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茨威格小说中男性人物形象的双重性

2020-05-13 14:28曹洁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5期
关键词:双重性茨威格

曹洁

摘  要:茨威格被誉为世界上最了解女性的作家,因此研究者们往往注重对茨威格笔下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而忽视了他小说中的男性人物角色。其实,茨威格笔下的男性人物形象同样特点鲜明。本文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感情的混乱》两部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他们的“双面人生”,进而探寻其背后的时代根源和社会成因。

关键词:茨威格;男性人物;双重性

一、引言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期闪耀文坛并至今声名显赫的奥地利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与契诃夫、莫泊桑并称为二十世纪欧洲文坛最杰出的三位中短篇小说家。茨威格的作品被翻译成了六十多种语言,他所有的作品都被翻译成了中文,形成了中国外国文学接受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茨威格的三部“环链”系列小说代表了茨威格小说创作的成就与风格,分别描绘了儿童、成年和老年时期的三个阶段。1911年出版了“链条小说集”的第一部,名为《最初的经历》,副标题是“儿童国度里的四篇故事”,其中包括《家庭女教师》等小说。1922年发表的第二部,名为《马来狂人》,副标题是“一种情欲的故事集”,包括《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小说。1927年出版的第三部,名为《感情的混乱》,探寻复杂的中老年人的内心世界,包括《感情的混乱》等小说。贯穿始终的是茨威格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关注。尤其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两部代表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感情的混乱》中的两位男性人物形象——作家R和教授,他们的复杂性和深刻性代表了茨威格对笔下的男性主人公的创作力度,有助于印证茨威格绝不仅仅是最了解女性的作家,他对男性的关注和了解与他自身的经历以及时代的背景息息相关。

二、男性人物形象的双重性

从小说中主要男性角色的年龄层次来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作家R处于成年阶段,《感情的混乱》中的教授属于中老年范围。虽然同为男性,但是作家R和老教授的性取向却不尽相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作家R让陌生“女人”生下了自己的孩子。但《感情的混乱》却是一部同性恋小说。教授由于偏好男色导致感情混乱,他爱上了自己的学生,却极力压制着自己的情欲。第一人称叙述者“我”,也就是学生,与教授夫人发生了一夜情,但他在回忆往事时,也承认自己也深爱着教授。相比《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感情的混乱》中表现的感情世界无疑更加复杂。由此可见,茨威格在“链条小说集”的三部代表作品中对男性的关注呈现递增的趋势,这些男性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越来越复杂。

无论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男主人公作家R,亦或是《感情的混乱》中的教授以及第一人称“我”——一名大学生,他们在当时都属于知识分子,也正是因为学识颇丰,令小说中的女(男)主人公赏识不已。

虽然社会地位尚可,但是这些男性人物都有着逃避现实的一面。《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作家将爱情视为激情游戏,虽然与太多女人有过艳遇,但是他并没有真正投入地爱过,他对于每一个与自己共度春宵的女性都会告知以“出门旅行”的托词而一去不返,实则是逃避责任、分手的前奏而已。《感情的混乱》中的教授在家很少说话,“至少跟他太太是如此”,“没有特殊要求这位太太从不敢进工作室:这就表明她完全被隔绝在他的精神世界之外。”从不当着太太的面谈论他的计划和工作。在学生眼里,当太太走进工作室时,教授“就一下子把他的热情洋溢的一句话中途打住”,让学生觉得“这几乎是侮辱和明目张胆的歧视,连一点客气的婉转掩饰都没有”。这些“逃避”的举动,其实都是男主人公不忠诚于所爱、不尊重女性的体现。

三、“双重性”溯源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痴情女人不惜出卖自己,拒绝很多人的求婚,仅仅为了在作家R召唤自己时能有个自由之身。而作家R只是将爱情视为游戏,最后读信时在脑海中根本无法拼凑起这个对他痴恋一生的女人的形象。通过这个男性人物形象,充分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表达了茨威格对丑陋社会的批判。《感情的混乱》中的“同性恋”主题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具有石破天惊的意义。教授因为自己独特的性取向而内心备受煎熬,“我”也直至暮年才敢于承认自己深爱着教授。茨威格通过对二人心理世界的描绘,表达了对同性恋者的同情理解和对世风世俗的批判。茨威格刻画了愈发鲜明的男性人物形象,而且一次比一次深刻,从而充分揭露了他们的可恨与可怜,这其中蕴含了茨威格对女性的理解和同情,以及对这些男性角色隐含的嘲讽,进而表现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否定态度。

四、结语

茨威格深切感受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婚姻、家庭关系里,女性所遭受的巨大不幸和蒙受的痛苦,这激起了茨威格对女性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他通过对男性人物形象的描绘,来反衬女性人物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所遭受的痛苦以及精神世界的丰盈,这当中倾注了作者对女性真挚由衷的赞美和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茨威格也因此被称之为“最了解女性心理的男性作家”,但也是当之无愧的最了解男性心理的男性作家。

参考文献:

[1]张晏:《茨威格中短篇小说叙事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第1页。

[2]张意:《茨威格在中国的接受》,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07頁。

[3]韩耀成编选:《茨威格中篇小说选》,江西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402页。

猜你喜欢
双重性茨威格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相当体面的失败》中善的双重性
浅议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行为”的特点
齿轮副双重性的分析研究
影像视觉文化对教育模式的双重冲击
论余华长篇小说苦难书写的双重性