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发展

2020-05-14 01:58薛敏霞舒曼
决策与信息 2020年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高校

薛敏霞 舒曼

[摘    要] “05”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了教材知识体系到实践体系的飞跃,学术界对实践教学价值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题中之义和必然之需。要从“多元——统一”的理论逻辑、“突破——回归”的运动逻辑、“分化——整合”的实践逻辑出发厘清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发展逻辑,并最终提出以“媒”求“美”、以“心”获“幸”、以“理”取“利”的路径,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0)05-0091-0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实践形式,也是帮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延伸和拓展,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化发展的一项极其重要的系统工程。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明确要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1] 216 2018年4月,教育部颁布《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要求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2]。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3]可见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的时代情境下需要进行新的转换。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我国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方面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被提升到新的高度,加强和创新实践教学对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依据

新时代的现实背景下,国际国内局势不断更新,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着重大变化,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各种价值观念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着青年群体尤其是在校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日益凸显出极端重要性,它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课堂和主渠道。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抓手。

(一)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题中之义

首先,实践教学就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归根结底来源于实践,通过不断实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才能从现象到本质,从片面到比较全面,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不能脱离实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理论性运用和实践性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集中体现[4] 53-57。其次,实践教学符合“知行合一”的教学思想。顾名思义,知行合一要求“知”与“行”的统一,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目的。知行合一的思政教学思想强调实践活动要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强化理论认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最后,实践教学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点决定的。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實践性较强,以实践活动的形式整合学习有助于对知识理解得更深、更透。在加强思政理论学习的同时重视实践教学,促进二者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深化教学效果,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的内化和外化。

(二)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之需

首先,实践教学满足教育客体主体性教育的需求。对受教育者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肯定是激发其内在驱动力和积极性的关键。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途径,打开了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空间,培育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等主体性素质,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主体性人格。其次,实践教学较好地满足了德育活动课程的需求。知识的获取通常来源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实践教学理所应当为大学生获取直接经验的关键所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课程内容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发挥好思政课“灵魂育人”作用,关键是教师要把内容教“活”、学生把知识学“活”。从宏观视野出发,系统开发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德育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相配合的教学模式,是打破原有知识壁垒的必要手段,也是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趋势[5]。最后,实践教学满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发挥着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践教学通过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研究讨论、考察实习等实践操作,内蕴显性和隐性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元素,让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在实践中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实现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融汇贯通,实现心理真正信服,达到教学目标。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逻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发展诉求是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塑成的。从社会发展的宏观系统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性教育工作形态承接着中国社会事业发展诉求;从个人发展的微观系统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个人思想品德养成和政治素养培育的需求。基于整体观思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实现创新发展需要关注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变迁,从“多元——统一”理论逻辑、“突破——回归”运动逻辑、“分化——整合”实践逻辑进行审视和把握。

(一)“多元——统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逻辑

从改革开放到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不断完善,概念范畴日趋完备,学科化特征日趋明显,“纯学术”研究不断增多[6] 161-171,但是关于实践问题的理论性研究却较为缺乏,较少纳入学术视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面临建设过程的形式主义特征,建设思路脱离教育本质倾向。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实践教学的理论逻辑向度发生偏差。长期以来,高校思想理论课实践教学显示出实践多元性,具体表现为多元平台、多元队伍、多元机制的多元协同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实践教学发展要实现动态的平衡,就要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寻求多元下的统一。多元发展不是分散发展也不是隔离发展,教育实践的多元性发展是基于教育平台、教育队伍、教育机制上优势互补基础上的共同发展,上下联动,其统一于合力育人目标,落实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遵循“多元——统一”的理论逻辑,即将我国实践教学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同共同的发展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7] 15-24。

(二)“突破——回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运动逻辑

开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借鉴和扬弃旧的教学模式,寻求和确立创新性的存在方式,是传统实践理念和模式在新时代实现突破的重要表现形式。思想政治教育自1984年创立以来,一直处于动态的学科建设之中[8] 89-98,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需要在“突破——回归”运动逻辑中实现升华和蜕变,这是其创新发展的重要思路。具体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时代性要融合教育价值追求的普遍性和时代特征的特殊性。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要对其自身系统的内容方法、结构方式、整理功能进行优化突破。然而现今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仍有不足,有学者指出,我国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缺失的原因,在于对传统教学实践的理性主义理解,对“实践”概念的技术性运用[9] 104-108。这是由于,这种“教学实践”割裂了实践操作和教学的本质属性,与教学的指导思想相脱节,与人的生活世界相背离。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方向要遵循“突破——回归”的运动逻辑,即寓于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突破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桎梏和冲突的同时,回归教育本质和核心,回归到受教育者本身,坚定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和根本精神特质,追求创新性和规律性统一建设。

(三)“分化——整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践逻辑

“分化”是系统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结构要素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个结构要素的过程。“整合”系统中各个结构要素依据需要和功能的实现而有机结合为相互支撑、效果达到最佳整体的过程[10] 186。借用“分化——整合”程序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實践方式具有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以分化为驱动力推动创新发展,同时也需要注重整合多元主体力量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共同体建设。实践教学从传统与理论融合的运行模式中脱颖而成为独立形态的课程。从自身系统上划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可以划分为单项性实践教学、综合性实践教学和潜在性实践教学;从功能上进行划分,实践教学划分为以思想教育为主、以服务社会为主、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从工作模式进行划分,实践教学划分为理论研究为主的学术系统、组织管理为主的工作系统和以教育教学为主的教学系统。“分化——整合”实践逻辑下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将分化的操作复杂的实践教学系统工程多元主体进行整合凝聚、组织团结、使之成为互助共生的有机共同体。从整合的思维逻辑上看,实践教学各模式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学理上看,实践教学是一个教育教学理念的范畴而不仅仅是教育教学范畴[11] 69-71,其宗旨和目标都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康人格。这些价值信仰的建设需要将不同特点的实践教育进行合理性连接和公共性重组,在交叉交往和纵横网式交往中进行实践资源整合。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身处“新时代”这一时间尺度和空间范畴,但其可能“存在于新时代”却“不属于新时代”,即它的运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属于“传统”范畴。因此,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路径要把握中国社会的变迁发展,关注大学生精神特质的革新嬗变,聚焦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型创新,通过以“媒”求“美”、以“心”获“幸”、以“理”取“利”不断增强自身的发展科学性和创新性。

