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干预

2020-05-15 03:52宋映霞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心理状态护理干预

宋映霞

【摘要】目的:对临产妇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需求展开一系列地分析,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方法:与实际工作牢牢结合在一起,对在某某医院妇产科接受产前检查及等待生产的临产妇女展开心理调查,对其心理状态做出心理总结,并提出较为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可以说是相当复杂的,以精神压力为主。结论:临产妇心理是十分的脆弱的,精神压力大。对于医护人员而言,要牢牢把握临产妇心理状态的变化,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妊娠满意度以及分娩结局。

【关键词】临产妇;心理状态;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71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5-217-01

对于广大妇女而言,分娩无疑是其一生中尤为关键的时期,虽然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然而对于临产妇而言,往往会受到比较大的精神刺激,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很多产妇害怕分娩疼痛、害怕大出血、害怕发生难产、对胎儿畸形有所担忧,此时此刻临产妇对周围事物感知十分地敏锐,反应可以说是十分地强烈,情绪十分地低落,容易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不良心理,比如出现害怕、紧张、焦虑、恐惧不安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分娩能否顺利完成,与如下三个主要因素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即胎儿、产道以及产力,而精神因素的好坏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对产妇的产力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导致产妇的精神十分地紧张,其在进行分娩的时候的敏感性就会大大增强,无论怎么样的刺激都都可能造成孕妇的疼痛感。因此,做好临产妇的心理护理显得非常关键的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8~10月收住产妇496例为对照组,2019年10~12月收住产妇523例为研究组,两组产妇孕周、产次、并发症、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条件进行阴道分娩均无严重合并症。

1.2 方法

两组均选择妇产科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对照组接受传统健康教育。研究组在临产开始时,安排一名助产士对产妇进行沟通,取得孕妇信任及同意前提下再填写问卷调查表,据问卷调查表中产妇心理问题及医务人员掌握资料对临产妇进行心理分析,并进行有效沟通、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不同产程孕妇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助产士在助产时常用适宜的技术,进行生理、心理、体力全面支持。

2 讨论

2.1 临产妇常见心理状态分析

2.1.1 陌生和孤独

产房中陌生的分娩环境,旁边待产妇痛苦的呻吟声或者哭泣声将逐渐形成一种恶性刺激。一直以来,在医务人员看来,产妇疼痛的喊叫是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一件事情,再加上产妇的家人不在身边,因此产妇无法得到照顾和关心,再加上子宫收缩疼痛数小时,产妇长期处于一种焦虑的心理状态,造成产妇感到十分的孤独,十分的恐惧以及十分的焦虑,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2.1.2 悲伤情绪

调查结果显示,悲伤占15.38%,这往往主要是由于产妇由于自身疾病,胎儿畸形或者必须终止妊娠的死胎而遭受悲伤和痛苦的女性中更为常见。在这个时候,他们迫切需要有人倾听,以发泄他们的愤怒,无助和悲伤,从而缓解他们过度的心理压力。

2.1.3 矛盾的心理

调查结果显示,矛盾心理占60.77%。可以看出,大多数产妇在分娩时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他们对即将到来的小生命充满着期待以及喜悦的心理,另一方面,又由于种种因素(如害怕即将到来的分娩的恐惧,担心分娩不畅,担心胎儿安全和婴儿的性别等)令人感到担忧, 紧张,所以分娩时的产妇压力远大于丈夫的压力。

2.2 护理干预措施

2.2.1 重视产妇需求采取个体化护理

了解每个孕产妇和家庭成员的心理特征,因人施护,是护士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的真正目的,也是工作的最终目标。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不同的生理以及心理状况,指导他们展开积极正确的心理应对,展开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尊重产妇的个人隐私,可采取抚摸、随意交谈的方式对产妇的注意力起到分散作用。巧妙利用肢体语言缓解病人的不舒适,给产妇带来安全感。与此同时,使产妇较为细致地对分娩过程及产后情况的应对展开一系列地了解,从而减少产前紧张恐惧的心理,及时为家庭中的相关成员展开与临产妇存在密切联系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产妇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使得产妇感到十分的舒适,轻轻松松度过这个关键时期,与此同时,转变服务模式,提供导乐分娩,笑气吸入镇痛分娩等,提升母亲自然分娩的自信心。我们应尽量为病人节约费用,主要采取一日清单制这种方式,取得理解信任。

2.2.2 全面健康教育和合理情绪疗法

助产人员在孕妇临产时往往需要说服,启蒙,鼓励,支持,并给予一定的赞美、给予希望,以便母亲能够尽可能地充满希望,以便顺利分娩。确保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产妇的焦虑的心理以及恐惧的心理。助产人员恰当利用与产妇进行联系的机会,向产妇对相关内容做好解释工作,让产妇知道“可知可控”信息,以便他们尽可能调整心态,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有利于顺利分娩。

2.2.3 营造温馨的分娩环境

医务人员为孕妇提供亲切,富有同情心,耐心细致的服务,使用微笑的面孔,友好的語言和高超的技巧使母亲得到了心理舒适,通过护士和患者之间的良好沟通,消除产妇的陌生感和孤独感,并以友善,友好,温和的语言表达更多的关注,使其放松心情,消除对分娩的恐惧和焦虑。

3 结果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以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因为整个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等各种因素,产妇的心理状态不佳,焦虑,抑郁甚至精神状态都很差。他们迫切希望得到更多的支持以及关注,并更多地了解相关的生育知识。对于护理人员而言,应根据孕妇的实际心理状态以及实际需要,可以大大减轻孕产妇心理负担,促进平安生产。

总而言之, 通过对孕产妇心理状态的一系列调查,分析常见的心理状态及其对母婴的影响,采取实际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理性难产,降低剖宫产及围产儿病率,推动自然分娩,从而进一步确保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 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干预[J]. 徐晓婷.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21)

[2] 正常临产妇入院后护理需求的现状[J]. 周蓉,何璐,杨腊梅,龚瑛,李霞,郭洪花.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7(01)

[3] 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措施[J]. 刘淑敏.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05)

猜你喜欢
心理状态护理干预
浅谈主持人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教师应关注自己的亚心理健康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