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中泰文献的的研究和对传承人的访谈,总结并对比这两种同源异流的乐器在外形种类、音律与定调、用途、演奏技法与规范与传习方式这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发现这两种乐器在以上几个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并略有不同,在技法和记谱方面有各自的特点。泰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国家,国王拥有对民族文化和信仰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义务,逐渐将泰国的乐器规范化同时也有本民族的特色,也逐渐普及至中小学。随着宣府古乐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心嘎啦撒这种少数民族乐器,和越来越多的当地学校开始学习。
关键词 傣族嘎啦撒 泰国拉纳 打击乐
中图分类号:G812.47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傣族嘎啦撒和泰国拉纳都属于东南亚有调打击乐器里面的一种,“嘎啦撒”和“拉纳”皆为傣语和泰语译音。打击乐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乐器,出土于泰国南部马来半岛上的石琴是这种有调打击乐最早的形式距今3000多年,傣族与泰民族有着同样的民族文化,有许多相似的乐器,但是由于时间久远又归属不同国家领导,音乐也会向不同的方向发展,通过对比分析寻找他们的内在联系以及不同的特色。
1外形与种类
傣族嘎啦撒和泰国拉纳都由琴键和底座组成,它们共同特点都是用长度不等的钢片或者木片制作而成,每块儿钢片或木片在两端打孔作为固定穿孔之用。然后用棉线把钢片或者木片串联起来。
从琴键的放置方法上来看有两种,一种是将键盘两端吊于底座的两端凸起的木板上,另一种则是把琴键平铺于底座上,但是傣族的钢片琴的钢片厚度并不统一。
泰国打击乐拉纳系列共有三种,而每一种都分为“马荷里”风格和普通风格,第一种是船型下面有一个正方形的托配以21或22片硬木琴键叫作“拉纳爱”翻译成中文是中音拉纳。第二种是盒子型配以18片钢质琴键叫作“拉纳雷”翻译成中文是小拉纳,还有一种船型不带方形底托配以18片竹制琴键叫作“拉纳通”翻译成中文为低音拉纳,这三种形状的架子在拉纳和嘎啦撒都有,而嘎啦撒也是船型有方底托配木琴键,船型不带方形底托和盒子形都配钢质琴键或铜质琴键,名字都叫嘎啦撒没有区分。
船型的拉纳和嘎啦撒木片琴,外形看起来都是一样的。而介于盒子和船型之间的嘎啦撒还有盒子型的嘎啦撒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外观。但基本都是正方形的有的上面会加一些装饰。在关于宣府古乐的其他论文中也都提到嘎啦撒这种乐器,但是翻译成汉语都是钢片琴,很显然后者更具有傣族的民间风格在演出的应用中也更广泛。
泰国拉纳有两种打槌,分为软硬两种,而傣族嘎啦撒有很多种打锤的形状并不统一,但是槌的质感都是偏硬的,我猜测这可能与傣族人的审美偏好有关,他们喜欢清脆的音色,就像他们更喜欢钢片的音色多一些。
2音律与定调
自从九世王设定了泰国乐器的音律之后,大部分的有调打击乐器定音就比较固定了。泰国音阶是采用一种既不是七平均率,又不是普通的七声音阶但是又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音阶由小全音和大半音组成。从听感上来说xi和do之间的没有半音的感觉,单Mi和Fa之间有明显的半音感觉。以降B为主音。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傣族当地有大量的汉族音乐家参与了傣族音乐的现代化改革,并对傣族乐器进行标准化的改革,以便傣族的乐器可以与汉族乐器甚至西洋乐器合奏进行更广泛的音乐交流。所以傣族嘎啦撒现在基本使用的是正常的七声音阶,其中有些音符并不完全标准趋向于傣族音乐中的中立音。定调以C大调为主,演出常用调有F大调、降B大调、C大调、降D大调。
不论是泰国还是傣族,都有经历了民族音乐的流行化演变,泰国政府为了保护宫廷音乐和宗教仪式音乐的中泰国风味,所以沿袭了传统的定调,因为无法满足流行音乐,民间还有另一套系统就像傣族音乐一样越来越接近正常的七声音阶。
3用途
