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定位与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对比探讨

2020-05-15 03:52苏相飞彭玉璇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苏相飞 彭玉璇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定位与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接受的70例上肢手术案例为对象,结合不同的麻醉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干预组,均是35例患者。分别采取的是传统解剖定位方式和超聲引导定位方式,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案例不同时间段的NRS评分,干预组的不同时间段的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对比分析两组案例的麻醉效果,干预组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等少于对照组,阻滞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上肢手术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比较明显,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超声引导定位;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6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5-125-01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指的是局部麻醉药物注入臂丛神经干周围,阻滞所支配神经痛觉传导的一种方式,本身具备生理功能干扰小对硬件设备要求低的优势。广泛应用到了手部、前臂和上臂手术中。对臂丛神经进行准确定位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获得满意效果的关键所在。早期采用传统解剖定位方式,近些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合理化应用,超声引导定位方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为了分析超声引导定位与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选择70例上肢手术案例为对象,结合不同的麻醉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干预组,均是35例患者。分别采取的是传统解剖定位方式和超声引导定位方式,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详细的数据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70例上肢手术案例为对象,结合不同的麻醉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干预组,均是35例患者。对照组的男女分别是20例和15例,年龄区间在20-65岁,平均年龄(35.69±0.25)岁。干预组的男女分别是21例和14例,年龄区间是21-66岁,平均年龄(36.58±0.28)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可以对比和分析。

1.2 方法

两组案例的麻醉方案是相同的,术前8h禁食禁水,术前半小时给予肌肉注射0.5mg的阿托品。

对照组的患者实施的是传统解剖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选择仰卧位姿势,寻找肩胛舌骨肌,前斜角肌、后斜角肌组成的三角区域,选择在距离肩胛舌骨肌较近的一边进行穿刺,将穿刺针垂直刺入3-4cm,然后向脚端突进,如果存在明显异物的现象,实施回抽处理,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其中[1]。

干预组进行的是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选择仰卧位姿势,采用超声探头在患者侧锁骨上2cm的位置,获取臂丛神经纵、横切面图像,寻找臂丛神经丛和大血管等,在超声的引导下降穿刺针刺入到患者斜角肌,调整位置,超声图像显示穿刺针位置满意后,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

1.3 指标分析

(1)对比分析不同时间段的NRS评分;

(2)对比分析两组案例的麻醉成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SP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值予以检测,x2为计数资料检测工具,在p值<0.05的情况下,则认定为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不同时间段的NRS评分

对比分析两组案例不同时间段的NRS评分,干预组的不同时间段的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详细的数据分析如表一:

2.2 对比分析两组案例的麻醉成效

对比分析两组案例的麻醉效果,干预组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等少于对照组,阻滞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上肢手术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传统的解剖定位处理是常用的方式,传统的方式由于个体差异和解剖变异等差异,存在一定的问题。近些年来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有突出的作用,该定位方式可以清除的看到患者臂丛神经和血管的分布情况等,直观的方式可以确保阻滞麻醉效果更直观和可靠[2]。

在操作中医护人员必须按照流程和要求实施,实现对局部麻醉药物的全过程动态化监督,进而提升麻醉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3]。

对比分析两组案例不同时间段的NRS评分,干预组的不同时间段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案例的麻醉效果,干预组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等少于对照组,阻滞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对上肢手术的案例实施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整体上效果明显,操作简单可行,安全性高[4]。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优势突出,让上肢手术的案例可以尽快恢复,值得实施和借鉴[5]。

参考文献:

[1] 李芳.超声引导定位与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19):213.

[2] 赵发民,敬广霞,刘洋洋.超声引导定位与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2018,26(12):118-120.

[3] 曾正鹏,陈俊.超声引导定位与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14):68-69.

[4] 肖春龙,张应平.超声引导定位与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对比[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1):46-47.

[5] 金文静,何迪辉,王凯.超声引导定位与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01):69-71.

猜你喜欢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评价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及对血清IL—6和IL—10的影响
无痛胃镜检查中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研究
七氟烷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在烧伤休克期的麻醉作用探讨
舒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三种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不同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下手法肩关节松解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