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绍伦,王 强,2
(1.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川酒发展研究中心,四川 自贡643000;2.四川轻化工大学 管理学院,四川 自贡643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意味着中国经济步入提质增效的新时期。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企业发展质量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质量。企业要具有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观与利益观,以创新为引领,竞争为核心,追求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2002年以来,白酒行业从快速增长到鼎盛再转向转型,产能过剩与市场泡沫等问题凸显。而白酒行业作为我国传统行业之一始终受到政府的管制和市场竞争影响,如限制“三公”消费、白酒及酒精生产线被列入限制类产业目录、国际酒业巨头大举并购、外来资本各渠道渗透等。白酒上市公司本身的问题也不少,如企业产能过剩、结构失衡、标准模糊,经销商库存高企,团购渠道不畅,厂家压货,终端消费需求快速变化,以及塑化剂、年份酒、酒精勾兑等。对我国白酒上市公司发展而言,提升发展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已刻不容缓。为此,各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白酒企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进白酒行业和白酒企业高质量发展。四川省作为我国主要白酒产区,2015年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出台《关于促进白酒产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产品结构、功能定位、市场需求和发展理念四个方位的指导思想转变作了详细说明;2017年又先后发布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关于推进白酒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四川省白酒产业“十三五”发展指南》《优质白酒产业振兴发展培育方案》等文件,强调推动白酒产业的转变发展方式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和开放的五大发展理念,加快四川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为实现“川酒振兴”、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和提升“六朵金花”品牌辨识度作战略谋划。贵州省对白酒行业发展先后出台了《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贵州白酒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意见》《贵州省白酒产业振兴计划》《贵州省推动白酒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等政策,对白酒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其他白酒主产区如江苏、安徽、湖北、山东等省份也出台了各种政策,大力支持白酒产业的发展。
研究提出白酒行业特别是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需要全面评价我国白酒上市公司质量水平,并基于此有针对性的设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而现有关于白酒行业的研究文献集中于我国白酒上市公司企业绩效、收益质量、竞争力水平、产业发展路径等方面;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对白酒上市公司质量评价与高质量发展路径均需要进一步探讨。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白酒上市公司质量评价、质量等级划分和高质量发展路径的研究,以期为我国白酒企业乃至整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对白酒上市公司质量评价及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企业发展质量及评价、上市公司质量、企业及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白酒行业、企业或上市公司发展质量等四个方面。
一是关于企业发展质量及评价研究。对企业发展质量评价研究要建立在内涵准确理解上,经济学中还没有对企业发展质量作理论上的定义,从现有研究文献看,大多数研究认为企业经济增长质量是衡量企业质量发展的唯一标准,主要研究包括:企业在产业内的异质性与企业质量的关系[1]、企业绩效水平与企业质量的关系[2-3]、生产率与企业质量的关系[4-5]、企业竞争力与企业质量的关系[6-7]。而企业规模、盈利能力、创新能力、生产效率等方面的差异对增长影响不容忽视,这些因素正是企业质量组成部分,也是从企业质量角度度量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8],相关研究典型如:Porter 认为,企业通过设定环保标准能有效激发企业创新,创新收益可补偿环保监管带来的额外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质量[9];Keith 等认为企业高层人脉关系关乎企业命脉,人才流失会严重阻滞企业质量的提升之路[10];Coelli 等运用DEA 模型和Tobit 模型分别测算财务质量和企业绩效,进而对企业发展质量作出评价[11]。
二是关于上市公司质量的研究。主要包括从宏观杠杆质量和微观杠杆质量的视角分析制造业上市公司质量[12]、股市发行制度与上市公司质量的关系[13]、上市公司指标体系构建[14-19]等,如:安青松认为上市公司质量中的可持续发展需注重政府与企业、监管与自律、约束与激励三者关系,不断完善上市公司发展环境,以提高发展质量[20];姚云等认为上市公司内在价值是上市公司质量的核心,从价值创造、价值管理和价值分配三个方面构建公司质量评价体系,才能有效发挥市场的内生动力[21];张先吉认为上市公司股东对经理的约束机制是影响上市公司质量的关键,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保证公司治理的合法性与稳定性[22];文昭等认为资本影子价值和资本利用率对上市公司质量影响重大,前者关联上市公司长期发展,后者体现短期经营水平[23]。