(一)以“媒”求“美”,回归自媒体时代推动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进入了人人皆有“麦克风”和“传声筒”的自媒体时代。自媒体的多向互动性有助于实践教学更好被接受、理解和传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要立足新时代新方位,抓住契机,就要应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应自媒体时代“自由与自主”的核心理念,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多媒体教学技术助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树人、育人、化人使命。引导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周围生活世界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增强对科学理论的理解,在活动参与和自主体验中将思想政治相关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修养。同时,实践教育教学要贴近大学生生活学习实际,才能体现教学的宗旨。随着数字交往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实践交往和个性化展示与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密不可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要依托自媒体的技术优势和平民化、扁平化、去中心化和去权威化的传播特征,利用大众媒体主流渠道进行宣传,加强自媒体矩阵教学资源整合,建构立体化的全媒体互动交流平台,增强实践教学实效性。教育者通过自媒体平台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和思想观念状况,创新教育模式的同时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样态的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在思政实践教学中的美好体验,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二)以“心”获“幸”:注重精神关怀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心理认同,建设幸福思政教育

人文关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维度和价值坐标,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运行的必要支撑和逻辑遵循[12] 140-143。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宗旨是回归到人的发展上,人文关怀就是要发挥人之所以为人特有的主观能动性,正如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能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13] 4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常常容易忽视大学生的情感诉求,教育者的知识权威身份观念尚未转变,大学生精神世界无法得到有效关爱,需求得不到真正满足,从而导致无法对思政理论课产生真正心理认同,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因此教育者在高校思政实践教学中应关注并改进以下问题:一是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由自话走向对话。高校教师的职责除了体现在安排实践活动进行知识传递上外,更多的是要通过互动交流模式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和学习,培养和塑造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的能力,贯彻实践教学的新理念和新精神。二是要了解掌握新时代话语和叙事方式,主动关注大学生生活世界,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实践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在价值引领的同时要凸显精神关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拉近师生的心理和情感距离,才能使教育获得实际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性很强的德育教育活动,要实现创新发展必须立足于现实的人,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关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获得大学生的心理认同,让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获得满足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以“理”取“利”:通过主流思想引导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理性回归,确立思政教育有利地位

对事物认识的过程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对事物真正地认识和把握,需要回归理性。笛卡尔强调:“我们只是通过我们心里的理智功能,而不是通过想象,也不是通过感官来领会物体,而且我们不是由于看到它,或者我们摸到了它才认识它,而是由于我们用思维领会它。”[14] 33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不只是一个教育教学途径和方法意义上的范畴,更是一个教育教学理念和内容意义上的范畴。与传统理论课相比,它的操作更为复杂,要求更高,若与教育教学宗旨和本质要求发生偏离,就容易走向热热闹闹走过场的局面。要使实践教学得到正确实施,需要引导其进行理性回归。思政课的重要作用在于揭示马克思主义正确性,提升大学生的认同感,维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实践教学的理性回归首先在于回归主流思想,实践教学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学生容易因社会阅历不深而思想稚嫩,教育者要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寻根溯源,通过理性控制感性,领悟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其次要回归政治,大部分学生缺乏对思政地位的正确认识,教育者要带着明確的政治使命,通过安排正确的实践计划和考核方式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真理性知识的熏陶,培育学生成为正直之人,实现思教合一。理性的认知加工路径,有利于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创新的局面,形成新时代发展思路,获得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  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N].中国教育报,2018-04-25.

[3]  张烁.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

-03-19.

[4]  李松林,李会先.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6,(7).

[5]  邓先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6]  任志锋.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逻辑向度[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9,(2).

[7]  王学俭,许斯诺.“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的战略意义、力量来源、基本要求和实践举措[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

[8]  马超.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建构论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9]  侯云霞,于金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与实践教学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2).

[10]  孙其昂.社会学概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

[11]  钱广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07,(3).

[12]  刘蕊,王岳喜.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实际遇与创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0).

[13]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泽,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

[14]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M].庞景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责任编辑:朱苗苗]

On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XUE Minxia, SHU Man

Abstract: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05" pla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have achieved a leap from the textbook knowledge system to the practical system, and the academic community has conducted extensive exploration of the value of practical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is the meaning and necess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starts from the theoretical logic of "plurality-unity", the movement logic of "breakthrough-regression", and the practical logic of "differentiation-integration". To clarify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logic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path of seeking "beauty" with "media", "fortunate" with "heart", and "profit" with "reason" to realize the new era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practical teaching

[收稿日期] 2019-12 -25

[基金項目] 本文系华东交通大学教改项目“互动体验教学的路径研究”(编号:17XJ07)成果。

[作者简介] 薛敏霞(1995-),女,广东汕头人,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7级硕士研究生;舒曼(1977-),男,江西余干人,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澳门城市大学心理学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高校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