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儿科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2020-05-15 08:22汤文萍
关键词:输液成功率儿科

汤文萍

(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南京 210048)

静脉输液是儿科病房常见的治疗方式,也是儿科护理必备的护理操作能力。但小儿不比成人,小儿对医院的恐惧,疼痛的敏感及穿刺时不配合抗拒等,都会对静脉穿刺成功率造成影响[1]。且住院患儿对多次穿刺的抵触心理更加对穿刺成功率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在输液前,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时间段为2015年6月~2017年2月,在我科住院患儿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320例。男性180例,女性140例。年龄6月~10岁,平均年龄(5~6)岁,患儿疾病类型:上呼吸道感染165例,支气管炎110例,腹泻35例,高热惊厥10例。将32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疾病,年龄,性别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病例

排除有严重病患,肥胖,有皮肤疾病及家属不配合的患儿。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做好患儿及家属情绪稳定工作,给予安慰,对家长进行常规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个性护理,护理措施①家长的沟通,向家长强调输液的重要性及儿童操作的客观难度,使家长在对操作失败的理解度增加,并能正面的教导儿童,勇敢面对输液。②环境的准备,输液前提前让儿童熟悉环境,可张贴漫画,及准备小玩具,减少儿童对输液的恐惧,并能增加患儿的配合度。③儿童心理的分析,护理人员通过分析对患儿进行分类,分类依据为患儿表现及性格特征,不同类型的患儿给予不同是护理措施,提高护理针对性,提高护理效果[2]。合作型的患者应给予表扬,并做为其他患儿的榜样,这类患儿为最优先穿刺者,减少后面患儿的恐惧心理。不合作型:此类患儿对静脉穿刺不配合,但通过教育和讲故事做引导,及前面患儿穿刺成功做榜样。抗拒型:对于此类在穿刺时会哭闹、挣扎、逃跑患儿,护士应加强与患儿的接触,让患儿减少对护士及相关物品的抵触心理,对于可以沟通的患儿尽量让患儿说出恐惧输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参与患儿的住院生活,成为患儿可以信任的朋友,并有共同话题,使患儿减轻或消除抗拒心理,能配合穿刺。在患儿成功接受穿刺后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加患儿自信心为以后的操作打下基础。

1.4 观察指标

对输液的依从性,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家属的肯定度。

1.5 数据统计工具

2 结 果(见表1)

表1 护理指标对比[n(%)]

3 讨 论

小儿静脉穿刺是一种基础的创伤性护理技术操作,患儿对打针非常敏感且反应强烈,在穿刺前及穿刺后容易出现恐惧心理,挣扎反抗,进而加大穿刺难度,影响穿刺成功率。并且在穿刺过程中,会给患儿带来疼痛感,不仅加大了护理难度,还给穿刺者造成了心理压力。部分医院通过静脉留置针的方式减少给患儿带来的疼痛,但是在经济及技术等的影响下,这种方式并不能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必须为患儿寻找一种经济、简单的护理措施,减轻患儿对穿刺的恐惧感及疼痛感[3]。

患儿心理干预的开展与患儿家长的配合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护士与患儿家长第一次接触时,需要留给家属良好的第一印象,提高家长对护士的信任感及亲近感。针对患儿存在的各种不良情况,需要在家长的配合及帮助下进行改善,并且家长情绪对患儿也具由影响,护士需要先向家属解释相关情况,稳定家长情绪,使其积极参与到患儿穿刺护理工作中[4]。护士通过与患儿家长的交流,家长会自己诱哄患儿,提高患儿依从性,最大程度上得到家长信任与理解,有利于护士与家属更进一步的交流。患儿不配合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较大,在儿科输液中是最常见也是非常重要的情况之一。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对穿刺疼痛的恐惧及家长错误的引导都导致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不配合。因此心理干预在输液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针对患儿,采用儿童能理解的语音方式。增加亲密程度及信任度。尽量成为“朋友”,减轻患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多表扬,多鼓励,提高患儿信心和依从性增加穿刺的成功率[5]。本文研究结果中,心理干预对静脉穿刺成功率70.63%,相关依从性67.50%,均比对照组高(P<0.05)说明心理干预对儿科输液穿刺成功率影响有一定效果。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输液成功率儿科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把握主动权,提高油罐火灾扑救成功率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