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霞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同时也要求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并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突破传统枷锁,摒弃刻板、局限的教学方法,革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在充满生命力的化学课堂中自主探究和挖掘化学知识,真正实现高中化学生成性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 生成性 教学模式
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创新性人才。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就得及时转换,将生成性教学模式的应有价值最大化。教师开展生成性化学教学,不但能够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同时也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灵活、愉悦。
一、在高中化学中应用生成性教学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方向为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纳知识的地位。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就会对化学产生错误认知,甚至会对化学产生抵触、排斥、恐惧等不良情绪。生成性教学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散学习思维,与教师之间、同学之间形成有效互动,这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学生形成探究意识,同时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专注力和积极性。生成性教学具有非预设性,教师在课堂中探究知识的方式与原有的教学手段有一定区别,因此课堂能够更加充实、灵活,富有生命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切实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也能真正为彼此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最终实现教师教学效率高、学生学习质量佳的目的。
二、应用生成性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质疑中开发生成性资源
提出疑问是学生形成自主思考意识、吸纳有效化学知识的前进动力和有效手段,更是积极融入化学课堂的最好体现。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图文资料、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实验资料等内容,自主地将注意力放置于学习中,并在自我提问和解释的过程中,逐步将课堂资源转化为自身的技能,进而将其应用到下一个问题中。学生一旦对正在接触的知识产生疑问或不能给出合理解释,就会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碰撞,从而逐步转化为质疑性生成资源。教师需要及时捕捉这一类问题,同时帮助学生、引导学生、推动学生解决问题,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比如,教师在教学“氢的性质”相关内容时,就可应用问题探究法开发生成性资源。在课前,教师先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文资料发到班级学习群中,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同时,教师为学生准备实验器材,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化学实验。在学生对接下来需要探求的知识有了轮廓性认知后,教师为其展示化学实验时,学生提出:“在实验中如何证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产生了碳酸钙呢?”学生由旧知识延伸提出质疑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能过分干涉学生的讨论方式和讨论内容,只将其中的偏差部分和遗漏部分进行记录,整合出班级统一性问题。同时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提出的问题,但不以负面、消极的态度评判学生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在学生讨论完之后,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表述探究结果,同时在黑板上规划树状图,在某一学生阐述观点时,其余学生可根据同一观点进行拓展和延伸,让树状图细节更加丰富。最后,教师结合树状图和班级统一性问题,以此为线索展开课堂主要内容的剖析。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求知欲能够得以充分激发,在教师不断深入引导和学生积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步形成学习共同体,进而解决相应问题。这不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形成。
(二)互动中开发生成性资源
教学课堂应该是动态的、灵活的,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活动时,就要充分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吸纳尽可能多的有效知识。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故而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将其运用于化学课堂中,让学生在良性竞争中开发有效生成性资源。
比如,教师在教学“盐的水解”相关内容时,就可应用“竞争互动法”开发生成性资源。在课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中与“盐的水解”相关的知识点或最新资讯进行整理,在此过程中,可将学生自主整理的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资料作为辅助展示手段带到课堂中。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引导某一学生进行相关主题内容的展示,在该学生展示过程中,其余学生可提出疑问,台上学生通过辅助手段进行二次剖析。在该学生展示完成后,其余学生作为大众评审为其投票,教师在一旁做好计时、计票和裁判工作。接着教师引导第二名学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展示,展示完成后,其余学生再次为其投票,两名学生中得票最多者则为第一轮活动的“小擂主”,并接受其余學生的依次挑战,班级得票最高者则为本次活动的“大擂主”,下次活动开启后,其余学生可再次发起挑战。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在竞争意识的作用下,不断丰富自我的知识储备量,从而形成具有竞争性的交互活动。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会出现诸多摩擦和疑问,教师要将其中的针对性问题进行记录,并由此引导学生完成碳酸氢钠酸碱性的探究实验,教师先加热溶液,然后进行pH值测定,并让学生猜想“是不是因为升温的过程中产生了碳酸钠,使得pH成碱性”。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结论与他人的展示内容和自己的展示内容进行综合对比。接着,教师再让学生降低温度重新进行实验,并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在进行数据对比和知识整合探究后,学生排除了“因为生成碳酸钠而使溶液呈碱性”的可能性,最终证实了盐的水解。在这样的生成性教学模式中,学生更自主地参与到了化学学习中,同时,学生在民主、愉悦的课堂环境中不断形成良好的化学知识探究意识。
(三)预设中开发生成性资源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由于知识面涉及较广,其中包括概念的分析、规则的应用、原理的把握等,这些知识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活动时,就要充分挖掘这些知识的主要特点和学生的特定思维方式,将自己在教学领域中的经验、知识等内容有机地融入到课堂中,使学生能够在稳定性高的知识中开发出生成性资源。
比如,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时,首先要对课堂中可能会产生的活动、体验以及学生的反应进行预判,设想学生通过某一问题展示出的多元化回答和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根据实时情境,结合知识内容,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氛围,并为学生带来积极反馈。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得以充分展现,教师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自身在课堂教学环境中的重要性,从而突破“教师传授,学生吸纳”的刻板教学模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时,就要为学生的思维碰撞留足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地理、物理、数学等其他学科知识与化学知识充分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学习共同体,并自主研究、自主构建,积极开展生成性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不断挖掘和深化化学知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切实提高化学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形成自主探究化学知识的意识,为将来学习更高阶层的化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詹荣鑫.探讨高中化学生成性课堂的构建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8(35).
[2]龚美英.高中化学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J].文理导航(中旬),2017(09).
[3]寇亮.高中化学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29).(作者单位:甘肃省金塔县中学)
责任编辑: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