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朝斌,廖文琛,陈曦碧,牛海涛,夏新曙
(福建师范大学 科学技术处/技术转移中心,福州 350117)
我国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十年来,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等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1-2]。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新的起点,我们需要多培育高价值核心技术,实现知识产权创造向强国转变;统筹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向全面从严转变;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向综合效益发展;加快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2]。
高等院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全方位保障知识产权工作有效运行,是激活高校创新驱动力的有效抓手,也是有效增强高校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3]。二级院系作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直接执行单位和管理单位,是科技成果产生和发展的主战场,是高校创新驱动力的来源地和产生地,密切联系着高校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运行效益。但传统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方式是学校统一管理,由于院系较多和学科特点不同,学校统一管理覆盖面过大,很难取得很好的管理成效[4]。因此,健全和完善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系统是增强高校创新能力和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成为高校顺利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关键。
目标管理是一种具备现代管理思想的管理系统,这种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有效改变了传统经验模式,实施精准管理,促进社会和企业发展[5]。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1954 年《管理实践》)认为:目标管理是目标为导向,以人为工作中心,用目标明确工作任务,用考评来评价工作成效,激发个人与组织实现良好成绩的现代管理方法[6-11]。从我国高校发展现状看,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效率不高、运作不畅,严重阻碍高校科技成果产生和发展,特别是转移转化方面,可能会产生知识产权流失的严重后果[12-14]。院系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于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分析基于目标管理的高校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考核体系构建,积极有效地推行精准管理,促使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稳健发展,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提供指导和参考[15]。
高校二级院系目标管理以知识产权成果为目的,有效引导广大科研工作者自主制定目标,自主从事科研活动,自觉采取有效措施完成目标,自主进行自我评价,有效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效率,实现高校知识产权总体目标。
院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既强调目标管理,也关注过程管理。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内容涉及目标管理、平台管理、知识产权质量管理与评价、科技成果应用管理、知识产权档案管理等知识产权管理全过程[16]。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连续性强,是一个系统化的有机整体,制定总目标为目标管理的起点,考核结果利用成为最终环节,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不仅仅局限于目标考核,还贯穿于知识产权产生、传递、转移转化、产业化、知识产权档案管理等整个过程,结合现代自主的管理理念,目标管理有效结合组织目标与个人需求,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共同制定院系总体及个人知识产权目标,共同完成总体目标[17-20]。高校只有在推进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的基础上,完善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使其更高效有序运行,才能与时俱进,为社会经济产出更多更优的科技成果。
高校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注重短期结果,也注重长期发展管理。目标管理以长期和短期预期目标明确各院系、各科研团队、广大教师的任务以及应实现成果,作为考核个人业绩及院系科研成果目标的标准[21]。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应用发展的眼光管理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目标管理理论视组织为一个动态控制的开放体系,通过院系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同时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科研平台、科技成果等都在发展变化。因此,目标管理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调整指标数量和指标权重,以最大限度地适应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同时目标管理体系也是为更好地凸显院系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的发展需要,更好地服务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
高校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评价制度具有体系化目标链,是单项考评和系统考评相统一、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目标管理通过制定与分解院系总目标,将总目标转化成各层次的分目标,建立一个分目标紧密相扣、层次目标环环联系的目标体系链[22]。院系知识产权管理评价制度,既关注单个指标考核,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和知识产权秘密数量考核,也考虑系统性评价,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和专利成果转移转化情况相结合的系统评价制度,形成既考虑数量又考虑质量的院系知识产权系统考核体系[23]。
高校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目标管理系统是一个较系统的管理模式[24],主要过程包括:①目标制定、②指标选择、③考核标准、④结果评价、⑤信息反馈、⑥结果利用等六方面(图1)。
图1 基于目标管理的高校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目标是考核的基础,确定符合本院系发展方向和实际情况的目标体系,能够促进院系学科发展、稳固科研平台建设、凝聚团队力量,是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的关键起点。每个院系都有自己的历史发展背景、学科建设情况,有其特色和特殊价值,共同为实现学校的整体知识产权目标发挥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责任目标系统。目标系统的建立应根据本院系实际情况,考虑自己在同类高校的竞争情况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确定既能促进学科发展又符合实际的目标体系[21]。具体制定目标管理系统时,应特别重视两点:
1.分解目标要精准
第一,总体目标的确定。制定和确定总体目标,院系应充分结合学科背景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根据学校长远目标与战略计划制定一个阶段的总目标和总任务。第二,总体目标的分解。为深入落实总目标与总任务的实现,要合理分解总目标,有效进行总任务细化。通过与各科研团队、各年龄层教师群体、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党政联席会议、全体教职工大会共同讨论与协商,结合实际情况,分层次将总目标分解为个体任务,通过自上而下、整体到局部,逐级传导、层层细化,推进个人目标与总体目标相互融合和共同实现[5,25]。
2.协商要全方位多层次
为充分保障目标合理有效,制定和分解目标要考虑全面周详,应与不同科研团队、不同年龄层科研人员、各岗位管理人员反复多次协商,经院系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党政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充分考虑各级层教职工的意见,全方位多层面共同协同,既保证总体目标的前膽性和合理性,也保证目标实现能够积极有效。
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对院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至关重要。知识产权管理的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评价与利用的确定都应紧密联系考核指标。构建科学合理且定量的指标体系应充分考虑几点:第一,考虑综合性。指标体系充分体现科研人员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必须涵盖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综合不同学科的属性;第二,具有针对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科研水平以及科研属性的不同,设置考核要求,客观、公正、合理地反映科研工作者绩效成果;第三,要有可行性。目标既要明确,也要具体,指标尽量定量化,不能量化的指标要明确具体的定性要求;第四,注重科学性。建立指标综合考虑定量与定性,兼顾考虑过程绩效与目标绩效,根据总目标与分阶段实际情况,赋予不同指标合理的权重,科学合理地进行横向与纵向分配总目标和个体目标[11]。
针对高校实际情况,著名企业英特尔首先提出并实施的360 度绩效考核法较适合院系知识产权管理评价体系。360 度绩效考核(全方位考核法)是指由各相关人员对个人绩效的进行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绩效评估的过程。360 度绩效考核集合了多人多角度对被考评者的测量,得到更加接近于真实的样本数据,评估结果更具有可靠性,更能全面反映被考评者的真实水平。这种评价系统除考虑领导和管理部门考核信息外,还根据多方主体获取信息,使评价更全面、公正,推进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充分发挥自身价值,构建良好科研氛围和团队精神[7]。
结果考核关系到各院系可持续发展、各位老师切身利益,因此结果考核务必考虑公平、公正、公开,充分利用各类科学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对照分解落实的目标,对科研工作者的成果和(或)成果的相对贡献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25]。充分利用第三方权威评价机构评价标准,结合本校相关学术成果评价文件合理评价,院系汇总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成果,职能部门进行审查鉴定,利用各种公示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进行有效监督,保证结果考核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科学合理的结果反馈在高校二级院系实施目标管理的应用,能够客观、全面、即时地评价院系科研工作人员的岗位工作完成情况、履职情况、个人发展情况,是督促二级院系全体科研人员达成工作目标的有效考核方法和工具。考核结果反馈要充分考虑及时性和有效性,应拓宽反馈渠道,通过新老教师交流会、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党政联席会议、院系全体教职工大会、书面总结、网络媒体通讯手段(如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等多渠道高效率地反馈考核结果,让广大教职工都及时了解目标绩效完成情况和下一阶段目标,有效增强反馈的双向性、互动性以及高效性[7]。
知识产权考核结果利用作为院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对科研绩效管理提供有效依据、落实目标管理具有重要实践意义[25]。建立科学的考核结果利用机制,通过激励手段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利用转化。学校、二级院系应充分考虑职称评聘、晋升提拔、深造访学、绩效发放与考核结果联系挂钩,切实发挥考核结果的激励效用,有效促进高校知识产权的产生和发展。
假定某高校2017 年授权发明专利200 件,学校根据战略发展定位和总体目标及总任务确定2018 年授权发明专利增加25%的目标。结合二级院系学科属性、平台建设、团队建设、科研投入等实际情况,细化各院系授权发明专利数,职能部门全过程跟踪管理科技成果,2018 年底对照目标和完成情况对二级院系进行考核发现,虽然全校总任务目标完成,有些院系超额完成任务,有些院系未完成,利用绩效奖励进行奖惩,各院系也应召开全体教师大会或利用邮件、微信等各类渠道公示或公开考核结果并高效反馈,让每位教职工了解目标绩效完成情况和下一步工作任务,把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聘、绩效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共同促进高校科研事业发展(表1)。此案例就是基于某项指标目标管理的高校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具体表现,整个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需要二级院系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共同协作,充分利用各类资源,运用全过程的目标管理,有效督促知识产权发展,促进高校科学研究的进步。
表1 某高校二级院系运用目标管理案例
基于目标管理的高校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既重视结果,对过程管理也相当重视,还建立了完善的考核结果反馈与利用机制,是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高校二级院系目标管理的实施,有助于明确院系知识产权管理、考核的目标,促进提升院系科研人员的科研绩效、实现院系科研工作目标。总之,基于目标管理的高校二级院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实施应用,应充分考虑院系实际情况和目标管理体系建立原则,精准分解目标,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指标体系,构建结合实际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扩宽充分有效快速的反馈渠道,建立积极有效的利用机制,通过对目标、过程、结果的多维度评价和反馈利用,有效促进院系知识产权管理,全方位建立健全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效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有力保障高校创新驱动发展和广大教师科研工作,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