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管理的中医药博士后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探索

2020-05-14 15:17诸佳珍林觐民
文教资料 2020年7期
关键词:博士后项目管理中医药

诸佳珍 林觐民

摘    要: 自博士后制度实施以来,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博士后高层次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博士后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尤其是中医药类博士后。本文以项目管理为视点,以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博士后人才培养模式为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为中医药类的博士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提供优化方案。

关键词: 博士后    项目管理    中医药

1985年我国正式建立了博士后制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博士后制度已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关键保障制度,对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具有重要贡献。博士后制度的核心是博士后的人才培养,整个培养过程可视为人才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在博士后人才培养工作中引入“项目管理”理念,可调动高校发挥博士后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其培养质量。

项目管理以系统思想为指导,在项目活动中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完成项目要求,最终实现动态管理和目标优化。本文以项目管理为视点,以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博士后人才培养模式为例进行分析,以为中医药类的博士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提供优化方案和建议。

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现状

浙江中医药大学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类研究生,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院校。目前学校建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招收类别主要有统招博士后、在职博士后和企业(医院)博士后。至今,浙江中医药大学已招收培养博士后95名,其中在站博士后39名,包括台湾地区、印度、英国等国(境)外博士后人员。目前荣获中国博士后基金45项,其中特别资助6项,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2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77篇。为了招纳更多国内外优秀博士,学校陆续出台了系列管理文件和优惠条例。例如,学校启动师资博士后制度,将优秀的青年教师的选聘融入博士后工作中,对于部分優秀博士毕业生可先纳入学校师资博士后进行管理,通过两年的博士后经历且考核合格后正式入编为本校教师。

二、博士后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基于项目管理视角,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博士后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如下:

1.项目组织结构完整

学校博士后管理工作实行上级主管部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指导,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会同流动站负责人牵头,以博士后流动站为主体,人事处、研究生院等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

2.项目启动过程规范

博士后的招收过程就是项目启动过程。学校制定了较为完整详细的博士后招收流程条例,包括信息发布、导师审核、面试选拔、网上申报、学校审核、全国博管会审批、录取等程序,这一系列工作属于决策性的项目管理工作。博士后入站3个月内必须完成开题答辩工作,否则学校将停发博士后的岗位津贴。

3.项目执行过程较完善

在资助力度上,学校从2018年起调整统考博士后的待遇,每年学校将投入约不低于20万元,已远远超出一般在校讲师的待遇。同时,博士后可申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浙江省博士后科学基金,立项后学校会有相应配套经费支持。

在服务意识上,学校成立了博士后会,不仅有助于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而且丰富了博士后的学习生活,有助于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例如,学校定时组织中医药博士后成立义诊团,下乡开展义诊服务。此外,学校还积极推动博士后工作国际化,鼓励博士后到国(境)外开展合作项目研究。

4.项目控制和结束过程严格

博士后在站和出站阶段就是项目的控制和结束过程。学校制定了详细的考核办法,例如申请者须先通过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单位学术部门的考核后才能入站;入站后的日常考核涉及研究进展、党政学习和科研业务学习等方面。此外,博士后入站3个月内必须完成开题工作,1年内应完成中期考核,博士出站前必须完成相关考核、答辩和手续。

三、博士后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对策

基于项目管理的视角,主要问题存在于项目启动过程、项目执行过程及项目结束过程等三个阶段。

1.项目启动过程

(1)博士后生源质量

目前,学校博士后生源质量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学校博士后招收类别主要有统招博士后、在职博士后和企业(医院)博士后,部分博士后希望通过博士后工作经历强化科研能力,获得项目资助,从而为职称晋升做准备;部分博士后希望凭借此经历,增加求职机会;甚至部分在职博士后是因原单位的考核硬性要求才入站。博士后进站动机的多样化直接影响了博士后的培养质量。

为确保博士后培养质量,严格把关生源质量是关键。在招收博士后时,应先建立博士后招收工作组(由若干具备正高职称的专家组成),始终秉承公平竞争择优招收的原则,对申请入站博士的思想态度、课题计划、创新能力、工作态度等进行全方面综合考核,从而保障生源质量。

(2)博士后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博士后培养的纲领性文件。虽然学校制订了详细的培养方案,但实际主要以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报告等方式体现,针对性不强,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影响了博士后培养质量。

培养方案的制订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执行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决定了实用性与有效性。

2.项目执行过程

(1)博士后导师指导作用

目前,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由博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但因大部分导师同时兼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身份,甚至部分导师还有行政职务,导致对博士后的指导精力和时间有限,极大降低了博士后的培养质量。

首先应该把关好博士后合作导师的遴选和考核工作,考核通过者才能带教博士后,并且将博士后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纳入博士后和其合作导师的考核范围,这样才能发展博士后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其科研能力。

(2)经费资助力度

目前,博士后的日常经费主要由政府按指标下拨至流动站,包括中国博士后基金会和浙江省博士后基金会,少部分出自合作导师的经费支持,远不能满足培养博士后经费所需。尽管我国博士后规模不断扩大,但国家计划内拨款招收博士后资助名额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资助名额非常有限,导致博士后申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中标率下降。科研经费的不足,极大挫伤了博士后的科研积极性和热情,不利于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开展,极大限制了博士后培养质量的提高。

不管是政府还是科研流动站培养单位,均应加大博士后经费资助力度,包括日常生活经费、科研启动经费、项目资助经费等,才能保障博士后人员的科研激情,使其科研无后顾之忧。

3.项目结束过程

目前,学校博士后的绩效考评体系主要参照在校教职工执行,考核方式单一,主要考察入站、中期考核和出站等三个阶段,缺少针对性的综合性考核。同时,该绩效体系还缺乏针对博士后的激励机制。虽然学校对于通过中期考核且获得优秀级别的博士后,可以增加10%的月薪待遇,但远远不能满足博士后的日常所需,甚至部分流动站培养单位没有落实薪酬待遇,导致博士后工作热情降低,制约了博士后工作的开展。

为了培养高质量的博士后人才,首先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比如包含博士后的思政学习、科研成果、社会服务能力及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等,考评体系应体现出多维度、多层次等特点,才能更客观反映博士后的绩效情况。此外,在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时,还应补充相应的激励配套机制,比如考核优秀的博士后增加经费支持,促使博士后工作稳定健康发展。

四、结语

随着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提高,高校作为博士后培养的重要基地,更应该重视博士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该将工作重点由传统观点(扩大博士后规模)转向新时代观点(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本文通过充分调研国内外文献,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分析了中医药类博士后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及不足,并提出对策,为中医药类的博士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提供优化方案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梁叶新,曹铭权.“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博士后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北京化工大学为例[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102-106.

[2]罗若群.基于項目管理过程视角的高校博士后培养质量提升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4.

[3]黄英婉.高校师资博士后制度发展及其路径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7,4(31):94-95.

[4]白冰洋.博士后人才队伍发展若干问题研究[J].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8-81.

[5]吴玥.博士后流动站在博士后管理中的问题与建议[J].国际公关,2019(06):216.

[6]蒋瑛,殷凌飞.高校博士后人才队伍与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刍议[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4(06):34-38.

基金项目:2018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2018001);2018年度全国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研究课题;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9SCG365);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751100G00831)。

通讯作者:林觐民

猜你喜欢
博士后项目管理中医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博士后出站报告目录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博士后出站报告目录
五、博士后出站报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