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亚光
【摘 要】:对“课程思政”在病理学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提出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相关策略,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与病理学教学内容之间的融合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促进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也有重要帮助。
【关键词】: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8--01
前言
“课程思政”指的是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积极性。而在病理学教学改革过程中以“课程思政”为核心开展改革工作,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病理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在培养学生医学专业知识以及医疗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以及职业道德素养,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有重要意义。
一 病理学课程的特点
在高职高专医学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病理学是重要的基础医学主干课程。病理学课程的特点主要是逻辑性和实用性比较强。学生在对疾病进行认识和判断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态度,对病理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和追溯根源,提高学生以科学的思维对待病理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并且在学习病理学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认识到病理学的理论知识对疾病治疗过程进行指导的关键内容。以后在临床工作岗位,对患者的病情演变情况能进行及时分析,确定疾病症状以及体征的原因等都需要应用病理学的相关内容来解释。因此,教师在开展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以理论指导实践的思维开展教学,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应用的意识以及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根据病理学课程的特点,对其进行课程改革,需要重视将思政教学内容与病理学课程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将思政思维贯穿在病理学课程教学中,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思想素养。
二 病理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并不重视 “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理念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充分应用,很容易导致病理学教学成为单纯传授医疗知识以及医疗技能的学科。原因主要在于:首先,在課程设置方面,病理学的教材内容更加重视对学科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职业道德、思政素养以及人文素养等的培养。在开展病理学理论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器官形态结构变化教学,忽视了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际情况进行有机联系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病理学理论知识教学的水平以及效果,导致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较差。而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过程,是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设计性以及探索性实验所占比重极小。其次,在开展病理学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医学专业毕业的,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完整的思政教育,导致其在开展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难以将思政教育内容与病理学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也不能从思政教育的角度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教学过程。还有一些学教师在思政教育认识过程中存在一定偏差,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依靠思政教师以及辅导员进行的,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思政教育进行有效穿插的积极性以及重要性,从而影响病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效果[1]。
三 以“课程思政”为基础开展病理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1 将辩证思维与病理学课程进行结合
在病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辩证思维教育,其主要教学结合点是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在疾病诊断过程中,抓住主要矛盾,分析解决矛盾的能力。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损伤以及抗损伤之间是存在相互斗争的关系以及相互转化关系的,在对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整体及局部之间的相互影响。还有内外因之间的作用在不同病人身上的不同体征以及症状表现。在开展病理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了解和掌握相关病理学知识的条件下,融入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以及事物发展的观点,引导学生将辩证思维融入到病理学的基础知识中,让学生在病理学学习过程中,利用辩证思维对病情的具体情况以及变化进行研究。
2 促进教学内容的科学化发展,充分融入科学精神
在对病理学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重视“课程思政”协同教育理念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其中,促进教学内容的科学化发展,提高病理学课程教学的科学精神是提高病理学整体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思想认识的重要手段。在开展教学课程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认识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要培养学生坚持实事求是,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思维能力开展医疗诊断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求真精神,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提高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效果[2]。
3 将人文精神与病理学课程进行结合
病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重点内容是要重视人文精神教育与病理学的课程教育学的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以及医疗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医德意水平,提高学生在诊疗过程中仁慈、关爱的人文精神素养。例如,在对死亡的相关概念进行讲解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了解死亡的必然性。特别是对一些疾病来说,现有的医疗技术不能阻止病人死亡。因此,医学生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以及医疗技能之外,还要学会关心患者的精神需求,对患者进行开导和安慰,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对病理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时,教师也要重视强调医患之间沟通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医生以及患者并不是单一的医患技术关系,如果学生的人文素养比较低,不重视对患者的仁爱情怀,很容易导致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甚至可能会出现医疗纠纷。因此,在对病理学进行教学改革时,要充分发挥人文精神教育在其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 将社会责任与病理学课程进行结合
对病理学进行教学改革时 ,要以“课程思政”为中心,将社会责任教育与病理学的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以及职业道德意识,让学生了解到救死扶伤的真正意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疾病的病因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寒暑假走到社区或者乡村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易感人群对危险因素进行规避的意识,帮助这些人群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利用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到作为医疗工作者的自豪感,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病理学教学改革水平,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培养出具有较强专业技能以及较高医德水平的优秀医疗人才[3]。
5 将法治思维与病理学课程进行有效结合
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进行有效结合,才能够提高全民的法治素养以及道德素养。在当前的医疗行业发展过程中,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大部分原因是医务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患者的合法权利。例如,在开展临床病理学的实际教学中,一些医生为了讓见习生了解实际病例,在对某女性做人流手术时,没有经过患者的同意,让多名见习生进行旁观,并且以患者的身体作为标本对见习生进行讲解。严重损害了患者的个人隐私权,导致患者起诉医院以及医疗工作者。发生这种情况就是医疗工作者的法制观念淡薄,没有重视患者的合法权利。而以“课程思政”为核心,开展病理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认识到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疗服务模式,重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隐私权以及生命健康权和知情同意权等,必须让患者清楚了解自己在诊疗过程中的权利。同时,要让学生对自己在诊疗过程中的义务有明确的了解以及掌握,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处理好医患关系,防止发生医疗纠纷。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在对病理学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以“课程思政”为中心开展课程改革工作,需要将教学内容以及思政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够促进教书与育人机制的相互统一,促进病理学教学内容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间的适应性。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进行有效培养,才能够构建出以病理学教学内容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的有效育人机制。提高病理学专业学生的理论技术水平,同时提高其医德水平。
参考文献
杨少芬, 李佩琴, 林斯妮. 病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索[J].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9, 42(02):143-145.
何松, 陈莉, 杨书云, et al. 诊断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 基础医学教育, 2013(03):33-34.
丁矢. 病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