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连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教师要积极打破以往的教学观念,充分体现小学生是数学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并充分发挥自身指导者和引导者的重要作用,为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与不断推进,创设教学情境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促使小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调动小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讲《百分数》课时,可以为小学生创设其比较熟悉的冷饮店搞促销活动的教学情境:在一条繁华街道上,一家冷饮店推出全场7.5折促销活动,另一家冷饮店推出了第二杯半价的活动。那么选择去哪家买价钱要便宜一些呢?这一教学情境与小学生的实际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容易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小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自主探究。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小学生很容易发现两家冷饮店的活动是一样的,但是如果只想购买一杯冷饮的话,选择7.5折的冷饮店要便宜。这时任课教师可以再提出问题,7.5折促销活动,销售商品的价格是原来价格的百分之多少。通过计算,小学生很容易便可以得出正确答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小学生针对各种数学问题,展开自主探究,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项内容:第一,引导小学生细心观察。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引导小学生学会细心观察。这里所说的细心观察,并不是简单地看,而是在小学生观察前,任课教师应该让小学生清楚地知道观察的目的、观察的方式和手段等。第二,大胆猜想。在小学生完成仔细观察后,任课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展开大胆的猜想,通过猜想和假设的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以此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三,恰当的实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验的引入,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的扎实,并且可以实现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内容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不管是低年级阶段还是高年级阶段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每一个年级阶段都有每一个年级阶段的学习任务,并且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也各有不同。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使数学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和有趣,这样更加有助于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教《四则运算》课时,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课时的知识内容,可以让小学生做10道不同的数学计算题目,然后引导他们认真观察,以此概括出四则运算的主要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前,应该针对小学生的整体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方案,并将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中。
综上所述,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小学数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代教学的需求,因此,任课教师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不单单是傳授小学生基础的数学知识,同时还要加强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来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该深入地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增加数学教学的乐趣,以此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干县逸夫小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