倍。夏季每个卵只要2d~3d的时间又能繁育下一代,卵历期不到其他害虫卵历期的一半。因草地贪夜蛾产卵量大,卵历期时间短,本地二代平均虫株一般都在40%左右,且田间幼虫大小不一,世代重叠现象严重。
1.3.3 食量特别大,危害能力强
不防治的情况下,高龄幼虫破坏力极强,4龄~6龄幼虫对玉米的危害更为严重,取食后叶片形成不规则的长方形空洞,也可以将整株玉米的叶片食光,严重时可造成玉米顶部生长点死亡,影响叶片和雌穗的发育,可造成绝收。6月1日,在县原种场监测点旁一块夏玉米田调查,未防治田块第二代草地贪夜蛾特大发生,被害株率达90%以上,被害株80%以上的叶片造成缺损。
1.3.4 迁飞扩散快,飞翔能力强
本县各监测点灯诱数据显示:8月份高空测报诱虫数为894头,托普测报灯诱虫数为64头,高空测报灯诱虫数是托普测报灯的13.96倍;9月份高空测报诱虫数为4 452头,托普测报灯诱虫数为887头,高空测报灯诱虫数是托普测报灯的5.02倍;10月份高空测报诱虫数为658头,托普测报灯诱虫数为223头,高空测报灯诱虫数是托普测报灯的2.96倍。高空测报灯每月和每日诱虫数都均远高于托普测报灯诱虫数,表明草地贪夜蛾具有飞得高、飞得远的特性。
按照“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以生态控制和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和理化诱控为重点,化学防治为底线,实施“分区治理、联防联控、综合治理”策略。
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注意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
防治指标:10头幼虫/百株。田间调查以观测和统计被害植株为主。玉米心叶初期(2片~5片完全展开叶)平均被害株20%时必须施药防治;玉米心叶末期(8片~12片完全展开叶)平均被害株40%时需要用药防治;玉米穗期果穗平均被害率20%时需要用药防治。指导农民用药指标:玉米田苗期被害株率大于10%,大喇叭口期被害株率大于30%,穗期被害率大于10%。
最终达到玉米小喇叭口期以前保苗;玉米大喇叭口期以前保功能叶;玉米穗期保穗。
2.3.1 农业防治
选用抗性品种;播期调整,避免玉米幼苗期与草地贪夜蛾的幼虫期相遇;间作套种,采用作物多样性,如同豆科作物间作套种可以明显降低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与危害;中耕除草,在害虫化蛹时,结合中耕除草灭蛹措施,减少基数;灌水灭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害虫化蛹时灌水灭蛹,减少基数。
2.3.2 灯光诱控
通过观察,草地贪夜蛾成虫趋光性较强,可通过灭虫灯诱杀成蛾,减少产卵量,降低幼虫为害。
2.3.3 性诱剂诱杀
采用配套草地贪夜蛾性诱剂诱芯的夜蛾诱捕器,以每667m2安装1套的密度连片大面积使用;诱捕时间从成虫始见开始;诱捕器进虫口高度要随着植物生长的高度进行调整。
2.3.4 物理防治
人工摘除卵块;人工捕捉杀灭幼虫;针对玉米心叶的防控措施:草木灰、细土、沙子、木屑、肥皂水焚烧处理带有虫源的植物残体。
2.3.5 农药防治
在农药的使用上,我们从农业农村部推荐的防治农药名单中筛选了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溴氰菊酯、乙酰甲胺磷、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等农药品种进行了推广使用。发现上述农药均能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为了筛选出防效理想的农药品种,提高草地贪夜蛾的化学防治效果,今年下半年,我们从农业农村部推荐的农药品种选择上述9种不同的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开展试验。
崇阳县原种场玉米田。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河北八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30%茚虫威悬浮剂(湖北薪和化工有限公司);2.5%氟氯氰菊酯乳油(湖北博蓝化工有限公司);20%甲氰菊酯乳油(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2.5%溴氰菊酯浮油(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75%乙酰甲胺磷可溶粉剂(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32 000IU/mL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上海泽叶生物技有限公司)。
试验共设10个处理,不设重复,见表1,每小区面积100m2。施药时间为小喇叭口期统一施药,施药方法为电动喷雾器喷雾。
表1 药剂防治草地贪夜蛾试验设计
各处理于施药前1d调查1次百株虫量,施药后间隔3d调查1次百株虫量,共调查四次,分别计算药后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数一施药后虫数)/施药前虫数]×100%
防治效果={1-[(处理区药后虫口数×对照区虫口数)/(处理区药前虫口基数×对照区药后虫口数)])×100%
试验调查结果及防效情况统计见表2。
表2 不同药剂处理防治草地贪夜蛾防治效果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9个供试农药品种对草地贪夜蛾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防效较好的前四名农药分别是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和苏云金杆菌。在以后草地贪夜蛾的化学防治中交替选用上述四种农药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