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写作考啥?

2020-05-14 13:29孙骏毅
少男少女·小作家 2020年4期
关键词:记叙文人文精神文体

孙骏毅

1.无须猜题,自有规律可循

莘莘学子少闲月,五月应试人倍忙。

一模(模拟考试)、二模、中考接踵而至,其中内容最活泛的语文考试令很多学生头脑发胀。古诗文考的是记忆能力,现代文阅读考的是理解能力,写作考的是谋篇布局的创新能力。占到一半分数的作文,往往是考生深感“老虎抓刺猬——无从下手”的头疼事儿。

一些人热衷于考题预测、评估、猜想,往往是自作聪明,结果也往往是适得其反。

如此说来,中考写作真的是一头雾水,无所适从吗?

我的回答是否定的。风过留痕,雁过留声,生活总有它自身规律可循,完全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的事情总是不多的。更何况中考写作是规范化写作,既是“规范”,就意味着有一定规律可循。

《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说得分明,初中写作的目标就是激励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生活、关注成长经历,感受人间美好情感,抒写自己的审美独特感受。写什么,怎么写,考核目标就摆在哪儿。具体到一篇作文,达标要求也很明确,那就是“四个一”:

有一个明确、明朗的中心思想;

有一个具体、恰当的内容;

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文章结构;

有一个文通句顺的语言表达。

所谓“明确、明朗的中心思想”,就是说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它是从命题的题意和所选材料中提炼出来的写作重点(也可以说是自己的独特感受),选材、角度、思路、布局、描写等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

中心思想是唯一的而不是多元的,是集中的而不是分散的,是清晰的而不是模糊的。

所谓“具体、恰当的内容”,就是说内容要合乎中心思想表达的要求,前因后果是清楚的,叙述思路是清晰的或论据是充实、论述层次是清晰的;在行文时,还要对内容添枝加叶使之丰满。“具体”在记叙文中还表现为有恰当的描写,包括细节描写;在议论文中则表现为有充足而新鲜的论据。

所谓“较为完整的文章结构”,就是说行文是按一定的顺序(如总分顺序、承接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情感起伏顺序等)来组织材料,前后照应,过渡自然。

所谓“文通句顺”,指的是追求语言美并不在于华丽而在于准确表达,用词准确是第一位的;句段之间衍接自然,段落之间环环相扣,文气贯通,读起来不是疙疙瘩瘩的。

2.写作命题的“三个性”

作文不同于文学作品,它是强化写作训练、打好写作基础的规范化写作。如同建筑师设计房子,开始都要从简单的、实用的、规范的建筑设计开始。

“规范化”决定了中考写作命题、审题、解题,都有其自身内在的规律。也有人把它戏称为“写作模式”,并非贬义;任何事物都有其一定模式,如美术课上要求画苹果,我们的脑子里肯定会出现椭圆形的苹果模式,绝不会画成三角形或长方形的。

因为要激发学生的人文思考,抒写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所以这些年来的中考写作要求明显“松绑”了,普遍出现“两个降低”,即降低文体要求(应试作文的文体选择是自由的,记叙、议论、说明,用哪种文体来包装自己的情感,一切悉听尊便);降低审题难度,题目不会限制过死,普遍是接地气的,不会搞得云山雾罩,曲里拐弯,让人一头雾水。

你看“想想别人”“我也可以说‘不”“开在心里的花”“我和你”“——笑了”“不错过——”“倾听——”“真的不容易”“什么是个好”“令我充满感激的回忆”“一次幸福的选择”“_______二三事”“有你的地方就有风景”“那一刻,我没有回头”等题目,不都是一看就懂、一懂就可以写的吗?

中考写作命题虽然不会故作深奥故弄玄虚,但它也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设计题目,概括来说就是“三个性”:审美性、规范性、适写性。

所谓“审美性”,就是体现正确导向,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真善美的东西,确立积极向上的主题理念,所写内容合乎这个时代所倡导的价值观。

例如:

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

我有一双飞翔的翅膀

你是我生活的阳光

总有属于自己的季节

成长的喜悦

一路阳光一路情

别怕,向前再迈一步

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上述命题都包含了正能量的信息,传导给学生的是积极向上的写作理念。展现青春情怀、奋斗志向、拼搏精神、乐观心态等,就是写作中要特别表达的美好情感。

