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阐述了中药新药及保健品研究与开发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本门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形成能力。表明该课程以技能、方法、能力、应用创新为主线构建其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药新药及保健品研究与开发;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6-0238-02
中药新药及保健品研究与开发已成为热门课题,尤其是随着我国2016年12月出台的《保健食品注册申请服务指南(2016年版)》提高了保健品申请注册技术门槛,相关研究院所及公司迫切需要知法规、懂技术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北京城市学院自2015年招收中药学专业硕士以来,根据行业对中药学应用型高级人才需求,主要培养中药质量检验与控制、中药传统制剂传承及中药应用型产品研发方向人才。本门课程是针对中药应用型产品研发方向开设的专业方向课程。
因此,如何结合中药新药及保健品研发岗位群,建设中药新药及保健品研究与开发课程,提升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是首要任务。
一、多元分析交流,设计教学内容
如何构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内容是建设本门课程的基础。基于此,通过文献调研、学生知识与结构能力分析、与专家交流等进行教学内容构建。
1.文献调研,了解相关院校课程开设情况。研究表明,安徽中医药大学[1]针对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开设了以《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为教材的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其中理论教学以基本概念、审批程序、研究程序、申报资料等为主,实践教学以学生分小组模拟中药新药研发程序、内容及方法等进行自主设计研究方案形式进行。广东药学院[2]针对中药学专业大四学生以《中药新药研究指南》为教材开设了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课程,总计50学时,理论10学时,实验40学时。课程分为理论和实验教学,其中理论以讲授药品注册申请分类、申报资料要求、中药新药研究方法、研究方案及申报资料撰写为核心内容;实验内容采取学生分组模拟中药新药研制思路自主设计实施中药新药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研究形式。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等[3]针对中药学本科生开设了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课程,其课程以《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为教材,采用纯理论教学形式。此外,复旦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均有面向中药学、药学本科生开设中药新药及保健品研究方法课程的报道[4]。
2.通过生源知识结构分析、专家咨询交流,制定课程教学内容。北京城市学院中药学专业硕士生来源分为非定向生和定向生,其中非定向生主要为中医药相关院校应届毕业生,具备较好的中药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而定向生主要来自北京地区医药企业、医院等,专业背景参差不齐,甚至个别学生无专业背景仅有相关岗位工作经验。基于上述问题,与相关领域专家咨询交流,围绕如何开发和申报中药新药及中药保健品制定课程教学内容。
中药新药及保健品研究与开发课程总计48学时,基于校企联合,以技能、方法、能力、应用创新为主线进行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以新药(或保健品)发现途径、新药(或保健品)选题、新药(或保健品)注册分类、申报资料要求、审批程序、研究程序、研究与开发思路、研究内容与方法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16学时,以学生自主设计某一中药保健品或新药某一部分研究内容的项目申报书并进行PPT汇报为教学内容,通过任课教师课内课外指导,主要是课外指导形式(如项目选定、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汇报申报书等)实施。
二、采用任務驱动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理解力
本门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综合性,要对课程内容较好消化、吸收及运用,需要学生具备比较完整的专业知识及实验技能、思路,而北京城市学院中药学专业硕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及实验技能参差不齐。基于此,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特点尝试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以中药新药研究、保健品研究为主题的项目申报书的设计与汇报为教学任务,按照“引入任务、明确学习目标;学生为主体实施,任课教师组织、指导、点评”过程开展教学,培养学生对本门课程核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运用能力。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具体过程如下。
1.整合内容,提出任务。以本门课程核心知识与能力为主导布置任务:以中药新药研究、保健品研究为主题,可以以某一研究节点如中药新药提取工艺研究,中药保健品的质量标准研究等为设计内容进行项目申报书设计,并用PPT汇报提交文本项目申报书。
2.收集案例,深入分析。要求学生通过中文期刊数据库、相关古籍或专业书籍、专著收集任务主题相关专业文献,如学位论文、科研论文、文献综述等作为经典案例,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案例,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确定申报书设计题目。要求学生通过广泛查阅专业文献并结合个人专业经验明确个人设计题目,此过程要求课程指导教师进行专业指导与沟通,并结合教学内容与目标,有选择性地保留或要求学生更改、更换设计题目。
4.个人分析设计。学生充分发挥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能力,任课教师课内课外指导,从立题依据、研究背景、意义、研究现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关键问题、研究思路、方法及预期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写出申报书。
5.全班讨论。每名学生以PPT形式做个人申报书汇报,向全班同学陈述本人的设计题目、立题依据、研究背景……预期价值等内容。陈述之后由全班同学进行研讨,解决方案设计中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申报书。
6.教师评析。教师做申报书分析,并对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应当重点掌握的设计方案的重要部分进行讲解,同时对学生的发言给予一定评价。
三、采用过程式考核方式,客观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能力
本门课程以完成某一中药保健品或中药新药某一部分研究内容为主题的项目申报书设计任务的形式,采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的全程动态考核,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其考核内容具体包括立题、方案设计、申报书的撰写以及PPT汇报等。任课教师详细记录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课程结束后进行总评。其中学生平时成绩占2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阶段考核占30%,包括PPT汇报项目申报书情况;结课考试占50%,考核项目申报书撰写的创新性、科学性、合理性、完整性及专业性。
任务驱动式过程考核法,主要考核学生在项目申报书撰写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的综合情况,同时考查学生进行PPT汇报的专业表达能力,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巩固与加深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理论知识框架的理解及专业综合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中药新药及保健品研究与开发课程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核心,该教学方法的实施与本门课程考核评价紧密结合,能够考查学生对本门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研究方案的设计过程的能力。同时,也能够体现学生围绕项目设计主题收集、分析、总结相关专业资料能力、研究方案的设计是否体现创新思维,体现学生综合专业素质。
因此,该教学方法的顺利实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所学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同时能够专业规范地通过多媒体将自己的项目设计背景、理念、设计方法、预期成果展示出来。这种综合性、设计性实践与考核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解与接受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也能够锻炼和提高任课教师业务素质与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卫东,彭代银,戴敏,等.《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课程教学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30(3):62-63.
[2]周毅生,沈雪梅,陈求芳,等.中药专业开设新药研究与开发课程的探索[J].药学教育,2007,23(4):18-20.
[3]杜卓,李钟,韩彬,等.《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药学教育,2014,24(6):462-463.
[4]黄建明,雷春,侯爱君.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课程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139-140.
收稿日期:2019-06-11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Cours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Chinese Medicine and Health Products
AO Dong-mei
(Beijing City University,Beijing 10009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of the cours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Chinese medicines and health products.This course mainly examines students'ability to learn and apply knowledge,to form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ve thinking.It shows that the course is helpful to improve students'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quality by construc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skills with skills,methods,abilities and application innovation as the main line.
Key words: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CM and Health Products;Course;Construction
作者简介:敖冬梅(1972-),女(蒙古族),北京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药新药及保健品研究與开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