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之脑脊液检查

2020-05-15 03:52熊文娟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蛛网膜脑膜炎脑脊液

熊文娟

【摘要】脑脊液是循环流动于脑和脊髓表面的一种无色液体,多来自于脑室脉络丛的分泌和超滤,通过蛛网膜绒毛回吸收入静脉。成人脑脊液总量平均130ml,每日生成约500ml。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只能选择性的进入脑脊液中,这种功能称为血脑屏障。当病理情况出现时,血脑屏障被破坏可使脑脊液成分发生改变。因此脑脊液的检查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癌病和脱髓鞘等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和预后判断。脑脊液主要功能主要有保护脑和脊髓免受外界震荡损伤;调节颅内压力变化;参与脑组织的物质代谢;供给脑和脊髓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产物;调节神经系统碱储量,维持正常的PH等。脑脊液检查对脑和脊髓等相应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大众对脑脊液检查认识不足或有诸多错误认识,不易接受腰椎穿刺术和脑脊液检查。因此,特总结腰椎穿刺术及脑脊液检查相关知识,以提高大众对其的认识。

【中图分类号】

R969.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5-005-01

1 如何取得脑脊液?

脑脊液一般通过腰椎穿刺术获得,特殊情况下由小脑延髓池或脑室穿刺术取得。腰椎穿刺时,一般彎腰侧卧位,屈颈抱膝,背部与检查床垂直,脊柱与床平行,选择腰椎第4-5或第3-4椎间隙局部麻醉后进针取脑脊液。腰椎穿刺术后去枕头平卧休息4-6小时即可。脑脊液取出后立即送检。

2 哪些情况需要进行腰椎穿刺术?

2.1 需要取脑脊液进行各种检查帮助疾病的诊断。一、怀疑下列疾病时如颅内感染性疾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的原因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免疫性疾病和脱髓鞘病、脑膜癌病等。二、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病人。

2.2 怀疑颅内压力异常。

2.3 需要动态观察脑脊液的变化以及判断病情、预后和治疗疾病的治疗时

2.4 需要注射放射性核磁进行脑和脊髓扫描检查时。

2.5 注入液体或放出脑脊液以便维持、调整颅内压力平衡或者注入药物治疗相应的疾病。

3 哪些人不适合做腰椎穿刺术?

主要有以下情况不适合腰椎穿刺术:脑内压力明显升高;有脑疝迹象尤其是怀疑后颅窝有占位性病变;穿刺的地方有感染病灶、脊柱结核或者开放性损伤者;易出血且不易止血或病情特别危重不适合搬动者;脊髓压迫症的脊髓功能处于即将丧失的临界状态;休克、全身衰竭的患者。

4 腰椎穿刺术的并发症及如何防治?

总体来说腰穿穿刺术是常见而安全的操作,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小。但可出现以下并发症:

4.1 低颅压综合征 侧卧位的脑脊液测压一般正常人为80~180mmH2O,>200mmH2O为颅内压增高,<80mmH2O为颅内压降低。侧卧位脑脊液压力在60-80mmHg以下时易出现低颅压综合征,常表现为坐起或站立后头痛、恶心呕吐或眩晕等,平躺或头低位头痛减轻或缓解;治疗上采取多饮水和卧床休息,严重时需每日大量输注生理盐水。

4.2 脑疝形成 主要在颅内压增高时,腰椎穿刺放脑脊液过快可引起突发意识障碍、呼吸停止甚至死亡。怀疑颅内压增高的,应先使用脱水剂后再进行腰椎穿刺;如果在腰椎穿刺术中证实压力高时,应不放或少放脑脊液。

4.3 神经根痛 多为暂时性,一般不需要处理。其他少见的如感染或出血等对症处理。

5 腰椎穿刺术的注意事项

5.1 医务人员在穿刺前应该尽量向患者及家人讲清楚穿刺的目的、意义、风险等内容,耐心沟通,争得患者同意,打消患者及其家人不必要的顾虑。患者配合摆好体位,屈颈屈髋抱膝,医患加强合作,促进操作顺利进行,必要时予以镇静剂镇静。