三是关于企业及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大多文献是从技术创新[24]、制度合理性[25]、投资结构[26-27]等视角探讨企业及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除此之外,宋晓波等在债务状况、职工安置、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对我国煤炭行业发展质量进行评价,提出相应的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28];曹正勇提出基于基础设施、核心技术、信息保障、机制融合和人才振兴五方面促进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29];张蕊基于五大发展理念视角,认为对企业战略经营评价时应注重把创新与核心价值观作为重点,建立科学标准的评判方法[30];黄速建等认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企业高质量的概念辨析需要从社会价值、资源能力、产品服务、管理机制、综合绩效和社会名誉六个方面综合评价[31]。
四是关于白酒行业、企业或上市公司发展质量的研究。代表性成果有:杨柳基于四川白酒产业,分析白酒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在空间合理分布的基础上,走出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完美结合现代高新科学技术与传统生产工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白酒产业优化的开发之路[32];苏奎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研究我国白酒产业质量并提出质量增长型策略[33];黄平等基于企业动态竞争模式测评了白酒上市公司竞争水平,提出增强白酒企业动态竞争能力的路径[34];翁靓等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对我国白酒上市公司竞争力差异分析,提出企业应重视社会责任在企业竞争能力中的作用[35]。
通过现有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关于白酒行业或者白酒企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多是对产业发展路径、产业发展缺口、企业竞争力等问题进行分析,缺乏对我国白酒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研究,特别是对我国白酒上市公司质量发展问题的研究忽视了企业自身价值的实现。本文认为,白酒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不仅要追求经营业绩,而且要从全体股东利益出发完善公司治理,充分管理和分配股权价值。借鉴相关上市公司质量评价研究的文献,构建了包含股东创造价值、管理价值和分配价值能力表现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和政策建议。
增长是企业成长永恒的话题,一直以来,经济学对于企业的研究重在企业增长数量,对企业质量研究较少。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经济增长的主题,旨在推动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协同,表现为结构稳定、效率提高、质量优良[36]。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看,企业发展质量除了提高经济效益,还有企业本身价值的实现。任保平提出微观层面企业质量评价体系,将企业质量的决定因素归类为制度、创新和公司治理,研究企业内外部环境状况对企业质量的影响[8]。而张跃文将上市公司质量定义为上市公司为股东创造价值、管理价值和分配价值的能力表现,即高质量的上市公司不仅要追求经营业绩,而且从全体股东利益出发完善公司治理,充分管理和分配股权价值[37]。本文基于任保平[8]和张跃文[37]对企业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参考白重恩[2]、李善民[3]、林汉川[7]等的研究成果,结合相关实证研究[14-19],遵循科学性、导向性、综合性、可操作性的原则,从价值创造能力、价值管理能力、价值分配能力三维度构建白酒上市公司质量评价体系。
其中可知,价值创造能力是企业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表现,是企业质量表现的核心,可从企业规模、公司治理、财务质量和创新能力来反映;价值管理能力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表现,包括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和股价维护,一般在时间维度上具有较小波动的特点;价值分配能力是企业分配股权价值的表现,由投资者保护和企业社会责任构成。基于上述三维度的分析,形成白酒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我国白酒上市公司近二十家,主营白酒的企业有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古井贡酒、山西汾酒、迎驾贡酒、口子窖、今世缘、老白干、金种子、伊力特、青青稞酒、沱牌舍得、水井坊、酒鬼酒、甘肃皇台、顺鑫农业、维维股份、金徽酒等。剔除新上市公司和未披露相关信息和指标的上市公司(口子窖、迎驾贡酒、金徽酒),因此,本文选取17 家白酒上市公司2014—2018年年度报告为样本,根据企业年报的财务与非财务数据,评价2014—2018年我国白酒上市公司发展质量水平。
表1 白酒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国内学者对上市公司质量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层次分析法、相对指数法等。熵值法作为一种客观赋值法,通过信息熵理论确定权重,能避免主观赋权。基于此,本文参考杨丽和孙之淳[38]提出的加入时间变量的熵值法,其模型构造步骤如下:
(1)定义指标:设有t 个年份,n 个上市公司,m 个指标,则xtij为第t年第i 个上市公司的第j 个指标。
(2)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3)确定指标权重:
(4)第j项指标的熵值:
(5)计算差异系数dj和各个指标权值wj:
(6)计算各上市公司质量综合得分:
1.白酒上市公司质量排序及演化
对2014—2018年我国17 家白酒上市公司质量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到各上市公司的得分变化及排序情况(见表2)。