所谓“规范性”,说的是虽然降低了文体要求,但运用哪一种文体,还是要遵从这种文体的写作规范。记叙文是初中写作的主要文体,它的文体要求有三个要素,即主题、故事、描写,缺一不可,如同人的灵魂、骨架、血肉一样。如果你写记叙文,文中却有大段大段议论,写得“四不像”,就不合乎这种文体的规范;反之,你写议论文,却有大段大段的抒情描写,也是不合乎这种文体的写作规范。

中考写作命题,有很多题目明显指向记叙文写作,例如:

记忆中的那一抹色彩

这事,真带劲

心中有支欢乐的歌

触动心灵的瞬间

转身遇到爱

那有温度的目光

上述命题偏向于写记叙文,写议论文、说明文都很困难。

所谓“适写性”,就是题目给出的范围大,兼顾到初中生所接触的生活范围和认知程度,所以适合写作的材料会很多。看到题目,人人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例如:

留下

凡人小事

老照片的故事

为心灵打开一扇窗

顶起一个春天

走过,才明白

上述题目可写的内容很多,范围很大,适合所有学生临场发挥,不会看到题目就卡殼。

比如“留下”,选材指向就很多,可以是实指的“留下”,留下某个东西、某种事物;也可以是虚指的“留下”,留下某种精神、情感、记忆等;可以是别人给自己“留下”什么,也可以是自己给别人“留下”什么。

中考写作命题遵循“三个性”,一般都会结合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实际生活,从下列五个方面来设计题目,引导学生从“我看”(我的所见所闻)中得出“我思”“我情”“我感”:

成长经历

生活现象

我看——                ——记叙或议论人、事、景、物——写出“我”的独特感受

心灵体验

亲情友情

兴趣爱好

例如:

把青春绿色铺满征途(成长经历)

让我再试一次(成长经历)

我做主(成长经历)

最美的遇见(生活现象)

带本书去旅行(生活现象)

真的有意思(生活现象)

谁敢就赢(心灵体验)

心里美滋滋(心灵体验)

用心点亮一盏灯(心灵体验)

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亲情友情)

别样的情感(亲情友情)

写写父母为我感动的事(亲情友情)

让我握住你的手(人文精神)

给他人一朵花(人文精神)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人文精神)

很多地方中考写作命题形式,有一定的传承性和周期性,或多或少会保持或延续往年的命题风格。如近七年来上海中考作文一直是全命题风格,题目通俗易懂:“悄悄地提醒”(2011年)、“心里美滋滋”(2012年)、“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2013年)、“这里也有乐趣”(2014年)、“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2015年)、“没想到,真没想到”(2016年)、“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2017年)、“真的不容易”(2018年)、“这事,真带劲”(2019年),都是无任何提示语的“裸题”,也都是指向主打文体记叙文,要求写出自己对于生活独特而真切的感受。

3.写作命题新趋势

中考写作命题近几年来明显表现出三个方面的趋势,虽是“微改”,却也不可小觑:

1.贴近生活是主旨。强调回归生活,注重引导考生关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三大领域的价值取向,观察、发现、品味、赞美生活。其中校园学习生活和个人成长经历是一个命题热点,要求你去再现自己的生活,展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真诚善美。

2.突出自我是主导。“我手写我心”是写作文的一项基本要求,引导考生从“我”出发,写“我”的成长、“我”的梦想、“我”的见解、“我”的情感、“我”的体验。如“善,润了年华”,就要求直面人心,直抒胸臆;“心情也有颜色”,“颜色”丰富多彩,对应的是你的心情变化;“笑走世界”表白的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生活理想、一种生命境界。“笑走”是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

3.弘扬人文精神是热点。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用悲天悯人的情怀来关心、理解、尊重他人;二是对自然和生命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关爱生态;三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对自己的行为、思维、心态具有自我批判精神。举例来说,女作家杨绛的散文名篇《老王》,以前是安排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教读的,新编的部编版教材放在了初一下学期的语文书中。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同情弱者、平等待人的人文精神。还有像《阿长与山海经》《紫藤萝瀑布》等课文都从初一开始就向人文精神引领,那么,中考写作从这方面来命题也就不奇怪了。

我们知道了命题原则、大致范围,中考写作会考啥,其实已经心中有数了。

无论什么题目,都离不开写“我”的生活、我的体验、我的情感、我的见解、我的感受、我的喜怒哀乐。還是那句话:我的作文“我”做主,“我”的情感作“我”的主。

(作者曾任《中学生·作文版》副主编,全国中学作文讲习所所长)

猜你喜欢
记叙文人文精神文体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另类文体巧谋篇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