5.2 穿刺时医务人员严格无菌操作,小心操作,避免损伤微血管。术中患者如有不适,切勿随意乱动,应立即告知医生。腰椎穿刺后按要求平卧休息,多饮水,术后有头痛时应该及时告知医生,必要时静脉输液治疗。

6 脑脊液检查的具体内容

6.1 脑脊液的常规检查 脑脊液检查一般至少分别收集于3支无菌试管,每支试管1-2ml,第一管查细菌学等病原微生物;第二管查化学和免疫学;第三管查细胞计数和分类。如果考虑为恶性肿瘤时,可多采集一管行脱落细胞学检查。脑脊液常规检查有一、脑脊液颜色。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红色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穿刺损伤引起。黄色提示可能为出血、黄疸、瘀滞和梗阻等。脑脊液呈白色或云雾状,多为细菌感染引起细胞数增多导致,见于化脓性脑膜炎,严重者可表现为米汤样。绿色脑脊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和甲型链球菌脑膜炎。褐色提示脑膜黑色素肉瘤、黑色素瘤等。脑脊液放置后有纤维蛋白膜形成,见于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外观黄色,不久后自动凝固,见于椎管梗阻。二、脑脊液细胞数量。正常脑脊液白细胞数为0~5*106/L,主要是单核细胞。白细胞明显增加且以多个核细胞为主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白细胞轻或中度增加,以单个核细胞为主,见于病毒性脑炎;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多为寄生虫感染。

6.2 脑脊液的生化检查 脑脊液蛋白增高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吉-兰芭蕾综合征、恶性肿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脊液糖增高见于糖尿病。脑脊液糖含量降低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轻或中度降低见于结核性或真菌性脑膜炎、脑膜癌病。氯化物含量降低见于结核性、细菌性、真菌性脑膜炎及电解质紊乱。

6.3 脑脊液特殊检查 一、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脑膜癌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等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蛋白电泳对各类型脑膜炎、肿瘤、肌萎缩侧索硬化、多发性硬化和神经梅毒等有诊断意义。二、病原学检查。病毒抗体对各种病毒导致颅内感染有重要意义。新型隐球菌的墨汁染色、特异性抗体和抗原测定对新型隐球菌感染诊断有重要意义。结核杆菌的聚合酶链反应和培养对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有重要价值。寄生虫抗体对脑囊虫、血吸虫病诊断有重要价值。三、特殊蛋白如tau蛋白、磷酸化tau蛋白及β淀粉样蛋白对阿尔茨海默病有一定的价值。副肿瘤相关抗原抗体对肿瘤相关的中枢性损害有重要意义。

总之,腰椎穿刺术是医学上常见的操作技术,是每一个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之一。普通大众常常对腰椎穿刺术有极大的误解,常认为腰椎穿刺术可导致痴呆、瘫痪甚至死亡等;实际上绝大部分是由于患者本身颅内或脊髓疾病导致的不良预后,而该类患者恰好做了腰椎穿刺术检查而已。鉴于脑脊液检查对脑和脊髓相关疾病有不可取代的意义,普通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了解脑脊液检查相关知识,在医生提出需要进行腰穿脑脊液检查时,应该积极配合进行相应检查,以便早日查出疾病原因和进行精准治疗。

参考文献:

[1] 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300-311

[2] 尚红,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178-181

[3] 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122-124

猜你喜欢
蛛网膜脑膜炎脑脊液
“鼻水”流不停小心是脑子漏水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脑脊液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应用于鉴别诊断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价值分析
剧烈头痛?
Vaccination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脑子也是水做的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
人感染猪链球菌脑膜炎误诊结核性脑膜炎一例报告
发生在头外伤后的脑脊液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