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琳绣,刘桂华*
(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产科,江苏 扬州 225200)
品管圈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主要是由相同或者相近的群体自发组成一圈活动团队,通过集中合作,将一定的活动程序按照规则进行管理,更加规范的使用统计工具等方法,积极解决现场的各项问题,对于管理、文化等问题以及课题进行研究,全面提升管理质量。产妇母乳喂养率在我国一直较低,这种状态下采用品管圈管理的方式,结合医学中对于该现象的研究、新型改善措施以及产妇家属的意见等,及时的对问题进行解决,为提升母乳喂养率提供更加理想的条件。本文对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产妇母乳喂养率临床疗效进行观察,详细结果如下。
在实验展开前进入至本院产科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月期间接受分娩产妇68例,在充分尊重患者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分组采用随机数表的方式,两组例数相同均为34例,对照组初产妇24例,经产妇10例,年龄21~32岁,平均年龄为(26.52±1.31)岁;观察组初产妇25例,经产妇9例,年龄20~33岁,平均年龄为(26.51±1.38)岁。患者均在分娩后接受实验,均实行母婴无分离的方式,产妇在了解实验相关内容后签署同意书。对两组患者各指标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对照组应用基础的管理模式,在产妇分娩后将一些基本的母婴喂养常识等进行告知,并协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观察组则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在院科室建立品管圈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专业护理人员自我组成,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其中由2名主管护师和4名护师组成,确定品管圈管理小组,之后确定方法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实际需要解决问题的迫切性,将问题进行分级;对现阶段母乳喂养普及比率进行分析,分析出现喂养率较低的问题,之后制定适宜的改进意见,将母乳喂养知识纳入到管理职责中,制定落实完成的时限,制作图文并茂的母乳喂养手册,积极营造良好的母婴喂养范围,病区定播放母乳喂养相关的宣讲视频,讲解乳房解剖结构、泌乳机制,将哺乳姿势等进行讲解,每班进行母乳喂养督促和指导,必要时指导乳旁加奶协助哺乳,结合实际操作向产妇以及技术讲解,提升母乳喂养整体概率;制定适宜的宣讲计划,在进行哺乳中对于产妇面临的问题进行耐心解决,及时发现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对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进行调整,提升配合度。
研究对比数据两组哺乳成功概率以及整体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表示,P检验,P<0.05。
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合格率为88.24%,对照组为58.52%,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母乳喂养合格率对比[n(%)]
观察组患者护理整体满意率为94.12%,比对照组70.59%,满意率显著提升,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n(%)]
住院产妇母乳喂养率较低的问题一直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如不能及时进行母乳喂养,可能对产妇的身体造成一定伤害,同时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不利,为了更好的对上述问题进行改善,需要在护理中增加新型的护理措施,提升母乳喂养合格的概率。上文中的数据资料可见,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合格率为88.24%,对照组为58.52%,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整体满意率为94.12%,比对照组70.59%,满意率显著提升,P<0.05。原因为:通过品管圈管理,可以将有效的对策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对指标进行持续化的管理,将母乳喂养相关技能进行提升,并且资源采纳促进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母乳喂养率的提升创造更加理想的条件。同时品管圈护理措施的实施,更加贴近产妇以及家属的现实生活,可以保证产妇以及家属的接受度,整体的实施措施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对于现阶段母乳喂养率较低的问题,采用品管圈活动可以对该情况进行及时的改善,提升品管圈活动的质量,将母乳喂养知识进行普及,进一步提升产妇母乳喂养率,保证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