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毓利 石培华 申军波
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因产业链长、覆盖面广以及就业带动性强等特征日益成为区域发展重要的支柱产业。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关联度极高,且带有鲜明的异地性和流动性特征,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疾病疫情以及经济危机等突发事件的影响[1]。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为全面应对疫情影响,我国有针对性地采取“限行”“限访”“居家隔离”等一系列应对举措。在旅游业整体进入停摆阶段的背景下,明晰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明确应对疫情的举措、研判旅游业发展方向,对我国旅游业发展乃至整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尤为迫切。
为有效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武汉等地被迫采取“封城”等非常规措施,全国各省区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实行严格交通管制、控制人员流通以及取消各类人群聚集性活动。国际方面,美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的疫情感染病例数快速增加,纷纷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由于国内外人员流动性受到极大地限制,旅游业受疫情冲击尤为显著。
国内旅游市场方面,旅游景区纷纷关停,旅行社、餐饮、酒店、交通运输以及娱乐等行业停业停工,产生了系列连锁反应。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预计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将同比减少9.32亿人次,旅游收入减少约1.18万亿元。出入境旅游市场方面,大量国际航班停飞,出入境旅游随之步入停滞阶段。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预测,受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影响,2020年国际旅游人次将出现金融危机以来首次负增长,国际旅游收入将损失3000亿-4500亿美元。
从企业规模来看,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和上市企业的影响最为显著。旅游企业多为中小微企业,由于其多数现金准备不足、抗疫情能力差以及业务拓展能力较弱,成为承受疫情压力最大的企业群体。此外受疫情持续蔓延影响,旅游上市企业业绩也受到较大冲击。从行业细分领域来看,疫情对于餐饮业、旅游服务提供商等影响最为强烈,如西贝莜面村、海底捞等餐饮企业均出现现金流量不足等问题;部分线下旅行社门店破产。从旅游目的地看,三亚、黄山等以旅游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旅游目的地实体经济受到影响。
削弱疫情对旅游业冲击的影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消费者等涉旅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为复苏和重振旅游业纾困解难。
供给侧方面,一是建议积极制定提振文旅产业实施方案或意见等,联合各界加快推动实施“旅游业应对疫情纾困计划”“旅游业复工复产计划”“疫后旅游业复苏重振计划”等,推出危机专项基金、财政资金补贴、金融手段扶持、税费租金减免、营商环境优化、人才交流平台搭建、加强市场营销等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减轻旅游企业的运营成本压力,协助相关企业渡过难关。二是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应急处理和舆情发布等工作机制,为旅游业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科学决策参考。三是根据疫情的发生及扩散情况,按照疫情严重程度科学划分风险等级,分区施策,引导轻风险地区和零病例地区的旅游企业有序复工。需求侧方面,一是在疫情结束后,积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通过调休和弹性工作时间等举措释放大众旅游需求。二是策划实施“健康旅游年”等活动,引导游客出游。
旅游企业作为产业健康有序运行的动力源,是旅游业的关键支撑和运行主体,也是受疫情冲击影响的最直接主体。为此,一是相关企业应注重开源节流,积极采取止损举措,提升管理效率,采用服务外包等手段节省开支,积极开展线上预售等活动,稳定客源回笼资金,发挥企业自身优势采取多元化经营策略,创新旅游服务,开展旅游企业自救。二是旅游企业应切实利用闲置时间,通过即时通讯工具、互联网会议软件等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引导企业员工强化业务能力学习,切实提升企业竞争力。三是制定企业疫情等公共突发事件危机管理预案,为疫情后期业务开展提供安全保障。四是加大旅游产品创新研发力度,探索“私人定制”等小团体旅游产品,回应消费者消费升级需求。
行业协会作为介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民间组织,在开展市场调研、行业自救、企业互助、纠纷协调处理、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和引导消费等方面能够发挥重大作用[2]。为此,一是涉旅相关行业协会应积极对接政府管理部门,积极做好疫情期间政策下发转发及解读工作、旅游行业系统疫情统计及上报工作、疫情期间典型标兵的遴选工作,做好旅游纠纷和投诉解决、旅游市场监管、线上旅游公益培训以及线上招聘平台搭建等工作,助力旅游行业的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借助行业协会联动优势,积极引导旅游企业进行抱团互救,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旅游企业成立旅游企业联盟,打造“旅游企业命运共同体”[3],共同抵御疫情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共同就旅游宣传推广、形象打造以及市场共享等开展线上研讨,以最积极的状态迎接疫后旅游业的复苏和振兴。三是加强宣传工作,提振旅游企业战疫信心,在对接政府管理部门的工作中积极争取涉旅行业政策优惠,为旅游企业发展培育良好生态。
对于消费者来讲,一要积极主动学习疫情预防等相关科普知识,通过体育锻炼、健身健美等途径提高自身免疫力。二要正确看待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秉持正确的旅游消费观,保持干净卫生的生活习惯,摒弃不文明、不卫生的陋习。三要培养健康旅游消费观,关注健康旅游新产品,积极采取个人游、虚拟旅游以及私人定制游等新方式。
水远山遥 赵来清/摄
疫情虽然对旅游业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但也为旅游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推动了旅游企业探索发展新模式,引发了旅游消费者新消费方式的观念变革。
在此次疫情中,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以及5G等新兴技术在疫情监测、防控、紧急救援和医疗救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旅游产业而言,视频会议、在线直播和短视频APP等社交媒体的崛起,将对减轻旅游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办公效率、拓宽企业宣传渠道、提高营销推广的效果发挥重要作用。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未来旅游企业员工居家办公、旅行社门店无实体化、旅游网络直播代购等将成为旅游服务供应商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在线虚拟旅游、私人定制旅游将创新旅游产品新形式,推动引领旅游产业向数字化、智慧化、智能化和非接触式等方向变革和转型升级。
大型旅游集团因其产业链条长、综合实力强、资本雄厚等特点危机应对能力强。此次疫情过后,市场将会淘汰一大批中小型旅游企业,淘汰部分落后产能,间接推动旅游企业探索发展新模式,推动旅游企业向规模化、大型化和联盟化方向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引发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有利于居民树立绿色、生态、环保和健康的旅游消费新理念。一方面,疫情引导人们文明如厕、保持卫生的生活习惯,这些行为规范成为生态旅游、文明旅游思想和行动的重要实践;另一方面,引导旅游企业在加强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对研学科普旅游、自然生态游、骑行自驾游等具有安全教育和受疫情影响较小的旅行方式的产品设计方面的思考与改进,健康旅游、生态旅游将成为旅游消费的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