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里说了什么

2020-05-15 06:05宋之林
文苑·经典美文 2020年5期
关键词:之山大荒山海经

宋之林

本栏主持 :慧超

书│中│锦│句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射。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5月|

经典读书会|

推荐书目|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也是一部想象力非凡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的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书名:《山海经》

作者:不详

国籍:中国

主要成就:《山海经》是一部宏大奇瑰的著作,一部内容丰赡、包罗万象的上古百科全书。许多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都来自于《山海经》,但是《山海经》并不仅仅是一部神话故事集。《山海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文明典籍,也是一部记录中华民族地理发现的伟大著作。它记述了远古时代的大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以及这种生存与发展所凭依的自然生态环境,具有极其珍贵和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

《山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每个中国人幼年时期的神话启蒙几乎都是从这些故事开始的,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出处,那就是《山海经》。

很多人把《山海经》当做“古今语怪之祖”,鲁迅先生在散文《阿长与<山海经>》里说从小就渴望得到一本绘图的《山海经》,因为那里面净是些“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见鲁迅也把它当作怪书来读。

事实上,《山海经》并非古人无中生有、遣情怡性的笔墨游戏,在看似凌乱怪诞的文字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纲纪严明的结构。

《山经》

今本《山海经》由《五藏山经》和《海经》组成。《五藏山经》一般简称为《山经》,记载的五个方位的山川所涉范围大致相当于战国时期华夏各国的地域,依次记述了数百座山的名称、位置以及动物、植物、矿物等各种资源,并详细描述了动、植物的形态、习性、药效、象征意义等等。这五篇原属另一本名为《山志》的书。西汉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经学家刘歆子承父业,为朝廷校书,将《山志》五篇与父亲刘向整理的《海经》十三篇合并为一本书,这才有我们今天看到的十八篇本的《山海经》。

《西山经》地域范围东起山陕间黄河,南起陕甘秦岭山脉,北抵宁夏盐池西北、陕西榆林东北一线,西南抵鸟鼠山、青海湖一线,西北可能到达新疆东南角的阿尔金山,但不包括罗布泊以西以北。

《东山经》地域范围北起莱州湾,东抵成山角,西包泰山山脉,除东次二经南段大致到达今苏皖二省北境外,其余三经首尾全在今山东省境内。

《中山经》其中的中次九经地处巴蜀,是夹在《西山经》和《南山经》之间的一个西南边区。

《北山经》地域范围西起今内蒙古、宁夏腾格里沙漠贺兰山,东抵河北太行山东麓,南起山西中条山,北至内蒙古阴山以北直抵北纬四十三度迤北一线。

《南山经》地域范围东起今浙江舟山群岛,西抵湖南西部,南抵广东南海,包括今浙闽赣粤湘五省地,不包括今广西、贵州、云南等省,也不包括广东西南部高、雷一带和海南岛。

《海经》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山海经》十三篇,其实是今本《山海经》中的《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 《海外东经》《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和《海内经》,统称《海经》。这是汉成帝时经学家刘向奉旨校书时所整理的本子。

在此之前,《海内经》四篇原本只有一篇,由于秦皇汉武开疆拓土,当时的学者将新纳入版图的一些郡国、山川增补进《海内经》。这样一来,篇幅就膨胀了,故又一分为四——《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和《海内东经》。

换句话说,《海经》原本是十篇,即《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海内经》《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海内经》。这十篇又可分为两组,前五篇为一组——《海外经》,后五篇为一组——《大荒经》。两者分别构成了一个由东、南、西、北、中五方组成的空间结构。

那不是一个妖怪出没的世界

在科学的生物学形成之前,那时候的学者们如何向别人描述一种陌生动物的形象呢?

