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2020-05-13 14:34王淑娟
黑河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王淑娟

[摘 要]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还要注重核心素养的提升,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从广义来说,可以理解为学科方面的素养,代表着学科水平;从狭义来说,体现出学习的效果,标志着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核心素养表现出人文特点和思维意识,体现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8年版)明确提出了十个核心素养: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从而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笔者以五年级教材和学生特征,针对课标中关于数学抽象内涵中的两个重要内容:“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用数学语言对上述两点予以表征”进行简单分析。

五年级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能根据具体经验思维解决问题。经过前面数学学习,有一定知识基础和经验积累,具备一定的数学抽象能力。五年级学生的数学抽象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数量与数量关系的抽象,如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中,从自然数中抽象出因数和倍数,进而抽象出奇数、偶数,质数和合数等,这是在数学内部用“等势抽象”的方式。二是图形与图形关系的抽象。抽象是数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思维基础,数学抽象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抽象是基于现实的,人们通过对现实世界中图形与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基本概念。如在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中,从众多的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如房屋、冰箱、柜子、盒子等抽象出长方体几何图形,再从长方体图形中抽象出的长、宽、高、底面积、体积等概念。第二阶段抽象的特点是符号化、形式化和公式化。再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通过第一阶段抽象得到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和底面积等基本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基于逻辑推理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且用具有抽象意义的数学符号把公式表达出来,经历从理性具体上升到理性一般的思维过程,使得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内容,还要注重核心素养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数学人文思想。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强化数学人文思想的渗入,帮助学生树立数学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学生有了意愿,在数学知识的获取上会有主动性,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会有意识地应用数学知识。小学生由于年龄原因,数学思维能力还比较弱,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建立数学思维,掌握数学问题的思考方式,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十岁左右的儿童在思维活动过程中能借用具体的物体,通过动手操作来协助思考,其特点是能从具体直观到抽象。五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抽象的内容主要是数的进一步认识、数的运算、图形观察、图形运动等,这一阶段数学抽象的主要表现为:一是获得数学概念和规则。本册学习主要是在“因数与倍数”中获得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公因数、公倍数、分数单位、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在“分数的加减法”中获得分数的加法和加法的运算法则。对小学生来说,很难通过推理、动手操作得到概念,也无需用抽象的语言进行概念描述,更多是通过直接告知的方式“像这样……叫做……”,然后在具体的例子中去分析、理解概念,在对应的联系中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是对数学模型有初步的认识。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中获得长、宽、高、底面积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数学推理获得长方形和正方形体积计算公式,能够利用这一模型公式解决相应的问题,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三是经历过程形成数学方法,体會数学思想。如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关注数学的抽象过程,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获取数学知识。无论是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引入,还是约分、通分的给出,教材都创设了适当的现实问题情境,进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的概念,得出数学方法。

教师在分析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主要表现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分析还缺乏系统的结合实践,这样就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素养还面临很大的挑战。教师要把对数学的理解和教学演变成锻炼学生能力的解题训练,这种解题训练不只是为了提升考试分数,更要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和学生共同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才是有益于学生终身学习的金钥匙。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到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就是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一要强化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活动设计,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二要倡导综合性的教学形式,在数学课堂上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维度观察、多途径探究,进行综合分析,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从学生发展和数学课程教学的角度理解,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培养学生听、说、思、辩的能力,强化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活动设计。

笔者上《包装的学问》一课时,课堂设计遵循了由浅入深的原则,先从两个相同的长方体叠放开始,再到4个相同的长方体叠放,让学生探究出最优的策略,最后拓展一些关于包装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灵活看待问题的能力。在讲这节课时,注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共安排了两次合作学习,第一次是让学生讨论四个盒子叠放有几种包装方法,第二次是找出哪种包装方法最节约包装纸。这两次小组合作学习,都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操作和交流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由相同的长方体组成新的长方体之后表面积的一些变化。整节课强化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活动设计,由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在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提出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在问题的引领下,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去求知,这正是数学课堂上对学生学科核心知识、核心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的综合体现。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极认知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听、说、思、辩的能力,在灵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课堂的“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核心品质、核心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掌握探索学习的能力。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样的教育教学才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2018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武国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表现及价值分析[J].新课程,2019,(04).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