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创新实践探索

2020-05-14 13:38李林玲舒永久
理论观察 2020年2期
关键词:党性志愿党员

李林玲 舒永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增强党性是推进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第一任务,全党理想信念要更加坚定,党性要更加坚强〔1〕。高校大学生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的新生力量,是新时代伟大历史使命的实践者和见证者,加强其党性教育引导是促进我们党进步发展的重要保障。新时代对党性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构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机制还处于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高校在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与考察过程中,将志愿服务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应当不失为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实效性的一条创新路径。

一、审视起点:志愿服务与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融通性

(一)目标同一:社会责任与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的机理耦合

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工作是以思想建设为先导,以提高大学生党员自身的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和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党员整体素质为目标展开的〔2〕。志愿服务活动鼓励与提倡奉献,倡导以感恩情怀融入社会,帮助他人、改善他人生活,实现志愿者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这种积极心态、辛勤劳动和感恩理念与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求相契合。两者都可以使社会成员树立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都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都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人心。可以说,志愿服务与党员先进性具有内在契合性。

(二)价值同源:为人民服务是最根本的内在价值构成

志愿服务理念与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价值构成完美契合,两者都蕴含着乐于奉献的担当精神,具有共同的根本的内在归旨。高校大学生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的新生力量和党的群众路线的践行者,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重点突出以奉献和服务为核心的群众路线。志愿服务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核心价值取向,提倡为人民服务的内在意义和乐于奉献的担当精神,是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展示。可以说,志愿服务与群众路线具有内在契合性。

(三)格局同构:志愿服务与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双向促动

大学生党员自身党性修养的提高不仅要靠理论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来践行落实。志愿服务这一创新模式,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体现教育对象与实践主体的互动。大学生党员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践行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唤起心灵深处最纯净的道德良知,增强自身党性修养。另一方面,志愿者的理想信念、道德境界直接影响着其志愿服务水平和志愿服务效果。因此,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有效的党性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志愿服务意识,也能直接影响志愿服务的质量。

二、探索意蕴:志愿服务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价值

(一)志愿服务是坚定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客观需要

党性教育以崇高的理想信念为核心,是理想信念培育的过程〔3〕。志愿服务是锤炼大学生党员党性、使大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平台。大学生党员在志愿服务中加深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提高对党和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和认同感,对党的宗旨笃信笃行,补足自身精神之“钙”〔4〕,强化自身道德价值信仰,坚定为人民谋幸福、为祖国谋复兴的历史使命。

(二)志愿服务是强化大学生党员宗旨意识的有效抓手

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指数以宗旨意识为指标。志愿活动的服务对象直接面向群众,大学生党员在与群众交流中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志愿服务活动内容重在“服务”,具有公益性特点,能够使大学生党员感悟无私奉献的纯净与崇高,提高大学生党员奉献与责任担当;志愿服务过程是思想灌输与实践强化相统一的过程,大学生党员在此过程中体验被社会需要的道德愉悦,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得到贯彻。

(三)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党员在志愿服务中参与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同时,可以增进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地认识到基层人民群众的生活现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诉求,运用自身知识为群众生活排忧解难,强化自身的群众意识,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另一方面,群众是否满意是志愿服务的重要指标,大学生党员的行为在实践中得到相应的评价与反馈,有利于其进一步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为人民群众多做好事和实事。

(四)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党员自我完善的实践平台

自我完善是党性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服务活动能给大学生党员提供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的舞台。其一,志愿服务的开展对个人能力有相应要求,促使大学生党员通过自学或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其二,志愿服务是高尚道德修养活动的过程,大学生党员在志愿活动中将理论知识、实践所得内化为正确的思想意识,强化政治纪律意识,不断修正和完善自身,思想方式和行為实践高度统一。其三,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党员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的重要途径,能够在服务中不断强化自身的奉献意识,在服务中成长,在奉献中进步,激发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报效祖国的使命感。

三、寻找突破:志愿服务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关键

(一)强化志愿服务与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稳定性

推进项目化工程、增强志愿服务针对性、提升活化功能是保障志愿服务与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稳定性的基础,能够让大学生党员更好地实现与群众的有效互动,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实践能力修养、知识文化修养。

1.推进项目化工程。党性修养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不断地锤炼和升华,大学生党员所学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去检验、深化与夯实。高校应把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第二课堂”,开创固定的服务基地,真正实现大学生党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转换,保证志愿服务的稳定发展,使党性教育发挥出最大的功用。而共赢、主导和育人是当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呈现出的时代特点。因此,高校在设立服务基地的同时,也应围绕教育目标,把有关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工作融入到志愿服务领域当中,使志愿服务主题、目标、形式、内容、效果等与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靠拢,拓宽志愿服务项目种类、渠道和服务平台,以更好地稳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基础。

