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一、做好顶层设计 解决“由谁管”问题
首先,从顶层设计入手,着力解决“由谁管”的问题。为此,南京交警支队在执法领导机构、法制队伍和执法管理机制等方面做了如下工作:成立专门的执法管理委员会、设置专职法制员以及建立较为明晰的执法管理机制。
(一)成立专门领导机构
2015年,南京交警支队成立了执法管理委员会,由支队长担任主任,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定期对重大执法制度、执法事项进行决策部署,及时对执法过错进行追责。办公室设在法制大队,由其牵头开展日常工作。
(二)设立专职法制员 强化法制队伍
健全了领导机构,南京交警支队又继续强化法制队伍。近年来,支队共遴选法制员66名,各执勤大队和事故、车管、秩序部门都设有专职法制员。在此基础上,支队还配备了88名文员,专门配合法制员开展工作。
为进一步激发法制员队伍活力,调动其积极性,支队打通了专职法制员的晋升通道,在政治待遇上给予极大保障。现在,专职法制员已成为南京交警支队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主力军和先遣队。
(三)理顺执法管理机制 保障执法管理
建立了法制队伍,还需要理顺执法管理机制。2016年,南京交警支队建成了两级执法管理机制,在支队层面设立执法管理中心,由法制大队具体负责;在所有21个执勤大队设立执法管理室,由各大队分管干部和专职法制员具体负责。支队通过执法管理中心研判数据、预警督办,执勤大队执法管理室则落实要求、整改反馈。两级机制互联互通,互动互补,全面保障了支队整体执法工作的有序开展。
同时,南京交警支队还建成了执法管理平台,它不仅对接了交通管理“六合一”平臺等九大业务平台,整合了执法记录仪、呼气酒精测试、实战练兵等八类业务数据,还覆盖了违法查处、事故处理、车驾管业务等各类执法活动,形成了“数据全关联、业务全引领、预警全即时、问题全导向和整改全督办”的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管理质效。
二、落实四大职能 解决“管什么”“怎么管”问题
结合交警工作实际,执法管理中心和执法管理室除了法制审核、复议诉讼等日常工作外,以“四个坚持”为导向,落实四大职能,用好执法管理平台,来解决“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
(一)抓好执法监督
长期以来,交警执法具有“总量大、地点分散、单警作战普遍”三大特点,存在“路面执法监管难、醉驾办理风险大、程序时限要求严”的三大痛点。对此,南京交警支队采取如下措施予以解决。
1.解决“路面执法监管难”痛点
解决该痛点的重中之重就是抓好执法记录仪的管理。从2015年起,南京交警支队制定《执法记录仪使用和管理规定》,明确要求所有执法音视频都要上传。为确保规定的落地,支队通过执法管理平台全面收集执法记录仪视频的上传情况并纳入考核,每月通报。同时,将处罚对象、时间地点、违法行为等信息进行精准匹配、智能分析。执法管理平台则根据写入规则自动读取法律文书信息填写不全(比如无驾驶证、车号),夜间处罚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等异常数据并进行预警。目前,支队执法无视频的情况已基本杜绝,现场执法音视频与执法单据也已基本达到全部关联。
2.解决“醉驾办案风险大”痛点
醉驾案件办理存在两大风险:如果现场酒精呼气检测不规范,容易人为干预;如果血样保管、送检不规范,存在血样被调换、送检超期限等漏洞。
为预防风险、堵塞漏洞,南京交警支队为各大队配备了无线实时传输的酒精呼气测试仪,将现场交警与呼气时间、所使用的呼气仪器编号、呼气酒精含量等精准匹配,并实时录入执法管理平台,由此建立了酒精呼气监管系统,实现了路面查处酒醉驾的实时管控;还为各大队配备了智能血样存储柜,建立了血样智能存储系统,并设有反馈和预警机制,一旦出现血样超期未入检等情况,平台会自动发出预警,解决了血样超期送检和备份血样超期未入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南京交警支队建成了关于涉酒类案件的全流程闭环式管理机制。
3.解决“程序时限要求严”痛点
除了对案件实体的有效监管,程序时效也是南京交警支队执法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南京交警支队根据《行政强制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有关时效的规定,专门在平台上设计了时效预警程序,以便严格限定办案程序时限。具体说来,该程序包括三级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不同颜色对应着不同的时限要求。例如,2019年7月28日,某驾驶人实施饮酒驾驶非营运小型汽车的违法行为,被交警扣留了机动车驾驶证。如果扣留30天后仍未结案,系统将推送黄色预警,要求大队反馈;60天后仍未结案升级为橙色预警,90天后升级为红色预警。本案已显示红色预警,经大队多次催告,当事人仍不来接受处理,支队将按照规定启动公告吊销程序。
此外,针对醉驾案件,平台还设置了受案超24小时、立案超7日、取保候审超7日,案件超30日未移诉等时效预警,确保案件办理严格符合程序时限要求。
(二)服务领导决策
虽然通过执法监督治好了上述三个痛点,但众所周知:防患于未然,预防更甚于治疗。为此,南京交警支队积极整合前端数据并妥善利用,以便科学地服务于领导决策。