嘎啦撒和拉纳都是广泛使用的乐器从宫廷到宗教再到民间它们在应用上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皇室音乐傣王吐司音乐对应泰国皇室礼仪音乐,这一类音乐在普通人看来是有一些神秘感的,属于师徒之间的传承不对外传播;第二类是宗教佛教礼仪和佛教仪式,那么每逢佛教节日就会有乐队演奏伴随整个仪式过程;第三类是民间表演,民间表演包括民间舞曲、民歌以及民族流行歌曲,在民族节日中都少不了民族舞曲和民歌,那么不论是泰国还是西双版纳都是大力开发旅游的地区,那么旅游区的表演也是民间表演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泰国的旅游业呈现多种形式发展,而西双版纳则是主打民俗旅游,所以民族歌舞的表演相比泰国更为丰富。
4演奏技法与规范
演奏技法也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他也是区分不同乐器特色的重要因素。
(1)坐姿盘腿坐于乐器前方是两种乐器演奏中都会使用的坐姿,在傣族由于演奏场合多种多样,民乐队不仅在剧院演出也会常常去公园景区一类的小型演出场所,当不具备坐在地上的条件,有时也会有演奏者蹲着或坐于矮板凳上演奏。在泰国除了坐在地面演奏之外,新民乐的乐手也很喜欢将乐器放置在架子上站着演奏。
(2)持棒手法由于打槌手柄的长度不同,拉纳和嘎啦撒持棒手法并不十分相,首先两种持棒方式都是基于手柄作为手臂的延长线的原则,傣族嘎啦撒的持棒手法是将手柄攥于手心,四指弯曲,大指与食指第二关节捏紧,演奏时由小臂带动手腕敲击。而泰国拉纳在演奏时,有要求用手柄的尾部抵住手腕,大指與中指第二关节捏紧,食指紧贴手柄,演奏时由小臂带动手腕,再带动指尖发力。
(3)八度同向演奏旋律,在西洋乐器的演奏中平行八度是和声中的大忌但是在拉纳和嘎啦撒这两种民族打击乐器中却非常常用,这种演奏手法通常是在某一种乐器中常用,例如拉纳就是在中音拉纳中常用,而在傣族嘎啦撒中是盒子形钢片琴多使用这种演奏手法,但是傣族乐手需要这种演奏手法时通常会在两个打锤之间栓一个绳子,绳子拉平就正好是一个八度的距离。并非一首曲子从头到尾都是八度同向,只是一种主要的旋律演奏手法。
(4)长延音,对长延音的处理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在一个琴键上轮流敲击,另一种是在八度音上双手轮流敲击,要求速度一定要快而节奏稳定,能有音乐线条上的表现力。
5传习方法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个国家都是积极在保护并推广,古时候的曲目都只能是口传心受的传承方法,在每一次传递的过程中都会加上当时传承者自己的想法,并带着自己的再创作传递给学生。在古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是一对一传承方式,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得到老师所有曲目的资格,能有幸得到老师所有知识的学生一般都是接班人,这也是宫廷中最大的特点。
到现代傣族和泰国音乐人已经开始使用乐谱进行传承教学,但例外的是泰国国家剧院乐团的乐手还是使用口传心受的方式,对于他们来说他们传承的不仅是传统乐曲和演奏技法,传统的传承方式也要传承,这对演奏者的听力的要求更加严格。
孟连文化工作队的演员们在业余的时间会带学生学习传统乐器,同时也有乐队的演奏员在县里的小学教授嘎啦撒,传承人薛文安先生也将这个乐器进行改进带到昆明市的育红小学,进行传统乐器教学,并借助传统乐器训练音高感。在泰国也有相似的状况。
泰国小学到高中的义务教育中,泰国乐器演奏是一门必修课,以培养兴趣和了解古典音乐为目的,有的学校从小学开始学习拉纳,也是为了培养传统乐曲的音高,最晚从高中开始学习。很多大学有泰国古典音乐专业,泰国著名的马希隆大学音乐学院开办三年的大专学习,并有传统乐器专业考级,为培养专门乐器的演奏人才。
6结语
自由发展呈现出民间乐器那种多种多样的形态,似乎还处在不断发展中的状态,而泰国拉纳由国家将乐器规范统一并定型,并保护泰国音乐本来的音律系统。
參考文献
[1] 金红.云南孟连傣族宣抚土司礼仪音乐调查与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1.
[2] 何普瓦.云南临沧孟定傣族传统古乐——“岗傣邦告”的个案研究[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8.
[3] (泰)Miss Warusa Lertsiri.Knowledge management of thai traditional music skills case study of ranad -ek[D].年朱拉隆宫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