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生发,林 原,闫 观,韦冬洁,何其美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设中医学校,广西 南宁 530022)
2015 年6 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启动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要求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完善提高。“教学诊改”必然要求学校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建立一整套质量保障体系,满足社会、行业、企业、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质量的更高要求。为适应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广西中医药大学附设中医学校(以下称本校)依托自身的办学优势与特色,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中医康复保健人才,努力构建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多层次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现总结如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进一步关注。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慢性疾病患者数量持续上升,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明显增加,卫生服务的重点逐渐由原来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向预防、食疗、康体、保健等需求转变。自2011 年起,本校充分发挥和利用中医专业优质教学资源,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开设中医康复保健专业,与上海大班休闲健身服务有限公司进行订单培养,培养中医养生、保健、康复的技能型人才,满足人们对康复保健服务的需求,明确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人才培养思路,突出专业特点,彰显中医特色,取得显著成效,在国家特控中等中医类专业招生的背景下,拓宽了办学思路。
专业的定位是专业建设的前提和发展的基础。根据人才的培养目标,中医康复保健专业毕业生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保健服务机构,培养从事中医、针灸推拿、保健按摩、预防保健、中医养生指导和健康宣教等一线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层次的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学生在加强理论的学习和理解基础上,更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对接岗位的需求。做好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建设,必然要求明晰专业发展与定位,构建高效可靠的专业建设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主要包括质量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以及企业专家作为一个“共同体”来保障专业建设的质量[1],将用人单位引入到人才培养的主体中,开展校企合作,结合岗位技能要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出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互派师资,共同开发特色课程等,只有对专业建设和发展作出精准定位,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目前,本校与上海大班休闲健身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参与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并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进行构建[1]。共同制定的中医康复保健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基本素质和能力模块、一般职业能力模块、核心职业能力模块、综合职业能力模块,总共30 门课程。方案既满足了立德树人、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也满足了企业岗位基本技能、核心技能以及企业文化进校园的需求。在教学安排上,企业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得以凸显,前4个学期,企业均安排有专门的授课时间,后2个学期,学生在企业进行毕业实习,有效地促进了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对接。
同时,要积极主动对标诊改,注重办学特色,找出办学差距。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建设应坚持特色发展,在推拿按摩方向,重点强化推拿、按摩、气功、针灸、刮痧等康复保健基本技能的训练[2]。与本校中医专业比较,中医康复保健专业还存在办学时间不长,办学规模偏小,特色不突出,专业品牌知名度偏低等差距,应在诊改思维指导下,制定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明晰专业发展的规划,做好专业的内涵建设,提升专业的品牌效应,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需求特点,遵循理论课以“够用”为原则,强化实践课程,努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诊改的思维审视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做好课程建设规划,对接岗位核心能力,适时调整课程内容,充实教学资源,建成课程标准。以专业课程中医养生康复学为例,课程团队依据专业建设目标,确立了课程建设总目标,按照3 年为诊改周期,进行了年度任务分解,见表1。
表1 《中医养生康复学》课程诊改一览表
从上表可知,中医养生康复学课程的建设紧密对接岗位的需求,更加强调实践的教学,以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侧重中医传统养生康复技术、功法及中医特色养生康复技术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制作,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使教学资源满足线上线下教学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对正常人群进行正确有效的中医康复指导。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始终运用教学诊改的思维方式,不断地进行问题的诊断和反思,推动目标的达成,最终促进课程建设成果的形成。实践表明,分年度的阶段目标诊断与改进,是促进课程建设总目标达成的有效抓手,如2017年度,试题库、基础素材目标完成率为100%,但是教学演示视频制作、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教学研究未能达到设定的目标,经过诊断与改进,在2018、2019年度均取得较好的成效,达到整体建设目标,这正是教学诊改工作的意义所在。经过建设,中医养生康复学课程建设跟不上专业发展、教学资源较少、教学模式单一格局得以扭转,教学文件得以规范,依托“超星学习通”建成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使教学过程有精确的监测,教学效果能够及时评价,教学研究更有针对性,教学诊改使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更有效衔接,更好地服务人才培养。
教师的自我诊改是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学诊改中重要的环节,要求教师诊改必须紧扣学校的规划发展与专业的发展。就职业院校而言,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国务院2019 年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 条)指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本校中医康复保健专业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与上海大班休闲健身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构建了稳定的学校专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双向流通机制。企业兼职教师每学期有一个月时间来校授课,学校专职教师每两年不少于两个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有效保障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衔接,提升教学质量,进而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诊改的切入点,从专业教学技能、专业实践技能两类基础能力的提升入手,做好教师个人发展的自我规划,确立发展目标,并对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诊断、分析、改进,最终完成阶段诊改,促进教师自我提升。学校专职教师的自我诊断与改进,除了注重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还侧重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聚焦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数量与质量;企业兼职教师的自我诊断与改进,则在关注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应关注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诊改点重点聚焦教师参与教学实践的数量与质量。进而达到教学诊改促进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保障教学诊改,企业兼职教师与学校专职教师双向顺畅流通,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升目标,学校与企业在人力资源建设上都成为受益者。
针对中医康复保健专业招生规模小,专业品牌认可度不高,学生发展目标不明确,在学生自我诊改的过程中,有目的指导学生确立发展的目标。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大力宣传订单培养及服务大健康产业的宽广就业前景,及早做好企业文化进课堂,引导学生巩固专业思想,根据自我的具体情况,积极参与自我诊改,争取实现目标,早日成才。学生自我诊改从操行、学习、体质等方面入手,采集相关数据,对照学生发展目标及标准和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检验个人发展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修正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完善各级目标的实施步骤,按照学生个人发展能力持续提升“8字螺旋”的要求,运用信息管理平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个人诊断点,进行监测诊改。在实施学生发展诊改过程中,根据监测到的数据,及时发出预警和即时跟进调控、改进,督促学生完成改进措施,形成动态循环诊改过程,不断助力学生达成既定目标,小目标汇聚成大目标,最终实现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
教学诊改是教学质量保障的必然要求,是教学管理走向精细化、信息化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的内在需求。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教学诊改积极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的层次切入,确立诊改目标,坚持阶段改进与总结,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有效提升了专业品牌效应,优化了课程建设,保障了教师与学生的发展,进而促进了专业的整体发展。在下一阶段诊改过程中,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建设仍将坚持诊改思维,深化校企合作,扩大专业知名度,培养更多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更好地为大健康产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