由表2 可知,2014—2018年白酒上市公司质量整体水平经历了先升后降、趋向原始值的过程,说明自2015年开始白酒行业整体呈现复苏信号,白酒上市公司质量整体提升,在经历国家经济总体平稳增长、消费低迷阶段后,白酒行业逐渐趋向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去库存化政策作用明显,导致白酒上市公司质量有所下滑。其中,贵州茅台基本在第一位和第二位之间;五粮液始终处于前三水平;水井坊、伊力特、山西汾酒和古井贡酒变动幅度不大,上市公司质量发展较为稳定;金种子从第15位逐渐提升到第4位,是质量提升幅度最大的上市公司;顺鑫农业波动较为明显,变化幅度较大;甘肃皇台、今世缘、酒鬼酒、青青稞酒和沱牌舍得的上市公司质量得分始终在中等水平以下范围变动;维维股份从第5位下降至第17位,是下降幅度最大的白酒上市公司。
表2 我国白酒上市公司质量得分情况
2.白酒上市公司质量分指标贡献度分析
以2018年为例,从价值创造、价值管理、价值分配三个一级指标和十个二级指标对白酒上市公司质量的贡献情况进行分析。表3 显示,白酒上市公司质量贡献度大小依次为:价值创造(0.732185)、价值管理(0.478099)和价值分配(0.171787)。十个二级指标对白酒上市公司质量贡献度大小依次为:财务质量(0.277195)、品牌价值(0.216658)、公司规模(0.181829)、创新能力(0.152668)、企业社会责任(0.125984)、公司治理(0.100493)、股价维护(0.065592)、投资者保护(0.055803)、内部控制(0.038613)、信息披露(0.036377)。根据结果可以发现,推动白酒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价值创造能力。公司规模、公司治理、财务质量和创新能力共同决定价值创造能力,品牌价值和财务质量得分占据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的大部分,品牌价值最低分为0.016514,最高分为0.497424,财务质量最低分为0.00449,最高分为0.038401。价值管理和价值分配是影响企业质量的重要因素,股价维护能力是价值管理能力的主要表现,其最低分为0.001684,最高分为0.005184。价值分配能力则主要由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能力表现,其最低分为0.000478,最高分为0.030124。表现较好的上市公司如贵州茅台、五粮液在财务质量、品牌价值、企业内部控制、投资者保护方面表现突出,但创新能力和企业社会责任并不处于得分前列,在发展路径上应注重企业创新能力,加大科技研发水平,及时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提升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能力。泸州老窖在公司治理和财务质量方面得分较小,其发展转型应从价值创造出发,加强公司治理水平和财务质量水平。
表3 2018年我国白酒上市公司各分指标质量水平
3.白酒上市公司质量聚类分析
为探讨白酒上市公司质量差异,采用ward 聚类法对白酒上市公司质量进行分类,结果如图1 所示。根据2018年我国白酒上市公司质量聚类图,把2018年我国白酒上市公司质量划分为五类。
(1)高质量水平:贵州茅台、五粮液和泸州老窖。贵州茅台公司是全国白酒行业领军企业。2018年度,公司生产茅台酒及系列酒基酒7.02 万吨,其中茅台酒基酒4.97 万吨,系列酒基酒2.05 万吨;实现营业收入736.39亿元,同比增长26.49%;实现营业利润513.43亿元,同比增长31.85%。呈现出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发展效益持续提高、市场布局持续完善、品牌表现更加突出的特点。五粮液公司在2018年度紧抓发展机遇,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公司整体继续保持了稳中有进的态势,营业收入400.3亿元,同比增长32.61%,实现营业利润160.95亿元,同比增长33.21,公司通过生产、营销管理的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实现了高质量发展,超额完成年初的经营计划。泸州老窖实现营业收入130.55亿元,同比增长25.60%,营业利润为46.77亿元,同比增长38.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86亿元,完成计划的104.91%,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任务目标。
(2)较高质量水平:青青稞酒、洋河股份、古井贡酒和金种子。在上市公司质量得分上,青青稞酒(0.0538)最低,金种子(0.0692)最高,四所白酒上市公司质量较好,但与贵州茅台(0.1133)、五粮液(0.0872)和泸州老窖(0.0882)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结合表4 的分指标质量水平,可以发现差别主要由公司规模和公司治理方面,四所白酒上市公司在董事会结构上与贵州茅台、五粮液和泸州老窖相比较为不足。
图1 2018年我国白酒上市公司质量聚类图
(3)中等质量水平:老白干、山西汾酒和伊力特。三所白酒上市公司质量处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企业规模、创新能力、投资者保护方面与高质量水平上市公司相比较低。2018年,老白干公司不断梳理衡水老白干酒产品线,优化产品结构,深化市场建设,主营业务增长较为突出。山西汾酒坚持“加强党的建设,力推改革创新,持续强化营销,提升运营水平”的年度经营方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82亿元,同比增长47.48%。伊力特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2407.56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70%,实现营业利润5.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7亿元。
(4)较低质量水平:顺鑫农业、甘肃皇台、水井坊、今世缘、酒鬼酒和舍得酒业。六所上市公司质量较差,其中今世缘属于新上市公司,市场份额过度集中,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方面较差。甘肃皇台受制于资金短缺,销售收入较低,造成主营业务亏损。同时,净利率在2016年以来一直为负值,企业质量处于绝对靠后位置。
(5)低质量水平:维维股份。2018年白酒市场竞争环境激烈,企业转型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维维股份聚焦主业发展,加大植物蛋白饮料的推广和营销,以植物蛋白饮料为契机,实现业务稳定健康发展,导致白酒业务处于全国倒数水平。