2.增强志愿服务针对性。高校应加强对志愿服务的调查研究,切实了解当前社会问题和群众真正的需求点,避免志愿服务形式化,保障大学生党员综合素养与政治觉悟的进一步提高,实现两者深度融合。同时构建“专业+志愿服务”教育课程体系,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激发大学生党员的专业兴趣与学习热情,提升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夯实党性育人实效。此外,可以签订结对服务订单、协议,提高志愿服务在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中的“造血”功能;开展结对服务活动,使大学生党员在走近不同人群、面对不同环境、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过程中,延伸与拓展学习途径,满足大学生党员多样化的实践需求,打破固有思维,检验和锻炼大学生党员的社会活动能力,提升实践能力修养。

3.提升活化功能。新媒体具有高度的覆盖性和深入的影响力。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推广优秀志愿项目,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志愿项目。此外,高校可以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提升服务内涵,保障志愿服务的长久发展,使党性教育发挥出最大的功用。促进服务活动项目化,因地制宜地挖掘社会资源,拓宽志愿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使党性观念内化为责任意识,实现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党员道德修养。

(二)提高志愿服务与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规范性

出台相关工作文件、建立相关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是确保志愿服务与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规范性的重要保障,能够促使大学生党员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提高政治修养、纪律修养、作风修养。

1.完善注册与审核体系。完善大学生党员志愿者登记注册工作,能够方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或志愿服务组织根据大学生党员志愿者的信息,协调统一安排活动和分配任务,分类管理控制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以及志愿服务情况。与此同时,也能增强大学生党员志愿者的归属感,促使其规范自身行为,改进服务态度,增强服务技能,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在此基础上实施动态化审核,对要实现的党性教育目标作出具体规定,强化志愿服务、党性教育契合度,防止志愿服务活动随意化、形式化,确保党性教育以及志愿服务成效。

2.建立网络化管理体系。为了对大学生党员的志愿服务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可以建立优胜劣汰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以此约束大学生党员的言行举止。加强互联网技术的整合探索大学生党员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在线完成报名工作及服务时长申报,搭建志愿者沟通平台,宣讲志愿服务法律法规,及时发布团队动态信息,实现志愿团队数字化管理,建立志愿服务监督、举报查询平台,让志愿服务网络有监督、阵地有坚守和法律有底线,使大学生党员在志愿服务中注重遵章守纪,不断提升自身纪律修养。

3.制定过程性评价体系。志愿服务活动对象多样、服务领域广泛、服务过程复杂,要想使志愿服务得以长期发展,就必须强化大学生党员志愿者的现代服务理念,使活动真正服务于党性教育目标。通过制定过程性评价体系,及时向大学生党员反馈群众对服务过程和服务效果的评价,让大学生党员在后续志愿服务活动中不断修正自身问题,不断提升作风修养。积极探索建立综合性评估体系,实施“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党性锻炼”的备案登记制度,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大学生党员志愿者的实践技能、处事态度和价值理念等进行综合评价,更好地促进党性教育目标的达成。

(三)增强志愿服务与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实效性

通过营造志愿文化氛围、结合党建思路,切实发挥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党员的促进作用,对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实效具有重要作用。

1.营造志愿文化氛围。在面向课堂的内化体系引领方面,将志愿服务领域相关知识的教育、志愿精神教育纳入到思政课堂,以加深大学生党员及其他大学生对志愿精神内涵、社会意义和参与精神价值的理性认知为目的,讲授志愿服务的发展演变、中外文化中蕴含的志愿精神、时代精神与价值观、志愿服务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理论;在面向校园的文化体系引领方面,融入大学生党员及其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展示志愿者风采和志愿服务文化,利用校报、宣传栏、演讲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党员对志愿服务的向往,促使大学生党员将志愿精神内化为自觉行为和内在价值标准,从而真正提高党性修养。新时代大学生党员仍然会出现价值困惑与思考,时代在变、环境在变,而不变的是榜样的力量。因此,应对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表彰,用先进典型模范事迹诠释志愿服务精神,使志愿服务榜样教育“入心”,以实现党性教育的目的。

2.结合党建思路。志愿服务与学生党建工作相结合,既是党支部建设的创新,也是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有效途径。如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党支部,将志愿品牌活动作为系列工程,结合专业特色设立党员先锋岗,定期检查党性教育目标实施情况,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综合教育的方式,实现党建思路与志愿服务深入结合。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可探讨依托志愿服务平台加强学生日常党建工作。例如,通过志愿服务开展经常性教育、管理、监督和考核〔5〕,对大学生党员的志愿服务表现予以书面的评价鉴定,使其在志愿服务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为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实效性提供空间保障。此外,还应该完善党建教育体系,加强党建知识与志愿服务等相关信息的宣传,确保党性教育成效。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王延.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大学生党员的党性培育〔J〕.学习与实践,2018,(02):37-41.

〔3〕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8-21(01).

〔4〕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讲话〔N〕.新华社,2012-11-19.

〔5〕颜吾佴,张晓昀.在思想政治理論课中强化共产主义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1):105-109.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党性志愿党员
The Price of Beauty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如何探索解决党性分析的针对性有效性问题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基层党校做好党性教育的思考
深刻洞察“党性”的精彩读本
“党性体检”让党员更“健康”
党员标准是什么?
正式党员人数减少至3人以下的党支部是否要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