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震光
自上海建城以来,城隍庙一直都是其宗教、文化的中心之一。岁月荏苒,如今的城隍庙更是旅游的重要地标景点。那么,地处上海老城厢的城隍庙和金山有关系吗?答案是有,而且关系匪浅。
城隍庙,虽然称谓里有个“庙”字,但却属于道教。所谓城隍神,严格说应该算儒教。现在由于不存在儒教,所以只能划入道教名下。城隍神,都是历代有名的名臣名将,或以忠义、文德传世,或保佑一方百姓平安。
上海城隍庙的城隍神是明初受封的秦裕伯,但却供奉在后殿,在正殿接受香火供奉的则是西汉的名相霍光。一座城隍庙里供奉了两尊城隍神,而且正牌的居然还偏居后殿,这种奇观也只能出现在上海城隍庙里。缘何如此?故事要从正殿的霍光说起。
霍光,字子孟,霍去病异母弟,汉武帝的托孤大臣,昭宣中兴的主要功臣。虽因擅权死后被族灭,但后来亦被汉宣帝列为麒麟阁第一功臣。那么,生前一直在长安一带活动的霍光,为何死后在上海被封成神呢?《吴国备史》云:大将军霍光,自汉室既衰,旧庙亦毁。一日吴王皓染疾甚,忽于宫庭附黄门小竖曰:“国主封界,华亭谷极东南,有金山咸塘,风激重潮,海水为害,非人力能防。金山北,古之海盐县,一旦陷没为湖,无大神力护也。臣汉之功臣霍光也,臣部党有力,可立庙于咸塘,臣当统部属以镇之。”遂立庙,岁以祀之。
上海城隍庙大殿霍光大将军坐像
用白话文解释:三国吴主孙皓病重,梦到霍光附身侍从,告知金山咸塘风潮为害,民不聊生。他霍光是汉代有功之臣,有治理海患的能力,奉他為神,庙以祀之,就可让自己病愈,并保一方平安。孙皓遂立庙,每年祭祀霍光。
海水经过晒煮之后,成了人类饮食中最重要的调味料。海盐,因区别于湖盐、井盐等,而被称为海盐。盐和铁一样,自古以来就是国家严控专卖的战略性物资,由此可见产盐区的重要性。秦王嬴政在公元前 222 年(亦有记载为公元前 221 年)以海盐为地名设立海盐县。据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考证,“秦置海盐县于今金山县境,是为上海境内设立县治之始”。换句话说,上海地区最早出现的县城,上海地区最早的城市文明出现在金山区境内。
金山沿海自秦国开始,就是重要的盐业生产基地,到了魏晋时代,金山沿海地质环境发生改变,大片陆地开始逐渐沦为海域,这对盐民而言,是最大的天灾。到了三国孙皓时,已发展到“非人力能防”的地步,金山沿海大片盐田被淹,经济遭受灭顶之灾。当人力无计可施之时,大家转而求助于神明的保佑,来对抗海潮。吴主孙皓在梦中得到霍光的指点,奉霍光为神,祈求保护。而霍光在西汉当政时,也确实是盐民利益的保护者。在“既有领导推荐,又有良好口碑”的环境下,海神霍光的形象迅速流传民间。
明初,秦裕伯受封为上海的城隍神,本应以其为主的城隍庙在建成后,为何把正殿的显要位置留给了霍光呢?
祝鹏在《上海沿革地理》一书中指出,因为南宋时上海已代青龙镇为对外贸易港口,所以对于这样一位能镇海潮的霍光神,有崇祀的必要。笔者在金山地区听到的民间说法印证了祝鹏的论断:金山神主霍光是上海地区最早的保护神,自民间供奉后,屡屡显应,声望极高。到了将金山神庙改建为城隍庙后,大家仍然认为,不能擅改格局。因此,形成了“前霍后秦”的祭祀格局,并延续下来。看了此文,若是再去上海城隍庙祭拜,你会发现,主殿的霍光塑像是全庙最大的一座神像,并且神主牌位上赫然写着“金山神主汉博陆侯霍光大将军”。
编辑: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