高质量内涵涉及发展动力转换、创新驱动、战略变革等内容,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换道超车”的转型升级方式。对我国白酒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而言,需要企业个体、市场及政府共同参与。本文认为,造成白酒上市公司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企业层面、生态系统层面和政府政策层面来进行分析。
企业转型发展是企业个体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上述白酒上市公司质量评价基础上,针对白酒上市公司自身层面提出如下高质量发展路径。
1.品牌文化建设,提升品牌价值
白酒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物质,寄托精神文化层面。早在杜康酿酒时期,酒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交际、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白酒上市公司而言,白酒品牌映射力反映企业竞争实力,像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这些白酒品牌深入人心,其企业竞争实力远远强于其他上市公司。而品牌影响力来自于企业综合实力即企业质量,白酒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须集中利用资源,深度挖掘品牌价值,着力提升白酒品牌美誉度和辨识度。第一,推动原酒品牌化建设,打造出原酒龙头企业和优质品牌,可引进战略合作模式,与其他企业形成紧密的市场联系,增强企业良性竞争力,建立原酒交易市场,积极推进做优做强的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品牌提升战略的作用。第二,推动产区协同发展,促进区域产业集群。例如川酒四大主产区成都、德阳、泸州和宜宾,加快白酒品牌营销和科研创新等服务平台,提升产区品牌影响力。
2.创新驱动,提升白酒上市公司创新能力
白酒上市公司经济依靠大规模低额成本传统要素投入的要素驱动型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经济新常态,必须转变发展模式,依靠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坚持高水平的“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经济增长增添活力。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及科技改革尚处于攻坚期,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创新发展体制机制约束。因此,要创新发展,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紧扣国家经济社会转型主题,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要素生产率,以白酒产品消费者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创新扩大有效供给,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优化区域创新要素布局,打造白酒产区经济增长极,促进区域联合协调发展;应对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压力,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绿色发展;开拓全球经济视野,推动经济贸易,有效利用全球贸易市场资源,全面提升我国白酒品牌地位。
3.保障产品质量,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第一,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经营,严格质量控制和计量检测。可建立和有效利用产品质量数据库,实现管理科学与高效。第二,在充分尊重上市公司及股东财产权利的基础上,有效地调动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积极性,发挥监管约束的正面作用,提高信息披露和加强投资者保护,进而提升上市公司价值分配能力,最终提高企业质量。
4.提升效率,提高公司治理能力
公司治理效率是企业质量的核心问题,通过提升企业竞争力和质量要素的配置能有效实现质量能力升级。首先,应进一步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运营体系,打造具有较强内生成长机制的企业主体。其次,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激励制度,加强股东参与渠道等方面建设。监督考核官员职能是否达到勤政廉政,充分发挥自上而下的制约作用,发挥民主参与、民众监督的作用。
白酒企业转型的实现、市场竞争环境的良性运转、制度供给的有效完善,都离不开绿色产业生态。白酒企业转型不仅需要具备必要的外部市场,合理有效、良性循环的竞争环境能有效推动实现白酒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还需要企业强化质量主体责任,实现资产管理体制创新和企业制度创新。产业生态化、商业生态系统对促进企业实现技术提升、产品创新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等至关重要。
1.战略变革,转向产业生态化
大力实施优质白酒品牌提升战略、提质增效战略、开放合作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人才科技战略五大战略,实现我国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兼顾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适应从数量型追赶到质量型追赶的要求,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一是正确处理速度、质量、风险三者联系。在高杠杆率企业、多风险叠加的空间约束下,速度服从质量,质量服从风险的原则。二是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推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建立有利于通过市场出清过剩产能和激发企业家精神的体制机制。三是加强国内外合作,在汇率和产品价格波动、资本跨境流动、地缘政治风险、金融改革等方面加强协调能力。
2.重塑责任,注重企业社会责任
