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媛 王凯超 邹晓燕 董文鹏 崔培贺
【摘 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抗菌类药物在剖宫产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50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进行选取,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其分组:比对组、研究组,每组各纳入250例。其中,研究组的250例产妇接受围术期的预防性用药,比对组的250例产妇则采用传统抗菌素预防用药的方法,分析和比较最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250例研究组产妇在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18例),另外250例比对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30例),相比较来说,研究组明显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的住院时间、抗菌素费用相比较来说,研究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于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可以采取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的方法,其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使用和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抗菌类药物;剖宫产患者;预防;临床应用效果;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8--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医疗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剖宫产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在对产妇使用剖宫产手术进行分娩的过程中,极易引发各类感染,进而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1]。因此,预防感染,保证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就成了本次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主要选取了我院收治的50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对其使用抗菌类药物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将分析和探讨的内容进行了整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研究选择在院方伦理委员会同意的条件下开展,将本科室收治的50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进行选取,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研究时段:2016年11月至2019年5月,按照电脑随机的方式对500例产妇进行分组,具体资料如下:【研究组】:n=250例,年龄:22~38岁,平均(30.02±1.16)岁,初产妇与经产妇之间的比例为100:150。【比对组】:n=250例,年龄:21~37岁,平均(29.16±1.58)岁,初产妇与经产妇之间的比例为106:144。分析和比较2组产妇的基础资料发现,2组之间相差较小,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研究组】:围术期预防性用药。在术前30min,对产妇使用相关的抗菌类药物(头孢呋辛、甲硝唑)。其中头孢呋辛(药物规格:1.25克/瓶/盒,200盒/箱;国药准字:H22064976;生产厂家:广东白云山制药总厂),1.5g/次,使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给药。甲硝唑(生產厂家: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746;药物规格:250毫升:0.5克),根据患者体重的实际情况,按照按体重7.5mg/kg的方式进行给药剂量的核算[2]。在手术后,对产妇使用相同剂量的头孢呋辛、甲硝唑药物,2次/天,持续给药1-2d。
【比对组】:传统抗菌素预防用药。在手术后,使用与研究组相同剂量的相同药物进行给药,持续给药3-5d后观察其效果。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和分析2组产妇在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伤口感染、白细胞增高);②统计2组产妇在手术期间的相关指标,具体包括:住院时间(d)、抗菌素费用(元)。
1.4 统计学方法
在SPSS22.0软件下开展此次研究,以“”代表相关的计量资料,t检验;“%”代表计数资料,卡方检验,P<0.05。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50例研究组产妇在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18例),另外250例比对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30例),相比较来说,研究组明显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临床各项指标的分析
2组产妇的住院时间、抗菌素费用相比较来说,研究组明显较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如表2.
3 分析讨论
剖宫产,属于医院内产科领域的一项重要手术,它能够较好地解决难产及某些产科综合征,有效的提高产妇及胎儿的成活率。
在本次研究中,相关的数据表明:接受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的研究组产妇在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接受传统抗菌素预防用药的比对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组产妇相比较,研究组明显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的住院时间、抗菌素费用相比较来说,研究组明显较低,P<0.05。其主要原因分析为,在术前30min使用相应的抗生素类药物可以较好的消除人体正常的菌群,避免二次感染的出现。在手术结束后,及时使用抗菌类药物,目的在于消除患者手术部位一些残留的病菌,防止其扩散和繁殖,进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另外,头孢呋辛,属于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渗透性较强,对母婴的毒性相对较低,而甲硝唑对人体内大多数厌氧菌都具有相对强大的抗菌作用,与头孢呋辛结合,可以有效的预防剖宫产后感染。
总而言之,围术期预防性用药在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较好的降低产妇在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且可以有效的缩短产妇的住院时间,使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王东, 詹三华, 金涌,等. 某院临床药师干预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研究[J]. 安徽医药, 2017, 21(8):1519-1521.
贺芳, 李剑琦, 唐小林, et al.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期待治疗11例临床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7, 52(9):594-599.
韩肖燕, 杨桦.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9, 54(6):41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