唯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将这种动物与人们熟悉的动物做比较。

譬如一个人要向从来没见过猫的人,描述一只黑尾巴的猫,他大概会说:猫的身体大小如兔子,皮毛长得像老虎却有黑色的尾巴,面孔有几分像人,叫起来像婴儿啼哭。

用《山海經》的口气就成了:“有兽焉,其状如兔而人面,其文如虎而黑尾,其音如婴儿。”

《山海经》里那些长相怪异的鸟兽虫鱼大部分就是这么来的。

奇山异水原本只是图画

在《海经》十三篇中,这个世界既有有女无男的女子国,又有有男无女的丈夫国;既有牙齿皆黑的黑齿国,又有大腿黝黑的玄股国;既有长生不死的不死民,又有死而复生的鱼妇;既有三首一身的三首国,还有三身一首的三身国;既有小人国,又有大人国;既有胸口长洞的贯胸国……

因此,自古以来《海经》诸篇,尤其是其中的《海外经》《大荒经》诸篇就被视为异域地理方国志。人们坚信,文中涉及的地理范围远远超出了华夏九州。

西汉人刘歆就认为,《山海经》是大禹治水的“副产品”:大禹率伯益治水,他们走遍华夏九州、四海绝域,一边治水一边考察地理、记录博物。关于中国地理的记录就是《尚书》中的《禹贡》,而关于海外地理的记录就是《山海经》。

那么《海经》果真如前人所相信的那样,是一部描写海外异域的地理博物志吗?我们先从《海外南经》中节取一段文字:

海外自西南陬至东南陬者。

结匈国在其西南,其为人结匈。

南山在其东南。自此山来,虫为蛇,蛇号为鱼。一曰南山在结匈东南。

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一曰在南山东。

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

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在羽民东。其为人小颊赤肩。

毕方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一脚。一曰在二八神东。

头国在其南,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

透过这段文字,作者为我们勾勒了一处奇景:西南是结胸国,那里的人都长着像鸡一样凸出的胸脯。东南有座南山,从山里出来的人把虫叫做蛇,把蛇叫做鱼。比翼鸟在东边,羽民国在东南,羽民国的国民各个都有长长的脑袋,全身长满羽毛。还有个叫二八的神仙,他手臂连在一块,在旷野里为天帝守夜。毕方鸟在他东边,也在青水的西面,这种鸟只有一只脚。南边是头国,国中百姓相貌与寻常人并无不同,只是背上生有一对翅膀,脸上还长着鸟嘴,他们可以用这鸟嘴捕鱼……

阅读这段文字时脑中很容易形成一幅画面,仿佛作者是在看图说话式地对一幅静态图像进行描述。最初的《海外经》和《大荒经》只是两幅图而已,二者依据的图画,与其说是旨在呈现地理空间的地图,不如说是旨在写照时间循环的岁时图画。

先来看《海外经》。《海外经》四篇每一篇的结尾都描述了一种当方之神,这四神即是《吕氏春秋·十二月纪》《礼记·月令》中所说的春夏秋冬四时之神。《海外經》所据的古图就是一幅“图画月令”,图的东、南、西、北四方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时,整幅图画的四周按照一年四时十二月的顺序依次描述了每个月的物候、农事、祭祀、庆典等场景。画中那些奇形怪状的人或为身着奇装异服、乔装打扮的节日人物形象。一言以概之,这幅古图并非“异域地理志”,而是“岁时风俗志”。

观察山川,确定时节

《大荒经》的内容与《海外经》颇多重合之处,它所依据的古图也与岁时月令有关。不过《大荒经》又并非单纯的“时间图画”,因为其中确实存在大量关于山、川、海等地理因素的记载。但是,《大荒经》记载四方群山最初目的却不仅仅在于“俯察地理”,而是旨在“仰观天象”。《大荒东经》上说“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接着,作者描述了一组奇异的“方国”:有一座波谷山,大人国就在这山里,那儿有大人做买卖的集市,一个大人正蹲在上面,张着两个招风大耳。有个小人国,国民叫靖人,有个人面兽身的神人。有座潏山,杨水就从这座山里发源而出。有一个蒍国,那儿的国民以黄米为食,还能驯化虎豹熊罴。

接下来的表述看起来似曾相识:“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而紧随其后的又是一组奇人异事,这种叙述如同一个模板,在《大荒东经》和《大荒西经》中反复出现。使得《大荒经》所记的四方群山里东方的七座“日月所出之山”和西方的七座“日月所入之山”尤其抢眼。

《大荒经》记载的七对日月出入之山就是古人用来据以判断季节和月份的,太阳在日月出入之山之间往复移动,七个山峰标志了六个区间,6×2=12,恰好对应于十二个月或十二个中气。这七对日月出入之山可以说就是一部展现在大地上、逶迤于群山间的天然历书,实为古人以山峰为标志、观测太阳出入方位,以确定节气的“天文坐标系”。