白酒上市公司社会责任除股东利益外,还包括消费者、员工、社区和社会组织等责任。白酒企业必然要担起社会责任,在政府监管保障下,履行经济道德责任,制定社会责任规章制度,把要不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转变为如何有效实现社会责任的实践。同时,要兼顾各方利益,考虑所有社会责任方,作出企业长久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白酒产业,作为我国传统产业,对生态环境的依赖较大,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白酒产品品质提供天然的条件,白酒企业要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主动履行生态责任,为白酒产业发展作出积极努力。
1.制定合理竞争的市场政策
加快统一开放、信息透明、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深化垄断市场改革,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坚决防止不正当竞争。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市场经济向高级形态过渡,分工更深化、体系更完整、国家化程度更高,更高级的市场形态需要更高效的政府职能作为支撑。一是应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废除不利于统一市场建设的政策措施,形成公平竞争、信息透明、优胜劣汰的营商环境;二是要形成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向优质产品、优秀品牌和优势企业集聚的良性机制,推动白酒上市公司总体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
2.强化企业、政府科研能力政策
一是健全促进要素高效配置的新体制,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在企业内部,应强化企业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通过提升研发水平和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等方式提高企业生产率,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发挥政府产业政策的调控作用和基础研究中的指导作用,加强公共研发平台建设,通过各种措施激励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加强企业研发人才队伍建设。大力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协同性创新和开放性创新。
3.完善金融发展和法律环境
一是完善企业融资环境,加快资本市场建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放宽我国白酒新上市公司准入门槛,吸引民营资本,加快培育国内统一市场加强产融对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经营正常企业加大信贷支持,不断完善企业发展的法律环境。二是实施简政放权,简化办事程序。依法依规,有序推进处理白酒企业退城入园、兼并重组、易地搬迁等项目技改立项、许可证变更等工作。三是大力宣传推动优质白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进展成效,为优质白酒产业营造良好氛围。
4.加强产业发展规划指引
一是充分发挥政策规划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强化相关部门协调和上下联动,研究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破除产业发展瓶颈。二是按照关于白酒高质量发展政策要求,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产业推进工作的考核力度。三是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有效利用法治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
第一,2014—2018年我国白酒上市公司质量先升后降,2015年达到高峰值,后逐年下降趋于平稳。表明“三公消费限制”“产能去库存”等政策效应明显。贵州茅台和五粮液公司始终处于前三水平。金种子是质量提升幅度最大的白酒上市公司,顺鑫农业波动较为明显,变化幅度较大。维维股份是下降幅度最大的白酒上市公司。
第二,从多指标维度来看,对整体白酒上市公司质量贡献度大小依次为价值创造能力、价值管理能力和价值分配能力。提高价值创造能力是促进白酒上市公司发展质量的关键;价值管理和价值分配是影响企业质量的重要因素。
第三,通过对白酒上市公司质量聚类分析,贵州茅台、五粮液和泸州老窖是高质量发展水平上市公司;青青稞酒、洋河股份、古井贡酒和金种子处于较高质量水平;中等质量水平上市公司是老白干、山西汾酒和伊力特;较低质量上市公司包括顺鑫农业、甘肃皇台、水井坊、今世缘、酒鬼酒和舍得酒业;维维股份处于全国白酒上市公司质量最低水平。
第四,我国白酒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需要企业个体、市场和政府共同努力,从企业层面、产业层面、政府层面出发,通过战略变革、品牌建设、创新驱动、合理竞争、责任重塑和有效治理等真正实现白酒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我国白酒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需要长期性的标本兼治,应本着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全面提高价值管理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和价值分配能力。特别是所有白酒上市公司需要在价值分配能力上实现进一步提升,增强投资者保护意识,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持续改善。白酒上市公司质量欠佳固然有体制机制上的缺陷和矛盾,一方面建议政府应尽快制定产品安全、产品担保、产品责任等方面法律法规,着力解决质量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白酒上市公司要树立中国制造良好形象,建立多边、双边质量合作机制,促进中国标准与国际接轨,鼓励引进国外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技术和高端人才,从而实现我国白酒上市公司和白酒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