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锁手术中采用神经刺激器与超声引导臂丛加颈浅丛阻滞麻醉的临床研究

2020-05-14 07:26崔晓红
健康大视野 2020年8期
关键词:超声臂丛

崔晓红

【摘 要】:目的 探讨在肩锁手术中应用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下臂丛加颈浅丛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行肩锁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局部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下臂丛与颈浅丛阻滞麻醉,經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与麻醉效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麻醉阻滞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完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肩锁手术中应用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臂丛加颈浅丛阻滞麻醉可保证良好的麻醉效果,并且能够提升麻醉效率,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关键词】:肩锁手术;神经刺激器;超声;臂丛;颈浅丛

【中图分类号】R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8--01

肩锁手术在骨科临床较为常见,主要通过肩锁关节切口复位与内固定等措施来恢复肩关节功能[1]。目前,肩锁手术的麻醉方案不断受到临床广泛关注[2],全麻处置易增加患者生理影响程度,硬膜外阻滞麻醉具有较高临床风险,而单纯臂丛或颈丛阻滞麻醉也无法获得理想的阻滞效果。本次研究将神经刺激器与超声定位技术联合应用在肩锁手术中,获得了理想的麻醉效果,現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院开展肩锁手术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合并颈部畸形或麻醉用药过敏者,且所有病例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19~63岁,平均(37.5±7.3)岁,体重指数(BMI)为21~28 kg/m2,平均(24.2±3.1)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中Ⅰ级21例,Ⅱ级22例;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18~62岁,平均(37.8±6.9)岁,BMI为20~29 kg/m2,平均(24.4±3.2)kg/m2,ASA分级中Ⅰ级19例,Ⅱ级2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将患者转运至手术室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并连接心电监护设备,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啶1 μg/kg,连续输注时间需超过10 min,而后调整剂量为0.6 μg/(kg·h),再进行维持性麻醉处置。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神经刺激器辅助进行局部麻醉,调节设备刺激电流为1 mA,连接穿刺针后持续进行神经定位工作,明确肌群运动后缓慢降低电流强度,当电流低于0.3 mA时无肌肉运动表现,则选取该部位注入0.5%罗哌卡因与1%利多卡因混合液2 ml,再将设备电流提升至1 mA并补充注入混合麻醉液18 ml。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将穿刺点设立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刺后未见血液与脑脊液,再注入麻醉药物。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臂丛加颈浅丛阻滞麻醉方案,应用超声探头寻找颈内静脉与颈总静脉,明确臂丛神经位置后平面刺入穿刺针,应用神经刺激器明确进针抵达神经位置后注入麻醉药物。颈浅丛阻滞麻醉中同样应用超声进行阴道,探寻胸锁乳突肌后缘、斜角肌及颈阔筋膜等位置后再行麻醉药物注入。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麻醉阻滞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麻醉阻滞效果中优38例(88.4%),良5例(11.6%);观察组患者中优39例(90.7%),良4例(9.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麻醉效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为(3.9±2.6)min,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为(5.9±1.4)min,神经阻滞完善时间为(11.5±2.8)min;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为(2.1±0.2)min,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为(3.0±0.8)min,神经阻滞完善时间为(7.4±2.8)min,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颈丛神经和臂丛神经支配锁骨及其周边皮肤,其中,臂丛神经主要支配锁骨外侧区域,颈丛神经支配锁骨内侧区域,因此对臂丛和颈神经丛C3~T1区域进行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是进行肩锁手术的基础[3]。研究发现对颈浅神经丛和臂丛进行联合阻滞麻醉,其阻滞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单一颈丛或臂丛阻滞,可缓解阻滞带来的肌肉紧张感和穿刺部位酸胀感,提高锥管内麻醉的安全性,降低声嘶并发率。

传统的神经阻滞麻醉中主要通过寻找"落空感"和"异感"分别定位颈浅丛和臂丛神经阻滞点,但因患者体质具有差异性,甚至部分患者身体结构与常人有异,导致阻滞穿刺点定位的精准度欠佳。无法准确把握注药针刺点便会影响到神经阻滞麻醉的顺利开展,甚至延长患者穿刺时间,或给患者带来反复穿刺痛苦。伴随临床麻醉科技发展,神经刺激器成为寻找准确阻滞穿刺点的重要手段,它改变了靠患者感官和医生经验进行穿刺定位的传统方式,通过电流刺激肌肉收缩,从而确定阻滞目标神经,但该项技术仍然不能保证局部使用的麻醉药彻底达到阻滞神经目的,依旧存在失败风险。本次研究中对肩锁手术患者在神经刺激器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超声引导麻醉技术,通过超声显像技术明确局部神经及其周围结构,从而提高了神经定位的精准程度,确保神经周围麻醉药效的有效扩散。

本组患者经该方案麻醉后,其麻醉阻滞效果及麻醉效率均得到显著改善,并且多项评估指标均明显好于单纯应用神经刺激器开展麻醉的患者,证实应用超声技术可提升神经阻滞麻醉质量。

综上所述,在肩锁手术中应用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臂丛加颈浅丛阻滞麻醉可保证良好的麻醉效果,并且能够提升麻醉效率,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鲁智勇,陈梅花.超声引导下一针法神经阻滞用于肩锁关节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3,15(11):1550-1551.

杨红华,余鸭全.颈丛臂丛阻滞与单纯臂丛阻滞麻醉用于肩锁关节手术效果比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5):1113-1114.

张伟,李晓松.地佐辛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肩锁关节手术颈丛阻滞麻醉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15,35(4):58-60.

猜你喜欢
超声臂丛
可调节式肩外展支架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中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应用价值
超声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胆囊改变的关系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腋入法超声引导联合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臂丛神经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臂丛神经丛内神经移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