例如,南京交警支队在某次撤销数据研判中发现,2019年2月至5月期间,某高速大队的机动车超速行驶的案件撤销非常多,通过平台分析和现场核查,发现在沪陕高速的某一路段,因测速点设置不合理,造成了断崖式测速的问题。对此,执法管理委员立即制发《执法整改通知书》,要求该大队限期整改,规范设置超速点位并完善标志标线,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可能存在的事故风险隐患,从源头上优化了交通组织。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平台通过对各类执法数据的碰撞比对,可以更加精确地发现路面上哪里事故多、哪里容易堵、哪里秩序乱,也能更加精准地分析民警的执法时间分布、执法质量情况,为事故预防、勤务安排、交通组织优化和队伍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三)指导一线实战
南京交警支队通过对所收集的一线执法实战数据的分析,可以精准发现一线执法实战的风险隐患在哪里,短板弱项是什么,从而实现指导一线实战的职能。
当前,交警执法面临执法规范繁多、裁量标准不一、适用尺度各异等问题,对此,南京交警支队制定《醉酒驾驶案件执法指引》《交通违法行政拘留裁量标准》等各类执法指引43个,参与制定修订《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交通信用管理实施细则》等9部地方性法规、12部政府规章、26部政府规范性文件,为一线实战提供全方位的制度保障。
同时,南京交警支队还梳理了近年全国发生的各类典型案例,依托执法管理平台,把规范文件、典型案例,以及支队发出的考评通报点对点推送到交警个人的警务通上,实现扁平化指导,有效解决了法律规范多,交警对于法律依据常常找不全、找不准、找不到等问题,為提高实战效率、提升队伍素质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推进法治练兵
为贯彻落实《实战大练兵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南京交警支队研发了“实战练兵系统”。结合岗位职责,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将民警的各项执法数据和练兵培训数据全部汇集到执法管理平台,形成了清晰明确的交警个人执法档案,包含个人信息、执法档案、数据分析和法制培训等模块。
此外,南京交警支队还创新了场景式实战培训模式,部署了VR实战智能培训系统。通过对练兵质效进行分析研判,南京交警支队及时掌握了交警真实执法水平,针对性采取措施、长效提升练兵效能。
通过建立专门机构,组建专业队伍,设立专项机制和应用智能平台,南京交警支队解决了由谁管、管什么和怎么管的问题,支队执法管理水平、全警执法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近两年,无论是异常数据量、复议诉讼量、检法纠违量都呈明显下降趋势。2019年,支队共治理路面堵点23个,消除事故隐患38个,完善道路设施 187处,指导办案1655起,一线民警受训率达100%。支队共有98人通过高级执法资格考试,62人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231人受到表彰奖励,交警的在岗管事率、群众的出行满意度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聚焦提质提效全链条创新执法办案体系
首创直办治安刑事案件,根本性转变交警执法形象。针对机动车轰鸣疾驶、开斗气车等严重违法震慑不足、缺少抓手的情况,2017年,南京市公安局党委赋予交警支队办理涉交通类治安刑事案件的权限,同步组建交通管理案件侦办队,走出了一条交警直办治安刑事案件的路子。截至2019年底,已累计办理各类刑事案件4375起,交通治安案件3418起,推动破解交通管理难题。
率先研发智慧执法平台,深层次破解交管工作难题。南京交警创新打造重点车辆源头监管主动干预智慧平台,汇聚全市4.4万家企业、23万辆重点车辆,以及32万名从业人员的4800余万条信息,实现车道偏离、行人避撞、车前防撞等异常预警。该平台运行以来,“两客一危”违法率下降2.73%,死亡事故率同比下降25%,有责死亡事故率同比下降20%。同时,他们创新打造8处智能警务岗亭、10处交通安全教育站,配套安装36套非机动车、行人抓拍曝光设备,累计抓拍违法行为5万余起,岗亭处理违法1.3万余条。
创新数据赋能合成作战,大幅度提升执法实战效能。南京交警先后建立10余个数据模型,数据碰撞、精准捕捉黑加油车28辆、黑救护车16辆以及各类高危车辆26298辆。联合公路管理部门,在国省道、城市道路以及高速公路收费站加快推进50套不停车监控监测系统建设,实现对货车超限超载运输非现场综合执法,试点地段超限情况减少80%。
同时,南京交警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分类分级构建系统完备、务实高效的执法实战培训体系。他们制定实施《交通违法行为行政拘留处罚裁量标准》以及40类执法指引,并联合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研发“交警法智”智能辅助执法系统,深受一线民警欢迎。他们还遴选30名教官,送教到一线,促进不同岗位民警互相学、对比学、融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