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金玲,牛 乐
(西安工业大学,西安 710021)
职业能力是指“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1]。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即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要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科研活动等所需要的核心能力。作为建设大学的“第一要素”和“主体力量”,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双重使命,其职业能力水平对于高校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对于教师职业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结构的研究。由于学者们对于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定义的区别,对教师职业能力结构的划分也不尽相同。德国《教师标准:教育教学的视角》将教师职业能力划分为4个能力领域(教学、教育、评价、创新)和11 项能力指标;罗树华主编的《教师能力概论》中把教师职业能力分为三个层次:基本能力、专业能力、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2];李丹(2015)[3]将高校教师的职业能力结构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层面;但也有一些学者从多维角度对教师职业能力进行评价,比如朱建柳(2016)[4]按照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业负责人”三种岗位对教师的职业能力分层级制定高职专业教师需要具备的91 项职业能力知识与技能要求与16项职业素养要求。
第二,高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的研究。目前,很多学者在教师职业能力评价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比如武来成、董新春(2015)[5]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模型;宋丹、付沙(2015)[6]等人在评价中引入了智能优化方法中的多目标理论,运用非劣排序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多层评价指标体系更全面,多元的评价教师职业能力;王长喜(2016)[7]等人则构建职业能力冰山模型,运用突变级数法来评价职业能力。
第三,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研究。这类研究主要是针对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及其培养体系的探索,靳莹(2000)[8]认为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应遵循三个阶段和五个水平的能力发展特点,杨苗苗(2012)[9]发现教师的职业能力是在专业教育与教育教学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与发展的;臧玉福(2015)[10]的研究更注重教师自身任教能力的提升;马静文(2016)[11]、曲巍(2018)[12]等人则开始对青年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现在也有不少学者开始思考“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提升路径。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对教师的职业能力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从而促进高校教师职业能力更好的发展。而如何更好地评价教师职业能力是高校进行绩效评价和职称考核的关键步骤,对于高校改革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对于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尤其是评价指标权重的设计缺乏足够的客观性。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根据高等教育的要求,设计了高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引入模糊评价法对高校教师的职业能力进行全面、量化的评价。考虑到在模糊综合评价过程中,传统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往往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AHP)等,受专家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而且将不同质的指标放在一起比较,难以客观公正地评定教师。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本文提出将熵权理论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权重设计过程,根据各指标的变异程度,利用信息熵来计算各指标权重。
高校教师的职业就是运用自己专业的知识技能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其工作成果大多体现在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发展与创造上面,因此对于高校教师的职业能力评价无法以简单的经济效益或是投入产出绩效进行评价,需要建立一套符合高校教师职业发展要求的多指标,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在构建指标体系时,要考虑到高等教育对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动态要求,指标体系反映的内容要尽量全面又重点,同时也要注意到影响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因素既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更有定性定量交互影响的,所以要综合地考虑这些因素并进行科学的评价,必须要建立一个能科学评价定性与定量因素的系统化模型。
根据高校教师的角色要求和工作特征,本文主张从高校教师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专业外能力三个方面对高校教师的职业能力进行评价,进一步挖掘相应能力所需要的能力评价指标,构建出高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
表1 高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基本能力(X1):高校教师的基本能力是支持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最具基础性的能力,根据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能力本位教师教育项目的目标对于教师角色的要求,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这是教师进行知识传播和教学设计,完成其基本工作所必须的能力。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已经进入学习化社会,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这就要求高校教师首先要有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始终保持一种“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积极心态,主动获取知识信息,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其永远保持在最佳状态,以适应大学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此外,高校教师也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善于进行创新性实践,推动知识更新和教学创新。此方面能力指标的评价可以通过学习潜能评价中心(LP-AC),奥特斯心理能力自我测验,以及面试技术考核等方法来实现。
专业能力(X2):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其胜任角色任务的最核心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包括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高校教师应该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技能,能对课堂教学中涉及的各种教学要素进行调控,以实现教学目标。“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高校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应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科研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所在学科教育教学理论以及理论的实践转化。而且,随着教育的中心从教师向学生转移,高校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学会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营造更加民主的课堂环境和公平的课堂评价机制。对于高校教师专业能力的指标考核可以通过ICA 能力测评工具,履历分析法以及情境性测评等。
专业外能力(X3):高校教师的专业外能力包括交往合作能力、业知识转化能力、学生心理疏导能力和指导学生就业能力四个评价指标。随着十九大报告对高等教育改革新的要求的提出,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高校功能从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向社会服务延伸,高等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实行产学研合作是大势所趋[13],这就需要高校教师突破狭隘的岗位技能,拥有拓展新业务的能力,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而且,高校教师如能具备一些学生心理疏导的能力,将有助于其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学生,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由于高校大规模扩招带来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使得指导学生就业的能力也应该作为评价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一项考察指标。对于这些指标的测评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1.基本原理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对于解决一些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非确定性的问题十分有效[14]。在进行教师职业能力评价时,存在一些定性指标,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我们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根据相关专家的经验进行评分,按模糊数学的隶属度原则进行量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加客观、公正地反映高校教师的职业能力。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影响问题的诸因素,来确定被评价对象从优到劣若干等级的评价集合和评价指标的权重,对各指标分别做出相应的模糊评价,确定隶属函数,形成模糊判断矩阵,将其与权重矩阵进行模糊运算,得到定量的综合评价结果[14]。在进行权重计算时,笔者选择熵权法进行赋权,熵是一种物理学概念,由克劳修斯于1985 年首次提出,指的是对体系混乱程度的测量。1948 年,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将其借用于描述信源的不确信度,在其论文中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并给出了计算信息熵的数学公式,解决了对信息的量化度量问题。按照信息论基本原理的解释,信息是系统有序程度的一个度量,熵是表示系统无序程度的一个度量,如果指标的信息熵越小,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在综合评价中所起作用就越大,权重就会越高[15]。
2.建立高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指标集
设高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总目标为X,建立两级评价指标因素。Xi为高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一级指标(i=1,2,3……),Xij为高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二级指标。他们之间的因素集合为:
X=(X1,X2,X3……)
X1=(X11,X12,X13,X14……)
X2=(X21,X22,X23……)
X3=(X31,X32,X33,X34……)
3.建立模糊关系评判矩阵
首先,根据受邀专家对被测评对象各个指标的评判结果,建立初始得分矩阵:
该矩阵表示对m个评价对象按n个不同指标进
[10]臧玉福.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22):24+27.
[11]马静文,谷增军.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现状与对策[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5):37-39.
[12]李华军,张光宇,邓彦,黄亦鹏.浅析产学研模式下的创新型人力资本培养——基于地方高校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10):117-120.
[13]曲巍,张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SWOT 分析与对策研究[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8,8(05):7-10.
[14]杨纶标,高英仪.模糊数学原理及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143-144.
[15]陈建,张小红.信息熵与模糊综合评判融合的相似数据检测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8(24):57-6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