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尖底大口尊上刻画了一种非常特别的图案:上方是圆圆的太阳,下方是山峰,中间则像是一弯新月。考古人员把这个符号称作“日月山”,尤以莒县陵阳河遗址发现的图案最为典型。

我认为“日月山”就是《大荒经》中“日月出入之山”的形象写照。陵阳河遗址的东方正好有一座寺崮山,莒县当地的考古学者为了验证图案与历法之间的关系,曾连续多年在春分和秋分时节,到陵阳河遗址观察日出。他们发现每年春、秋分这天的早晨,站在陵阳河遗址中央,正好能看到太阳从东方寺崮山的顶峰附近升起。

对于天文观察来说,最重要的前提是要端正四方的方位基准,建立准确的方位坐标。《大荒经》古图中明确地标明了,作为这样一个四方基准的四极之山:东极之山为鞠陵于天;西极之山为日月山;南极之山为去痓山;北极之山为天柜山。而四极之山又和七对日月出入之山,共同构成一个完善的观象授时体系。日月出入之山和其他与之蝉联相及的群山一道构成了《大荒经》世界的四方边缘,它所呈现的只是华夏世界内部某处,方圆百里之地的山川、人物、风土和神明,是一个典型的“地方性”世界。

摘自《中华遗产》

预告 ︱6月 读书会

书名:《摆渡人》

作者:(英)克莱儿·麦克福尔

儿时课本中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说:“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让我们对这些稀奇古怪的生物产生了诸多想象。

那么,《山海经》中的异兽到底长什么样?相传,《山海经》最初有图,后来失传。东晋诗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十三首》中就曾写到:“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可以猜测,《山海经》成书之初可能就是图文并茂的。

现今能看到的“山海图”大多是由明清画师根据原文所画。流传最广的版本主要是明代蒋应镐、武临父绘的《山海经<图绘全像>》,明代胡文焕编的《山海经图》,以及清代吴任臣注的 《增补绘像山海经广注》。这些画虽粗犷质朴,却很大程度上再现了上古先民对于那个世界天真的想象与探索。

但是随着一本《观山海》的问世,《山海经》中的异兽仿佛活了一样,随着著者的画笔栩栩如生出现在我们面前。《观山海》是一部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山海经》通俗读本,主要呈现异兽部分。

《观山海》绘者杉泽,本名李一帆,毕业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国风美学画师,致力于东方水墨插画艺术,在继承国风底蕴的基础上敢于挑战传统绘画方式,形成了妖冶唯美且不失大气的独特风格。他以《山海经》作为灵感来源,结合当代审美品位及其特有的中式绘画风格进行了创作。将上古传说中的几百种神奇异兽形象,进行了生动、瑰丽的全新演绎,并配以精练的原文及趣味的解读,为华夏上古志怪传奇插上另一种想象的翅膀。

在《观山海》中,这些异兽不再是简单的线条拼凑,作者融入了当代的审美,用细腻柔美的笔触,将其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或凶猛、或灵动、或温柔。杉泽在创作过程中,前后耗费三年时间构思,结合多种文献资料,使得每一种异兽形象的塑造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缘由。

内容概要:

单亲女孩迪伦15岁的世界一片狼藉: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友也因为转学离开了,这一切都让迪兰感到无比痛苦。

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惊恐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此时,迪兰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个男孩的身影。男孩将她带离了事故现场。但是,迪兰很快意识到,男孩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路人,他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命运,从他们相遇的那刻开始,发生了无法预料的转变……克莱儿·麦克福尔是英国文坛备受瞩目的实力作家。《摆渡人》是她最著名的作品,一举摘得五项世界文学大奖,版权销售33个国家,是令千万读者灵魂震颤的心灵治愈小说。

征集:《摆渡人》阅读感悟 (1000字以内)

邮箱: caiban_jdmw@163.com(来稿请注明:读书会)

更多读书分享请关注《文苑》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
之山大荒山海经
情系农垦·镜凝大荒
中华之山!(诗 歌)
山海经夫诸
论哪吒的“肉身成圣”与宝玉的“归彼大荒”
秋日感怀(新韵)
田幸云
黄公窃刀
怪力乱神才是《山海经》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