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

2020-05-15 06:55黄强
考试周刊 2020年35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

黄强

摘 要: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塑造出屹立东方的强国形象,这些历史一部分被视为瑰宝珍藏于古籍之中,另一部分则被转化为传统文化流传于民间。身在一个将“少年强则国强”奉为信条的国度,油然而生了一种极强的民族责任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更是责无旁贷。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出发,首先结合现有问题进行传统文化的优势分析,然后探索小学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最后得出准确的实施意见,仅供各位教学工作参考。

关键词: 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课堂;绽放光彩

传统文化是指被流传下来的统一的文化,其中蕴含着祖先的智慧,也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性符号。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启蒙阶段,所谓的启蒙阶段就是说,此时此刻对学生的教育会直接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建立。因此,这个阶段的教育是需要被高度重视的。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逐年攀升,教育部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条。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值得骄傲的非物质遗产,它却无形中散发着惊人的魅力,值得被更多的华夏子孙所熟知。

一、 小学语文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意识不足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完成教学目标上,而忽视了对于传统文化的拓展和补充。老师的教学观念会直接影响学生,久而久之,便淡化了学生的爱国意识。一个民族的未来却对民族文化一无所知,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于爱国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应适当融入爱国教育,例如增加传统文化教学的比重。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体现的是一种前人对于后辈的谆谆教导,这比实实在在的语文教学更加有意义。例如,从端午节的典故中学生领悟出屈原强烈的爱国情怀;孔融让梨的故事教导学生要尊重师长;从孟母三迁的故事中学生体味出感恩的真谛等等。这些有趣的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端正学生的三观。

(二)小学语文课堂缺乏对于传统文化的知识拓展

虽说教育在不断发展,但仍有一些老师保有传统的教学观念。他们的语文课堂常常以书本内容为主,缺乏知识拓展意识。其实,书本是死板的,知识却是灵活的,不能让书本局限了知识的输出。譬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第四單元的《古诗三首》,若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仅仅局限于课本,学生对于本堂课的收获除了诗歌大意及写作手法外,就只停留于这是三首爱国主义题材的古诗。虽然也是按照要求完成了基本的教学任务,却忽视为人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倘若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加入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爱国志士故事,这堂课在为学生讲解课文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完成了一次爱国教育。传统文化的补充和拓展会使得课堂内容更加充实,用中国故事吸引学生们的目光,从启蒙阶段就开始教育他们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二、 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的潜在关联

(一)传统文化为小学语文教学灌输民族的血液,让爱国教育深入到每一个环节

传统文化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特殊的民族主义色彩,也经常被用于爱国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概念,其中包括礼仪文化和精神文化。近年来,全国设立了将近10000座“孔子学堂”,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学生。其中除了热爱传统文化的中国学生,还有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的留学生,这种现象足以证明了世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识字以外,还有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而传统文化的加入恰恰为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它将中国的仁爱和慈悲深深刻在学生的心中,让他们为自己的祖国而骄傲,为加入中国人的行列而自信。传统文化的教育更像是一种国家精神的洗礼,就像在美国,一个宣扬自由的国度,十八岁的孩子自然而然地选择独立,而中国却恰恰相反,中国有很浓厚的家文化,讲究和睦与仁爱。传统文化将民族的光辉代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的语言和文化。

(二)小学语文课堂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有利的途径,让文化的根深埋于学生的心灵

小学语文课堂作为一个优质文化交流的平台,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很多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有很多方法反映传统文化,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二单元,主要包括四篇四大名著中精彩章节,老师在对本章节内容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名著背后体现的传统文化。如结合《草船借箭》一文,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会发现自始至终贯穿了儒家思想中倡导的“仁政”与“人治”;读《景阳冈》感叹于武松打虎的英勇,观摩武松的一生,其中蕴含着儒家思想中的忠孝仁义;讲解《猴王出世》的同时,领悟《西游记》中所表达的三教合流思想等等。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安排巧妙地为穿插传统文化提高了大量的空间。合理地运用这些空间不仅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品质,还可以将中国文化根植于每一个学生的脑海中。

三、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相融合的教学优势

(一)课堂融入传统文化的讲解辅助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融入传统文化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穿插传统民俗,分析三教艺术作品等等,这些方式都可以有效地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小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普遍存在好奇心和求知欲,当知识足够吸引他们的兴趣,他们就会高效地接收和消化。比如,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中《慈母情深》一节为例,这是梁晓声先生所描述的他与母亲之间发生的一些小事,点点滴滴中流露出母亲的关怀与慈爱。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类比《游子吟》这首古诗。《游子吟》也是中国历史上表达母爱的经典著作,两篇文学作品在题材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彰显了儒家思想中提倡的感恩。儒家思想一直以来以“仁”著称,其倡导的感恩侧重于对家庭和父母的感恩。利用儒家文化代入讲解,既便于学生理解,又无形中对学生的思想起到洗礼的效果。

(二)传统文化作为拓展知识可以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

语文是一门具有一定灵活性的学科,对于语文的学习需要广阔的知识面和极强的认知能力。小学语文课堂中加入传统文化的拓展内容,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认识,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写作也有极大的帮助。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如果可以合理运用到写作中,那将为作文增光添彩。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其固有的认知范围是有限的,却不足以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这时,在课堂中拓展传统文化可以极大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在课堂中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内容,还可以了解先人的智慧。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
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机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讨
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思路与教学方式研究
浅议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具“语文味”
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